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plastic anemia AA)属造血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重症疾病,它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及其他原因不明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及全血细胞减少。再障的发病率在我国较高,年发病率为0.74/10万。临床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急性再障来势凶猛,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再障的治疗有了一定突破,使重型再障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黄绍良  周敦华 《新医学》2004,35(7):394-39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亦称为再生不良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其临床特征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病程中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据统计亚洲的再障发病率高于欧美,我国1986~1988年全国21个省调查年发病率为7.4/10^6,急性再障发病率1.4/10^6,慢性再障发病率为6.0/10^6,而台湾地区为10.0/10^6,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和造血微环境的损害,及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致感染发热,高热时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率增加,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可造成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再障贫血的73例骨髓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例骨髓检查中,NAP明显增高63例,正常8例,降低2例。骨髓象明确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2例,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考虑急性再障又不能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既考虑急性再障又不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不能排除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7例;临床结合骨髓活检及病情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1例为肝硬化失代偿及脾切除术后造成的急性造血停滞,1例是心衰急性感染造成的急性造血停滞。结论:骨髓活检对再障明确诊断更有帮助,骨髓活检更能反映骨髓组织结构情况,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导致造血组织功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是造血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再障贫血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可有感染和出血,高热、畏寒、出汗、皮肤感染、肺部感染也较多见,重者可因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细胞血小板生成低下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疾病,急性再障的临床症状较典型,临床诊断较易,而慢性再障,尤其是骨髓增生情况良好,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则需与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这对贫血的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在骨髓涂片中,这两类病人的骨髓小粒细胞成份有明显不同。本文对慢性再障、增生性贫血各20例及正常人骨髓(20例)涂片中骨髓小粒细胞成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国内已有报道,但为数很少。自1973年以来,我们共收住26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4例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诊断要点发病急,临床有感染、发热,伴或不伴出血或贫血;血像主要为粒细胞减少,伴或不伴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排除急粒缺、纯红再障、急性再障。病前有服药史(主要为解热镇痛剂)。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常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虚证。我院自1988年3月以来对32例再障病人采用骨髓腔快速给药辅以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骨髓造血机能低下或衰竭而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症状[1]。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并发症,急性重型再障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达60%~70%。患者常疼痛难忍,影响进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均系造血干细胞疾病,二者均可有全血细胞减少、感染或出血等临床表现。前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分化,使恶性克隆增殖,骨髓造血异常;后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增生,抑制造血功能。诊断MDS的关键是找出病态造血细胞。本文对10例再障(其中典型再障8例,非典型再障2例)、15例MDS(难治性贫血3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3例,RAEB9例)及15例增生性贫血(以下简称增贫)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特点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除外骨髓浸润和骨髓纤维化的骨髓造血细胞减少,造血组织被脂肪细胞替代,临床上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而引起相应表现如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的骨髓衰竭综合征(BMFS)。再障是难治性血液病之一,特别是重型再障,往往病情重,病死率高。常规治疗成功率低,2年死亡率达78%。近年来,不断完善的免疫抑制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再障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分析林俊310006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妊娠合并再障以往少见,近年由于再障诊治水平的提高,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上海华山医院1961~1980年4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急性再障)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占各型再障161例的24.2%。起病前常有明确诱因,多数与药物有关,常见为氯(合)霉素及退热镇痛药,如APC、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与慢性再障不同,起病多急骤,有明确发病日期,多以发高热、感染及明显出血为首发症状,而初期贫血表现常不明显,故易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及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不明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循环损伤,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分为严重型、极严重型和慢性型,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引起的相应的贫血、出血,感染相对少见。肝炎相关性再障(HAAA)发病前2-3个月有黄疸史,肝炎的临床症状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再障发病的根本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衰竭,其损伤可由致病因子直接作用或损害骨髓微循环而造成。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性再障、活体骨髓结构与功能、红细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指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骨髓中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换,无恶性细胞浸润,无广泛网硬蛋白纤维增生,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以及贫血、出血、感染。少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发生恶性克隆性转变,即MDS和(或)AML(MDS/AML),查阅国内外文献,AA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以骨髓红、粒、巨核细胞三个系统增生低下,周围血液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贫血,是由各种因素损害骨髓多能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所致。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 病因:分为两类。对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再障。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以骨髓增生低下、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血液病。再障可由某些化学药物、感染和放射等因素损害骨髓而致。但大多数病例的病因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关于再障的发病机制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即干细胞缺乏或缺陷,微环境异常和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异常。近几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免疫系统失调可能与再障发病有关。淋巴细胞和免疫系统在调节造血中的作用以及免疫抑制造血在再障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山虹 《上海护理》2004,4(3):27-28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妊娠合并再障对母体和胎儿都有许多不良影响,治疗较复杂。近年来由于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的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现将对我院收治的27例妊娠合并再障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