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加深心电图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对心电图诊断中易犯的几个错误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依据,方法:抽查1280份住院病人心电图结果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正常或大致正常”的有713例,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有234例,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有87例,诊断为“房室扩大”的有73例,诊断为“电解质异常”的有59例,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劳损”的有387例,以上诊断均有不同程度误诊。结论:心电图误诊有人为因素,也有其应用原理上的客观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大会寄语之心电学发展 迸发于培训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清启教授:"传播心电学知识、推动我国无创心电学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无创心电学强国"是本次会议的宗旨.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心电图学广度或深度的延伸,有效地提高了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分支,心电图学已成为内容庞大的学科.然而,随着心电图制度及诊断技术的逐步完善,我国的临床医师正而临着对心电图识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下降的问题,希望此次会议可以成为提高广大心电学工作者或临床医师心电图基本理论和阅图水平的里程碑式会议.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的分析与诊断在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临床医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心电图仍然是各类医院医疗中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所以医学生的心电图诊断分析能力的培养,与临床其它学科联系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古萍 《中国伤残医学》2014,(12):190-19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诊断在临床实践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心电图机已由单导联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改进为十二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的主要数据也由人工测量变为机器测量,由人工分析并写报告改进为机器自动分析及打印报告,大大简化了心电图的分析过程,但随之而来的弊病是临床医师自我分析心电图的能力下降,心电图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因此,现阶段临床带教教师如何提高带教能力、教学水平和带教方法,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学习心电图,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常见的心电图变异,但在临床心电图中易误诊为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等,故近年来引起临床及心电图医师的重视,如诊断错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所以如何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很重要.本文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系统对于医师判断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下级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60例,在对照组诊断基础上运用了远程心电图会诊模式进行诊断.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漏、误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漏、误诊人数为3人,漏、误诊率为5%;而对照组患者中漏、误诊人数有11人,漏、误诊率为18.3%.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时的诊断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于远程心电图会诊系统,能够使得心电图医师在得到上级医院理论与阅读的理论指导之后,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诊断能力,并使得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指的进行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心电图实习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学是临床各科医生的重要诊断技能之一,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规律是诊断心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至今还没有任何方法能替代心电图的作用.因此,心电图实习生必须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典型心电图的分析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但是,心电图的教学是临床教学的一大难题之一,多数实习生只会死背心电图的诊断依据,而对实际病例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常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为此切实加强心电图实习带教工作,建立有效的心电图实习教学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自1903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拥有百年的历史了.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心电图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诊断起到了决定性诊断意义,所以说心电图一直成为医学生们必修的一门考试课程.由于某些原因心电图至今还属于经验学科的范畴,心电图在教学中仍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不仅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教师也身感难以施教.尤其是临床心电图见习的带教工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们能学到和掌握到更多的心电图知识,并把它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肌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而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判定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典型的ECG改变,已为广大心电图工作者及临床医师所掌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典型的、特殊的心肌梗死患者,而早期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常常要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h~6h才会升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诊断就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心电图则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掌握早期心肌梗死的特殊心电图改变,可极大程度的防止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诊断的阳性率。本文总结分析了60例不典型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患者,进一步说明依据特殊心电图改变诊断早期心机梗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病例选择对我院于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3岁~68岁。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44例,有冠心病、心绞痛史32例。所有病例均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34例,不典型症状26例。特殊心电图表现可分以下几类:1.1心房心肌梗死P波增宽,时限延长>0.12s,多伴有切迹、顿挫、...  相似文献   

10.
<正>1901年莱顿大学的生理学教授Einthoven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心电图机,并用它成功地记录到人类的心电图,从而开创了心电学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心电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心电图检查已成为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应用历经百年,久盛不衰[1]。我国是心电图大国,从事心电学技术的医师、技师和护师等有数十余万人。但是,至今心电图的操作及诊断报告尚无规范的格式,往往给临床医  相似文献   

11.
欧凛   《中国医学工程》2014,(6):53-53
目的分析探讨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45例。观察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后,再使用常规心电图测试一遍,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后,再使用高频心电图测试一遍,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频心电图诊断,其隐匿型冠心病临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心电图在诊断隐匿型冠心病方面其准确性和特异性要明显劣于高频心电图,但是,高频心电图在诊断其他心脏病变的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采取合适的诊断方式,一方面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也不会漏诊其他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成动态心电图诊断组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组(n=42),对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后,动态心电图诊断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5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2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基本功之一,但目前临床医师对该项技能的欠缺与心电图教学内容不臻完善不无相关。心电图核心理论为“二次投影”学说,即指不同瞬间的心电综合向量形成的空间向量环先后经过二维平面和一维直线空间投影形成心电图的学说。本文将对心电向量理论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定位进行剖析,重在分析为什么心电向量理论在心电图判读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在心电图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并强化该理论,旨在提高心电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及X线检查是配合临床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已经普及到基层医院等.本刊将连续选登一些结合理论、运用分析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用意义的心电图和X线片例.通过示范分析,以期对具有一定心电图和X线理论知识的临床医生、基层心电图工作者和放射工作者及医学生等在提高心电图及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面有所帮助.所选示范片重视临床实践,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频心电图检测与常规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0例行高频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隐匿型冠心病临床资料,采用高频心电图检测者设为研究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高频切迹总数。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敏感性90.72%、特异性66.67%均高于对照组73.03%、45.45%,且高频切迹总数(11.26±4.62)个多于对照组(4.37±2.73)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为降低其他心脏病变的漏诊率,临床医师应当以患者病情特点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对胎儿心律失常检测分析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96例,综合孕妇病史和临床因素,结合B超检查,分析胎儿心电图,并追踪观察新生儿的心电图.结果:胎儿心电图检测诊断心律失常最多见为:胎儿心动过速,胎心早搏,胎儿心动过缓及不齐.结论:通过胎儿心电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检测分析和诊断,可以明确胎儿心律失常的分类,而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环境是否改变,如胎盘、羊水、脐带等因素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从而提醒临床医师及时干预治疗,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提高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60岁伴有症状、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更年期女性80例,进行同步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由专业心电图医师分析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者17例,ST-T改变39例,室性期前收缩16例,房性期前收缩6例,其他2例。结论:更年期女性心电图改变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降低所致。临床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症状等全面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肌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改变三项指标。早期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常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6h才会升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诊断就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心电图则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本文对其改变及发生机制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梗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有明显年轻化和发病率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已引起了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而急性心梗的诊断目前仍是停留在胸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改变的基础上,有些其他疾病亦有类似表现,临床上时有误诊报道.现将我科曾经误诊的两个病例的诊治过程加以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磊 《医学综述》2013,19(15):2768-2771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判读急诊心电图是临床医师实施介入治疗及进一步后续诊断检查的基础。介入治疗与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使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定性、定位、风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和拓展。该文结合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影像学的相关研究,对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