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 对2005-2008年柳州市9150名1-7岁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监测,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为防制乙肝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5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0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7.89%,抗-HBs阳转率为83.88%,4年间抗-HBs阳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抗-HBs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到有效保护低年龄组儿童,降低乙肝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营区产妇HbsAg筛查情况,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在不同医院产科接种室的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市、区、个体三级医院出生的所有新生儿进行HbsAg筛查率及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各类医院产科HbsAg筛查率及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率差异明显。结论东营区不同级别的医院产科接种室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工作开展较好,有效控制了结核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蒋文芬 《求医问药》2014,(21):189-190
目的:对2013年平果县城区1200名3~8岁的入托、入学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进行监测,了解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状况。方法:对本组1200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1200例受检儿童中,有610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50.83%。其中,3~5岁的儿童进行抗-HBs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55.67%,6~8岁的儿童进行抗-HBs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46.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11.22,p<0.05),有统计学意义。3~5岁的儿童进行抗-HBs检测结果的弱阳性率为12.17%,6~8岁的儿童进行抗-HBs检测结果的弱阳性率为10.67%,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x2=0.67,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儿童进行乙肝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x2=0.77,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其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可逐渐下降。全面掌握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及其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在提高其乙肝疫苗接种的成功率、降低其乙肝的发病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方法:对南通市某三级医院2006~2008年出生的共1 616例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2008年出生1 616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1 558例,及时接种率96.4%,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健康因素,占未及时接种总数79.4%,其中早产儿占19.0%?足月低体重儿占15.5%;健康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及“二联单”填写项目齐全无法判断接种时间的各占10.3%?结论:提高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对乙肝首针及时接种重要性的了解,规范接种流程,正确掌握禁忌证,可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程曦  李清 《中华综合医学》2002,3(8):739-740
为观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决定最佳的加强免疫时间,对262名免疫后1-4年的儿童采血检测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结果显示HBsAb阳性率随免疫后时间的推移而逐年下降,至4年后下降为48.05%,与1年组的阳性率比较有显的统计学意义,据此认为最佳的加强免疫时间应为基础免疫后4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10μg和5μg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产生较高抗-HBs的方法。方法对在校生自愿检测乙肝五项指标,选取五项指标全阴者300人作为研究对照,分甲、乙两组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处理,分别采用10μg和5μg剂量免疫接种,并于全程接种后一个月和一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甲组与乙组比较,接种后一个月复查五项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6.06,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后一年复查五项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14.08,P<0.01,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10μg剂量免疫法可以抗-HBs阳性率显著提高,并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初免程序中选用10μg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可大大提高保护性抗体抗-HBs的产生率,从而降低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是控制乙肝在大学生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乌海市大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乌海市大中小学生不同年龄组乙肝携带、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接种后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4716名乌海市大中小学生HBsAg及抗-HBs。结果: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2.08%,抗-HBs阳性率61.99%。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略有升高,而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结论:乙肝疫苗不是终身免疫,须适时加强,进一步加强预防乙肝的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闫业凤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93-1393
为了解邹城市职业学校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有效的控制乙型肝炎的发病,进一步作好职业学校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于2001年11月对某职业学校新生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 方法 对检测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的 12 91名在校大学生按 0、1、6月方案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基因重组疫苗用量为 10ug/次 ,1年后测抗 -HBs。 结果 抗 -HBs阳性的人数为 3 0 8名 ,阳性率为 2 3 .86% ,其中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3 3 1名 ,抗 -HBs阳性率为 90 .0 3 % (2 98/ 3 3 1) ,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960名 ,抗 -HBs阳性率为 1.0 4% (10 / 960 )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大学生全程乙肝疫苗接种能产生高的抗 -HBs阳性率 ,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 -HBs阳性率则低 ,需加强有关宣传教育 ,引导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成本一效益,为制定乙肝控制规划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项目成本进行测算;比较2003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前后5岁以下儿童中携带HBsAg数,计算海南省慢性携带者转患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相关病例的发生数、发生率。按乙肝病例医疗成本调查表调查乙肝慢性病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治疗费用。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计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成本、效益。运用失能调整生命年计算其疾病负担作为效用指标。结果海南省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2004—2009年6年内共减少HBsAg阳性携带者为94090人,慢性乙肝病例9409人,肝硬化病例941人,肝癌病例94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总成本为0.159亿元,获得的总效益为81.18亿元,成本一效益比为1:511元:减少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总疾病负担为127945个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挽回1个DALY的成本为113.50元。结论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公益事业,在降低乙肝感染率的同时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患病率,有效保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4.
健康人群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非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等知识的调查,寻找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方法对来门诊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中,随机抽取2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行答卷。结果自愿接种乙肝疫苗中的36.5%回答不知道乙型肝炎传播途经;接种动机方面99.5%是为了预防疾病;家人、朋友的说服来接种比其他原因为多。结论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全民计划免疫项目,首先在健康教育方面要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LA-DR区域基因的相关性,以及HLA-DR基因控制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机理。方法:60例HBsAg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h内、1月、6月龄共接种3次乙肝疫苗,每次30μg,随访至幼儿3周岁时采其外周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①免疫失败组:HBsAg阳性和/或抗-HBs阴性,共12例;②免疫成功组:HBsAg阴性,抗-HBs阳性,共4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其HLA-DR3、HLA-DR4、HLA-DR13、HLA-DR15基因分布及频率。结果:①两组观察对象性别、母亲HBeAg阳性率、宫内感染率及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免疫失败组幼儿HLA-DR3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免疫成功组,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与HLA-DR3呈强关联(OR=7.86,P<0.05),与HLA-DR15亦呈关联性(OR=0.14,P<0.05),HLA-DR4、HLA-DR13基因频率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LA-DR抗原有关,HLA-DR3可能为免疫失败的易感基因,HLA-DR15则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6.
4例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_1缺乏症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因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个案来自于海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结果4例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均为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的儿童,且均为母乳喂养,儿童自身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是发生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及症状轻重的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通过及时补充维生素K1可以治愈,且可以据此诊断维生素K1缺乏症。  相似文献   

17.
谭琳琳  张国华  刘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2):2000-2000,2003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具有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为维护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对272名医务人员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对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60名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160名23-48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学老师,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3项指标均为阴性。按0、1、6个月程序,每剂10μg/1.0ml接种YDV。结果第1针免疫注射后的第12、24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3、75%、67、50%。女性抗-HBs阳转率均高于男性(P〈0.05)。小于35岁组的抗-HBs阳转率均高于35岁以上组(P〈0.05)。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本组观察对象均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全球乙型肝炎疫苗研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乙型肝炎(乙肝)免疫计划,这为预防性乙肝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导向.从第一代血源性疫苗到重组乙肝疫苗,再到合成肽疫苗和DNA疫苗,乙肝疫苗的研制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已从预防扩展到治疗.本文分析了各国乙肝免疫计划与乙肝疫苗研发的关系,总结了预防性和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思路,并提出乙肝疫苗进一步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ELISA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HBVS基因进行分析,并与HBV参考序列s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从2564份受检者中.筛选出2例(0.78%e)HBsAg(-)/HBeAg(+)/HBcAb(+)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HBsl、HBs2),经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和HBVS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为B基因型。其S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JX429908.1)相比,同源性为98.57%,且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s基因在第363位和第467位分别由野生型的C变为A、G变为A,HBsAg121位和156位氨基酸C和w缺失。结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HBVS基因上第363位和第467位碱基存在错义突变(C→A和G→A),改变了HBsAg的结构和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