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方法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对39例对冲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所见病理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 根据Glasgow结果 评分(GOS):愈后良好16例(41%),中度残废8例(20.5%),重度残废6例(15.4%),植物生存2例(5.1%),死亡7例(17.9%).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是治疗对冲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 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7,(11)
目的观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6.76%)明显高于对照组(32.43%),病死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评估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27例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患者根据损伤部位及伤情轻重不同,采用一侧或双侧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分别施行额极或(和)颞极切除内减压术,颞肌下外减压术获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加强综合治疗。结果:本组27例全部存活,根据GOS评分标准,其中26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3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无1例手术死亡及术后再次出血者,无术后伤口脑脊液漏等。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效果满意,不仅能迅速缓解颅内高压,还能有效地控制伤后继发性脑肿胀及脑水肿,防止脑疝,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8年9月~2004年12月采用扩大式翼点入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126例,该术式具有暴露充分、视野广阔、便于操作、减压充分、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均随访1年,使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13例,占4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P0.05),观察组死亡4例,占12.9%,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观察组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和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6%,低于对照组的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具有视野清晰、显露充分及减压彻底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扩大式翼点入路 去大骨板减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自1997年以来采取扩大式翼点入路 去大骨板减压术治疗以外侧裂区为中心之额顶颞叶广泛脑挫裂伤、同时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48例。结果:抢救成功39例,死亡9例,死亡率18.75%。结论:该术式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但术中出现进行性脑肿胀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人路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额颞对冲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人路(26例)和扩大翼点入路(54例)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GOS预后评价标准,传统额颞瓣人路手术治疗的26例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4例,病死率53.84%;经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54例中,恢复良好27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7例,病死率31.482%;两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的扩大翼点入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额颞瓣人路患者(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脑膜减张缝合治疗额颞部对冲伤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侧裂区动静脉畸形(AVM)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手术治疗的94例侧裂区AV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畸形血管巢与侧裂的解剖学相对位置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记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94例侧裂区AVM可分为侧裂前、侧裂后、侧裂深部、侧裂上以及单纯侧裂AVM 5类.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并经术后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多为一过性,包括偏瘫8例(合并失语5例),单纯失语1例.另有2例(2.1%)术后分别出现手术侧硬膜外血肿及颅内出血.所有患者出院时KPS评分均高于90分.结论 侧裂区动静脉畸形可累及多个脑功能区,周围血供丰富,是目前AVM治疗的难点之一.但其治疗不应过于保守,仍建议显微手术切除作为此类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sylvian fissur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4 sylvian fissure AVMs treated microsurgically was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They were classified as medial, lateral, deep, anterior and simple AVMs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 location of nidus in sylvian fissure.Results Total lesion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and it wa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Transient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cluding slight hemiparesis (n=5, 5.3%) and aphasia (n=4, 4.3%), were documented.Another 2 patients (2.1%) presented with a postoperative epidural and an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spectively. However, an excellent outcome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as indicated by th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90.Conclusion Th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sylvian fissure AVMs has been greatly restrain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brain functional regions and its anatomic complexity. A more aggressive approach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索额下-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58例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并分析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结果158例颅咽管瘤患者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切138例(87.34%),围手术期死亡4例(2.53%)。术后尿崩129例(81.64%),癫痫发作9例(5.69%)。患者术后综合效果良好。平均随访56.3个月,2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53%。结论经额下-翼点入路能安全切除颅咽管瘤,死亡率、致残率低,术后并发症可预防,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式治疗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改良翼点入路组、传统骨瓣组和标准大骨瓣减压组,比较组间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翼点入路组在治愈率、伤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骨瓣组和标准大骨瓣减压组(P<0.05)。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术兼顾了传统骨瓣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优点,具有显露广泛、减压充分、术中脑膨出发生率低、脑疝容易复位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操作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4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13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2例术中行侧脑室穿刺,4例术中行终板造瘘。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分)44例(89.8%),中度病残生活能自理(4分)2例(4.1%),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分)1例(2.0%),死亡2例(4.1%)。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野显露清晰,对脑组织骚扰小,瘤颈夹闭可靠,疗效满意;尽早手术能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几率;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对于术中动脉瘤破裂、宽颈、巨大或粘连紧密的前交通动脉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外侧裂在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颅脑连续横断面MRI数据,在e—film2.1工作站中,采取连续追踪法及3D—Cursor技术准确识别外侧裂,将图像导入AdobePhotoshopCS8.0软件包中标记外侧裂并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外侧裂在Z=-18~33mm层面范围内出现,随着层面下移依次呈现“一”字型、“Y”型、“T’’型、“L”型和“一”字型的变化规律。依据从下向上岛叶在层面上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将外侧裂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外侧裂出现到岛叶出现层面;第二段,从岛叶出现到岛叶消失层面;第三段,从岛叶消失到外侧裂消失层面。左右半球三段垂直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大脑半球在Z=6~9mm范围内,左侧大脑半球在Z=9—15mm范围内大脑外侧裂弯曲折叠,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大脑外侧裂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外侧裂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经外侧裂行鞍区、岛叶区及基底核区手术人路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双额叶脑挫伤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8例,治愈15例,中残10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0例。结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因其变化突然,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动态CT检查、了解脑水肿情况及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