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ELISA结合核酸检测技术(NAT)对无偿献血者筛查的结果。方法使用2种ELISA试剂对149 988份献血者标本作血清学筛查,应用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血液筛查系统对ELISA筛选为阴性的部分标本作检测。结果 47 335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应用NAT共检出15份反应性标本,经确证,13份标本为HBVDNA阳性,没有发现HCV RNA和HIV RNA的阳性标本。结论 2种ELISA检测试剂合用可以降低输血传染的风险,但不能杜绝漏检;ELISA结合NAT检测,可以更大限度地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血液经酶免疫法(EI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 采用国产和进口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罗氏诊断COBAS Ampliscreens NAT血筛系统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BV DNA,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半套式PCR检测,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共筛查1998~2008年的献血者232 305例,发现HBsAg阳性2 999例,阳性率为1.3%;对2002~2007年EIA检测合格的113 639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3份HBV DNA阳性、HBsAg阴性的献血者血液,HBV残余风险高达1.1/10 000.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经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NAT)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筛查中的应用,为提高血液质量及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周口市中心血站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4 4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学检测,同时对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64 420例献血者中血清学检测共1362项不合格,21例存在两项指标重叠感染,63 079例血清学检测合格;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HBV-DNA阳性57例(0.09%),HIV-RNA阳性1例,未检出HCV-RNA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比较及不同年龄段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LISA筛查献血者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风险,提高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探讨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的检测方法,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我站14203例无偿献血标本经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HBV、HCV和HI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筛查阳性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HBsAg、抗HCV、抗H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血液标本13843例,NAT共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0.18%。其中HIV-DNA检出1例,HBV-DNA检出24例。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有效地缩短了病毒检出"窗口期",有力地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HBsAg阳性而核酸检测(NAT)结果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确认检测,以评估不同检测策略的优劣,以期为降低HBV输血感染风险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ELISA试剂进行无偿献血者的HBsAg筛查,同时用TMA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将ELISA法HBsAg阳性但TMA法HBV DNA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中和确证实验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在47 004份标本中,共检出226份HBsAg阳性且HBV DNA阴性的标本。对其中161份标本进行了HBsAg中和确证实验,43份确证阳性,确证阳性中2种ELISA试剂均阳性占37份,ELISA试剂1单阳性标本和ELISA试剂2单阳标本各为3份,其确证阳性率分别为3.7%、9.1%。ELISA法单试剂检测HBsAg阳性结果的比例占到了HBsAg不合格血液标本的70%,但ELISA试剂1和ELISA试剂2的假阳性率分别高达96.3%和90.9%。对血液检测模式进行了筛查效果的评估,"1遍NAT+1遍ELISA"筛查模式检出率为0.094%,"2遍ELISA"筛查模式检出率为0.01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133份进行了HBsAg中和确证实验的标本实施了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两对半检测,抗-HBs、抗-HBe、抗-HBc在ELISA结果阳性的不同情况中,其阳性比例呈现不同趋势,抗-HBc阳性率最高。结论 "1遍NAT+1遍ELISA"筛查策略比原有"2遍ELISA"筛查策略更能保障血液安全。由ELISA假阳性导致的献血者被错误屏蔽的问题,需要我们建立献血者归队策略,并制订科学有效的检测步骤和流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反应阴性样本的核酸检测技术(NAT)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采用ELISA试剂分别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筛查,筛查结果阴性的样本,再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进行HIV、HCV和HB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联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在8 147例经ELISA筛查阴性血液标本中检出6例NAT阳性标本,经分项确证6例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0.074%。结论 ELISA筛查阴性样本中仍存在一定的HBV DNA阳性结果,采用ELISA联合NAT筛查策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V筛查中ELISA HBsAg阴性/核酸扩增检测(nu c l e i c ac i 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NAT)HBV DNA阳性的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经2种不同的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或者科华核酸检测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的6人份混合样本(POOL),混样阳性的POOL再进行拆分检测,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拆分阳性的标本检测乙肝标志物5项,并对所检出乙肝标志物5项结果全为阴性的血液进行追踪。