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确保临床护士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静脉输液治疗,保证静脉治疗护理的安全。方法根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制定"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每个月对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进行质量督导,分别于实施前与实施后对住院输液患者各抽取1d进行静脉输液情况调查,比较两个时间段输液患者钢针使用情况、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正确性、血管通路固定正确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结果实施后钢针使用率从21.78%下降至14.20%,钢针、留置针选择正确率分别由59.79%、83.26%上升至78.72%、95.69%,留置针、PICC、CVC固定正确率分别由58.14%、69.09%、60.26%上升至79.11%、85.15%、75.95%,患者静脉治疗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上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有效降低钢针使用率,提高血管通路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新生儿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72例新生儿实施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72例新生儿均一次成功完成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 26±1. 12) d,留置期间仅出现3例(4. 17%)液体外渗。未发生静脉炎、堵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及意外。结论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选择腋下静脉留置针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促进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并减轻患儿疼痛、临床护理工作量和降低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运用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与护士分层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丰富输液护理技术内涵,降低技术风险,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方法:采用郭俊艳老师研究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根据静脉输液护理技术5个项目指标:通路选择、穿刺技术、维护技术、支持技术、风险管理细化具体培训内容,根据护士资质选择相应培训内容.结果:结合静脉输液技术准入管理体系分层级培训,促进了输液护理质量的改进,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结论:运用科学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对提高临床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加快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间护理会诊的组织形式,促进新业务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疑难静脉输液的护理问题.方法:通过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组织开展紧急会诊和专题会诊等护理会诊.结果:成功组织解决全院静脉输液的疑难会诊30例.结论:科间护理会诊能提高护理资源利用率,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水平,规范医院静脉输液技术,是解决静脉输液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追踪检查组,针对静脉输液现状调查发现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问题,如静脉治疗输液多选择钢针、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导管维护欠佳、贴膜维护欠佳、穿刺部位不正确、敷贴固定不规范等,应用追踪方法学对全院21个护理单元的静脉治疗情况进行个人和系统追踪评价,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追踪方法学应用后,医院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导管维护欠佳、贴膜维护欠佳、穿刺部位不正确、敷贴固定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运用追踪方法学能有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出管理措施,提供优质高效科学的改进方法,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满意度.方法:对150名住院病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满意因素以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关注的问题等.结果:住院病人对现有的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为92.1%,不满意的主原因是被动更换率高和穿刺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病人最关心的是安全和用药问题.结论:我们服务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病人需,并达到满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与护理,增加输液巡视次数,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为病人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以提高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更换静脉输液是实施这一治疗护理操作重要的一环.目前在临床静脉输液更换操作过程中不仅存在着技术上的安全隐患,而且服务对象希望得到尊重、重视、关怀、理解的心理满足度不够.因此,加强对更换静脉输液服务流程的规范和持续质量改进,从而实现静脉输液的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白血病患儿长期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完成2例白血病患儿长期化疗和补液治疗.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原理、植入方法、护理技术、维护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在肿瘤患儿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婴幼儿静脉穿刺难度较成人大,穿刺成功率低。为了确保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护士必需坚实专业理论知识、规范临床实践操作、加强职业防护,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笔者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婴幼儿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病房护士输液治疗工作现状及其对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1周对全院22个病区白天A班(8:00~16:00)输液治疗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病房护士每日给每例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均工时为39.3min;全院病房护士每日用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总工时占白班护士总工时的64.8%,占每日全院护理总作业时间的32.4%。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分别与输液治疗工时占护理总工时之比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药物配制花费了大量的护士人力和时间,影响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建议将全院的静脉液体集中配制,建立新的医嘱处理系统,建立后勤保障系统,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白血病患儿长期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完成2例白血痛患儿长期化疗和补液治疗。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原理、植入方法、护理技术、维护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在肿瘤患儿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蝶翼无损伤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旨在提高护理技能。方法对14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采用蝶翼无损伤针穿刺658次。结果 658次操作中,遇到问题50次,包括针刺伤、重复穿刺、患者自行拔针和输液不畅等。结论目前蝶翼无损伤针配合静脉输液港使用的临床护理经验尚不足,通过总结护理经验有助于提高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经常采用静脉输液、输血、静脉营养等手段治疗疾病.既往护理工作者常用热水袋对所输液体加温,液体温度不恒定,很难收到满意效果。为了减轻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因冷液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作者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研制成功了一种静脉输液加温器,这种加温器,加温时间短,不影响药物效价,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加温后的液体,温度可控制在27℃~34℃。将220伏电源,改为36伏以下供加温使用。加温器安装在输液皮管末端玻璃接管外面,接管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团队的建设和实践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通过建立静脉治疗团队、明确静脉治疗亚专科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机制来实现静脉治疗亚专科的运行。结果通过2年的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团队构建与管理,临床护士的静脉导管维护能力显著改善(P<0.05)、科研创新能力较前提高;输液工具选择合理率、输液接头使用正确率、导管固定正确率、敷料维护正确率、穿刺点发红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项目实施后静脉血管通路门诊工作量较前增加,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亚专科的建设与实践不仅提升了专科护理人员综合水平,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静脉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多元化治疗需求,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深化专科内涵,促进静脉治疗专科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由钟华荪等主编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2版)》于2011年1月正式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99.00元,ISBN:978-7-5091-4313-2。本书是国内第1部系统介绍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著。作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为本书亲笔作序,市场反应很好。针对本专业发展较快的特点,2011年1月进行了再版。全书共15章,分别介绍了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基础知识和药学知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静脉输液装置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输液护理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特殊病人、特殊场合的静脉治疗护理,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书中涵盖的内容系统、  相似文献   

16.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以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和维护稳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对106例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观察穿刺部位及输液情况。结果留置套管针输液3~9 d,未发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等症状。结论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置管时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关键环节;置管期间,精心护理病人及置管部位,对保证输液顺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方式,由此引发的静脉炎比较常见.引起医源性静脉炎的主原因是:经静脉侵入治疗,输液速度,药物浓度,药物等.从预防性护理的措施来阐述.为临床护士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儿科患者外周静脉细小,加上患儿本身性格活泼好动,日常静脉输液中存在一定护理风险,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对临床维持稳定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其具有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护理最常见技术操作。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超过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诉[1]。因此,加强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成立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包括静脉输液治疗小组、PICC输液小组和全院静脉输液治疗会诊小组,建立静脉治疗会诊制度和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效落实各小组责任。对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实施前后护士静脉治疗合格率、静脉治疗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的建立及运行,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