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与贵阳市中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与内陆欠发达城市中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表(SF-36)及问卷调查方式,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和有序回归分析等。结果 贵阳市中年人群4个维度生存质量(RP、VT、RE、MH)均较广州市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回归分析Regresion结果提示:地区、年龄、家庭收支、吸烟、饮茶、旱餐习惯、锻炼、健康自评、慢性病及两周患病情况与生存质量有关。结论 不同地区中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存在差异.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可能降低生存质量,饮茶和锻炼有助于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对中年人群应提倡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预防保健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年人群医疗保障与生存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广州)与内陆欠发达城市(贵阳)中年人群医疗保障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及自编调查表,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中年人群有医疗保障比例为38.8%,无医疗保障比例为23%,两个地区的医疗付费方式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人群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为52.0%;不同医疗保障形式的中年人群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地区间的差异(P<0.05)。结论中年人群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并不高,无医疗保障占调查人群的1/5,且只有一半的人群参加了医疗保险;医疗保障有可能影响中年人群的生存质量,且存在地区间差别,改善和保障中年人群的医疗保障,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碧昌  孙袁  邓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59-1362
目的:通过对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获得该人群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健康保健的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628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少部分样本进行内容效度和复测信度分析。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在同一月份对中年女性知识分子采用现场自填式进行调查,获得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不理想,13.9%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较差(相似文献   

4.
在卫生知识普遍提高的今天,中年女性对乳腺癌、子宫颈癌等病都比较关注和熟悉,许多单位已将这两种病作为女职工健康检查的重点项目。多数人还未意识到结肠直肠癌对中年女性的危害。据国外报道,它已成为仅次于乳腺癌、子宫颈癌的对女性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结肠直肠癌一...  相似文献   

5.
柳春燕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457-6457
目的:了解中年女性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例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对应的护理。结果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的信心及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部分城市居民健康预期寿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居民的生存质量,利用我国居民死亡资料和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部分资料,借鉴Sulivan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部分城市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重男性大于女性,大城市小于中小城市;随着年龄的增加,此比重呈下降趋势。提示我国部分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女性居民的生存质量比男性差,大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低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7.
王凤  邓冰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259-1260
目的 了解贵州省贵阳市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其提供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自某地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1 315名作为研究对象,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调查问卷按自填方式实施集体调查.结果 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状况不理想,14.9%较差,生存质量得分较差的领域是心理领域(54.2±12.5)分、最差的是环境领域(41.8±15.1)分;影响因素有学历、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2周患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医疗付费方式等(P<0.05).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体育锻炼情况、2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付费方式、学历(P<0.05).结论 中年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较差,主要是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及生活环境相对不理想所致.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与社会心理、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本地区学生家长的生存质量状况,以便今后深入分析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学习状况是否与此相关。方法问卷调查法,选用WHOQOL-100量表。结果我市学生家长的生存质量在多个领域高于全国(1996),但在生理领域低于全国,城市男女学生家长生存质量相差不大,乡村男性家长在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高于女性家长,乡村居民的生存质量,如社会关系、环境、心理、精神信仰等领域高于城市。结论我市居民的生存质量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可能原因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关,但要注意加强乡村的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碧昌  邓冰  李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278-1280,1300
目的:对贵阳市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研究,获得该人群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他们提供健康保健的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1 315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少部分样本进行内容效度和再测信度的分析。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在同一月份对中年知识分子采用现场自填式进行调查,获得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不理想:14.9%的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较差(-x-s),70.7%的知识分子生存质量一般(-x-s~-x+s),生存质量的总分为221.77±42.85,生理领域的得分为64.37±12.92,心理领域的得分为54.22±12.84、环境领域的的得分为41.84±15.11,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为61.34±13.57。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学历、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患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为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付费方式、学历。结论:贵阳市中年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环境相对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初级卫生保健是健康城市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和人口剧增使城市生存环境日趋恶化,WHO发起的“健康城市”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它将成为提高城市人口生存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健康城市”的实施需要政府支持、部门协作和社区参与,而“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全球卫生战略和城市社会发展的目标,城市初级卫生保健是“健康城市”的关键和基本途径,是“健康城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自评健康期望寿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我国15岁以上人口健康期望寿命并比较城乡和性别之间的健康寿命差异。