结果:48 635份2遍ELISA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混检11 016个POOL,混检阳性的POOL数为66个,经拆分为HBV DNA阳性的POOL数为40个,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NAT总有效拆分率为60.61%,NAT检测出的标本阳性率为0.08%。针对上述HBV DNA阳性的血液,用化学发光再次检测乙肝5项,有7份标本五项全阴;其余为6份抗-HBs+、6份抗-HBs+/抗-HBc+、4份抗-HBs+/抗-HBe+、7份抗-HBc+/抗-HBe+、10例抗-HBc+。追踪其中4份乙肝5项检测结果全阴的血液,HBsAg均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NAT能在ELISA阴性的标本中筛检出HBV DNA阳性的标本,减少窗口期乙肝和隐匿性乙肝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血液的安全。ELISA HBsAg阴性/NAT 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中以隐匿性乙肝为主,为输血残余风险的主要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氏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2010年12月15日至2013年6月20日唐山市中心血站常规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190175份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 A 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190175份血清学全部合格的血液标本中,经过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血液共77份,阳性检出率为0.40‰(77/190175)。其中,57例 HBV-DNA阳性标本,15例 HBV-DNA阴性标本,检出1例 HIV-RNA阳性标本,未检出 HCV-RNA阳性标本,确证试验中阳性检出率为79.45%(58/73)。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感染状况和经ELISA法筛查HBsAg后经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为选择合适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HBsAg进行筛查,同时用一种核酸检测系统检测标本中HBV DNA,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筛查献血者44 2567例,HBsAg阳性1 894例,阳性率0.428%;对68 662份标本进行核酸扩增检测,检测出45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HBV输血残余风险为0.066%。结论现有的ELISA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增加核酸检测能降低HBV输血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状况及其与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两种ELISA检测均为HBsAg阴性的标本有29 890份,其中31份为HBV DNA阳性。31份HBsAg阴性的HBV 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发现其中3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28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份标本中有2份(7.1%)为疑似"窗口期"感染,26份(92.9%)为疑似"隐匿性"感染,经核酸检测后HBV残余风险可降低9.37/万。26份隐匿性感染标本中乙肝血清学以HBsAb、HBcAb共阳性及单独HBcAb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sAb阴性组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HBsAb阳性组(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者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存在,感染状况多以隐匿性感染为主。核酸检测的应用能提高血液的安全性。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呈现特定的血清学模式,其中HBsAb阴性人群可能存在较高的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大连地区HBV-DNA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同时进行HBV、HCV、HIV的三联检核酸检测(NAT);对ELISA(-)NAT(+)的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补充试验,同时对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22416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发现35例ELISA(+)NAT(+)、3例ELISA(+)NAT(-)、12例ELISA(-)NAT(+).跟踪5位ELISA(-)NAT(+)的献血者,1例可能是免疫“窗口期”;其余4例可能是OBI.结论 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但核酸与血清学二者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二者对于降低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13.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番禺地区开展核酸血液筛查以来情况,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201系统对两遍酶免4项(ELISA)及ALT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IV-RNA、HCV-RNA和HBV-DNA 3项联合、6样本混样检测,对混样阳性的样本进行拆分实验,并对拆分阳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对确证实验HBV-DNA阳性的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物的酶免检测。结果共完成40 107例标本的核酸混样检测,拆分阳性的标本60例,阳性率为0.150%(60/40 107)。对这60例样本做分项鉴别实验,结果HBV-DNA阳性47例,阳性率为0.117%(47/40 107),其余13例确认阴性。对47例分项鉴别实验HBV-DNA阳性的样的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单独HBc Ab阳性15例(31.9%),HBc Ab阳性伴HBs Ab弱阳性15例(31.9%)(其中有2例HBs Ab较强阳性S/CO分别达到14.6、22.3),HBe Ab、HBc Ab阳性8例(17.0%),单独HBs Ab阳性4例(8.5%),两对半全部阴性4例(8.5%),HBs Ab、HBe Ab、HBc Ab 3项阳性的1例(2.1%)。结论血站酶免4项及ALT筛查阴性的血液仍然存在一定的输血传染残余风险,HBs Ag阴性HBV-DNA阳性样本的两对半抗体阳性组合模式有6种,以单独HBc Ab阳性和HBc Ab阳性伴HBs Ab弱阳性占比最大。应用ELISA联合NAT进行血站血液筛查能更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经酶免疫检测法(ELIS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状况,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献血者筛查方法,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不同试剂厂家的ELISA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采用核酸扩增检测(NAT)血筛系统检测无偿献血者血的HBV DNA;并对ELISA检测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和追踪分析,以确定血清学感染状况。