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就诊的牙列间隙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采用对照分析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正畸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1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27.5%,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0.0%,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于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较常规修复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需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咬合功能及美观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咬合功能及美观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应用于口腔修复中效果显著,可提高修复效果,使患者咬合能力得到恢复,提高美观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口腔修复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在分析其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照组33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33例研究对象接受正畸治疗,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修复效果。结果经治疗之后,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整体发生几率、病人满意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不锈钢直丝弓给予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物体支抗正畸治疗。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畸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口腔炎症、软组织水肿及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软组织水肿两组均为轻度,未发现严重水肿。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要配合综合性护理方案,强调患者口腔卫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先天性缺牙的效果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96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查+口腔修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腔正畸,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评分上升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缺牙症状,提高言语及咀嚼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李刚 《系统医学》2024,(3):178-180+184
目的 针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采取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预后展开分析与研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成人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将临床效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的方式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展开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各项指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接受口腔正畸矫正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正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口腔正畸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大于对照组,磨牙位移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应用于口腔正畸矫正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临床与资料,分析与探究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先天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时间:2015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30例先天缺牙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方式将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15例采取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研究组),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14例(93.3%),比对照组的12例(80%)高,差异小,P>0.05。结论先天缺牙患者采取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94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斜角与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斜角与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成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对照组口腔正畸采用常规的非种植体支抗疗法,并观察两组经不同口腔正畸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口腔正畸治疗后,统计其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指标,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86.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牙列缺失治疗中常规修复治疗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牙列缺失患者88例,按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试验组予以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予以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治疗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失治疗中予以口腔种植修复相比于常规修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08—2016-03大连友谊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经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其临床效果十分确切,治疗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疗法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牙列间隙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充修复法,观察组采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治疗前,两组口腔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舒适度、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语言功能等各项口腔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畸治疗应用于口腔修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列间隙,提高口腔功能,且治疗后具有一定的美观度,深受患者喜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58-3860
探究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以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中选取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牙龈清洁术治疗,观察组49例首先采用常规牙龈清洁术治疗,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康复新液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两组牙龈肿胀、牙龈疼痛、牙周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肿胀、牙龈疼痛、牙周指标变化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正畸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能有效缓解各项临床症状,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常规矫正治疗)和研究组(n=20,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牙周健康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语言、咀嚼、固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矫正效果优于常规矫正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固定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口腔固定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口腔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牙龈炎、牙周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3、6个月菌斑指数(PLI)及牙龈指数(G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固定正畸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预防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88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试验组应用口腔正畸治疗+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社交功能、总体健康和心理功能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安全性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0名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测试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测试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P 0.05),测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新型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优势明显,其植入口腔的支抗体积小、切口小,治疗效果较好,治疗过程简单、耗时短,极大地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魏雪莹 《临床医学》2020,40(4):68-69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6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取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31例,采取口腔修复联合正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 77%,30/31比74. 19%,23/31)、满意率(93. 55%,29/31比64. 52%,20/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语言能力、咀嚼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可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更高,语言能力、咀嚼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口腔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06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口腔正畸治疗,试验组采用口腔正畸+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的咀嚼效率、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的总体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可有效改善先天性缺牙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