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自评健康数据,采用Sullivan方法分析其健康和存活状况,比较健康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结果女性的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都高于男性,但健康期望寿命在余寿中的比例较低。城市人口的健康期望寿命高于农村人口,其健康期在余寿中的比例也高于农村。结论自评健康指标有利于比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健康寿命之间的差异;减小和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异是提高我国总人口健康期望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30~50岁在岗女性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其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妇女保健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经过信度、效度评价后的30~50岁在岗女性生命质量调查表。对武汉市30~50岁在岗女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化程度、婚姻状况对生命质量有显影响,以医疗卫生人员、管理人员、大学、大专、在婚等不同人群的生命质量为优;30—50岁在岗女性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为48.2%,逐步回归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化程度、求医行为、夫妻关系、月经、流产次数、社会交往等;人群的就医方便程度较满意;对生命质量总分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乳房健康、月经、孕次、化程度、家庭居住类蛩、慢性病。结论 30~50岁在岗女性物质生活条件稳步提高,但躯体健康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群体生命质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改善卫生保健状况,合理配置医药资源方面要有所侧重,并从社区卫生服务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城乡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差异,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山西省2 64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乡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消极感受、生活充实度、快乐的感觉、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状况、人际关系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与一年前的健康状况比较,城市老年人提高的程度高于农村老年人;卫生保健服务的方便程度城市老年人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对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均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均分为81分,农村老年人为76分.结论 大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缩小城乡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女性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和发展的状况是衡量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保障女性健康不仅是女性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该文是在北京市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女性健康保障状况的综合分析,探寻北京市女性健康保障的缺口及改进路径,为女性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老年人健康生存质量是今后卫生工作重点。社区护理应该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干预,满足老年人健康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部分城市眼镜卫生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部分城市眼镜卫生质量调查四川省卫生防疫站乔建中,王桂华,刘邦英,唐明钢,程炼,陈鲁平眼镜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医疗用品。眼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了解我省眼镜卫生质量状况,为制定眼镜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苏北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5—10月采用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对苏北4个城市(宿迁、徐州、淮安、连云港)的居民800人进行调查。结果苏北城市居民在生理和心理领域的得分低于常模,比较不同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得分,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人均年收入、就业状况、有无慢性病、饮酒和体育运动是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善居民就业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增加居民收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服务是促进苏北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更年期知识女性进行自身对照的健康促进干预研究,评价干预措施对提高生存质量,探索改善更年期人群健康状况的行为模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大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女性679名为研究对象,同时在同单位选择40~60岁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妇女100例为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进行健康体检,根据健康体检结果整理出促进健康的干预模式,随机抽取研究组部分自愿参加该研究活动的更年期知识女性共计122名,进行为期1年健康促进干预,1年后用相同的量表复测生存质量及健康检查,两次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更年期知识女性生存质量较对照人群低。通过实施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膳食指导、体育锻炼指导、心理咨询、定期的健康教育讲课以及针对干预对象所患疾病的防治等健康促进措施后,更年期知识女性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行为干预对改善更年期知识女性生存质量是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2015年流动人口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流动人口健康生存状况进行测量,并从内在主观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进一步探究对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生存环境和心理领域两维度较差;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参与程度、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住房情况等对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影响;流动人口自尊感在居住条件影响生存质量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占其总效应的41%;自尊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健康及生活方式影响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服务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28%。建议通过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或生存环境以及流动人口心理状态提升其主观生存质量;同时,应在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宣传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20.
经燕  红梅 《中老年保健》2011,(10):18-19
更年期是妇女由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以绝经为重要标志。在绝经前后这段时期,妇女身心要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女性会陷入种种困境。同时,由于人类生存寿命逐渐延长,妇女将有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在绝经后度过,因此更年期的健康无疑是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顺利度过更年期,提高生活质量,为老年健康打下基础,是每一位步入更年期的女性都特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