结果共筛查2011年3~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 696名,HBsAg阳性率为0.52%(76/14 696);HBV DNA阳性率0.22%(32/14696);检出2例HBV DNA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 ELISA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从而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昌地区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隐匿风险与HBV感染人群中 HBV基因分型,为血液筛查策略、地区流行病学提供研究数据。方法(1)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64400份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筛检;(2)对HBsAg筛检阴性标本进行HBV/HCV/HIV 3项联合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NAT),再对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及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3)选取HBsAg筛查阳性标本200份和HBsAg筛查阴性而HBV DNA阳性标本30份,对所有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扩增及测序分型,检测HBV基因型。结果(1)64400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862份和阴性63538份;HBsAg检测阴性标本通过NAT检测,共检出HBV DNA 阳性84份,献血者HBV感染率为1.47%,HBV输血感染隐匿风险为0.13%;(2)献血者HBV感染以隐匿型为主(75.0%,63/84),其病毒载量多数<20/ml(70.2%,59/84);3)选取的200份HBsAg阳性标本中共检出HBV DNA阳性118份,148份HBV DNA阳性标本有66份样本分型成功,共检出B基因型为47份(71.2%),C基因型为19份(28.8%),未检出其它基因型。结论 ELISA法筛查HBsAg阴性的献血者中HBV感染隐匿风险依然存在,且多以低病毒载量的隐匿性感染为主,应对献血者标本常规开展NAT检测;南昌地区献血者中HBV感染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它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评估TMA技术应用于献血者HBV-DNA筛查的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采用平行检测ELISA/NAT模式,对2016年3月-2018年2月169160人(次)献血者及部分归队献血者进行常规血清学和NAT检测,对NAT筛查阳性标本行核酸鉴别试验;对单边试剂HBsAg+、HBV-DNA-献血者进行中和确证试验。结果:169 160人(次)献血者中,双边试剂HBsAg检测阳性的为803例,占0.476%,单边试剂检测阳性的为243例,占0.144%。对40名HBV-DNA-、单边试剂检测HBsAg+标本经中和确证试验确证,仅有4名为阳性,确证阳性率为10%。检出1 003例HBV-DNA+标本,HBsAg和HBV-DNA均为阳性的739例,2者一致率为73.7%。3种试剂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Murex试剂和新创试剂2种试剂检出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 0.125)。2016年3月-2017年2月和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HBsAg-/HBV-DNA+检出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60名HBsAg-/HBV-DNA+归队献血者中有1名发生HBsAg阳转,该名献血者为HBV窗口期感染;其余59名献血者HBsAg阴性;HBVDNA检测显示,28名献血者HBV-DNA-,31名献血者HBV-DNA+,1名结果为不确定。结论:结合HBsAg检测,常规应用TMA技术检测HBV-DNA能缩短HBV感染的检测窗口期,检出HBV隐匿性感染,避免HBV漏检,从而有效地降低输血后传播乙型肝炎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蒋祺 《临床医学》2020,40(7):82-84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6 854例,均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再次进行NAT检测,分析ELISA、NAT检测结果。结果 76 854例样本中血清学检测合格75 563例(98. 32%),不合格1 291例(1. 68%),75 563例血清学检测合格样本中经NAT检出HBV-DNA阳性90例; 75 563例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不同性别HBV-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检出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 0. 05);随着年龄增长,HBV-DNA阳性检出率呈增长趋势(P 0. 05)。结论 ELISA试验对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感染性指标具有较高检出率,但仍存在漏诊风险,辅以NAT检测,能有效降低临床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有助于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追踪随访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观察其血清学何时发生阳性转换并确认其"窗口期"。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和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检测HBs Ag、抗-HCV和抗-HIV1/2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核酸定性检测。先进行混样检测,再对阳性的混合标本进行单检。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再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从ELISA筛查阴性的247 936份标本中检出125例(1/1 983)NAT阳性标本,其中有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追踪随访之后发现第6周时献血者抗-HCV完全转为阳性。结论 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HCV检出"窗口期",有效地阻断了丙肝"窗口期"感染的血液传播。开展NAT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HBV感染特征及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用2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用罗氏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试剂检测ELISA检测合格标本中的HBV DNA,对HBV DNA阳性献血者用血浆袋标本进行进一步补充实验和确认检测。结果 50 629例献血者标本中,HBsAg2次检测均为"灰区"者1例,占0.002%,1阴1反应性或灰区者59例,占0.116%,均为阴性者48651例,占96.09%。41份两遍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标本中化学发光检测其中5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36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36份中有5份(13.9%)为疑似"窗口期"感染,31份(86.1%)为疑似"隐匿性"感染。HBsAg ELISA检测后HBV残余风险约为10.98/万,经核酸检测后残余风险约为2.88/万,可降低8.10/万,降低的残余风险中87.90%为隐匿性感染风险。结论 HBsAg ELIS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但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核酸检测的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