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支配痉挛上肢的C5=T1和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脊神经后发束,义测阈值后将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随方忻,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组总有效率85%、运动及作业疗法对照组总有效率5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肢体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后遗症, 遗留的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 外科手术治疗成为临床选择。本文对解除痉挛的神经手术"高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两种术式展开综述, 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肢体痉挛情况, 高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更适用于痉挛靶肌肉较为局限的、支配神经明确的患者, 对肢体远端关节如腕、指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更适用于存在广泛痉挛的肢体, 对肢体近端关节如肩、肘等大关节痉挛的改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4):2252-2255
脊髓损伤除了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或功能的丧失,它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是肢体痉挛。因此,本文将对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82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采用SPR手术治疗82例脑瘫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19岁,平均8岁。根据术前判断下肢痉挛的范围并参考痉挛所造成的下肢主要畸形,施行SPR手术。[结果]通过6~60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肌张力均较术前下降Ⅰ~Ⅲ级,下肢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治疗痉挛性脑瘫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对9例病例进行治疗(上肢7例,下肢2例)结果术后9例患者肢体痉挛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对减轻脑瘫肢体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附40例报告)卢一生,黄宏前,杨永,王云波,王宝虎痉挛性脑瘫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和矫形外科治疗,因不能有效地解除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故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国内新开展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等肢体痉挛,获得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设计了五种手术方法,1例选择C7神经根切断术,4例选择C8神经根单根切断,4例选择C8神经根分束切断,2例选择C6、C8神经根同时切断,2例下肢痉挛的病例采用一侧选择背根切断、一侧选择腰骶神经根切断术,对13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经2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肢体痉挛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臂丛神经根切断尤其是C8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局部痉挛可使手局部痉挛消失或减轻,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手局部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脑瘫均取得较好的疗效[1~5]。作者自1994年2月~1997年4月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的肢体痉挛,获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4年2月~1997年4月采用SPR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结核后期肢体痉挛42例,随访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23~47岁,平均29岁。24例为胸腰椎骨折,伤后均行减压固定术,后期出现单侧肢体痉挛16例(右下肢9例,左下肢7例),双下肢痉挛8例。其中5例爆裂型骨折…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易斌  徐林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0):604-606
探讨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sacral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L-SSPR)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时,部分患者出现上肢痉挛缓解,斜视,流涎好转及发音变清晰等现象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conductionvelocity,SCV)及运动神  相似文献   

11.
严重肢体肌痉挛治疗新进展王汉林,梁秋瑾,于振武1978年,Fasano报道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以来,由于疗效显著,使得这一新技术在国内外迅速推广[1、2]。但是,仍有部分病人,因下肢肌力弱或需要痉挛的肌肉维持站立、...  相似文献   

12.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及电生理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 ,并探讨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对SPR的意义。方法 :对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脊髓损伤 (30例 )及脊柱结核后期 (1 1例 )出现肢体痉挛的患者行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椎板切除 ,将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术前 3d及术后 2 1d行诱发电位测定。结果 :经平均 5年随访 ,41例病人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75 %。术后皮层SEP波幅降低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脊髓损伤后出现肢体痉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SPR作为解除肢体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痉挛型脑瘫的治疗中.其效果相当肯定.它通过对脊神经后根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达到既解除肢体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了肢体感觉的目的。该手术创伤大.操作精细.刺激较强.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又要避免电刺激脊神经后根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术中麻醉深度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笔者自1998年4月至2005年8月共施此项手术35例,现将麻醉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近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一种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支配痉挛肌群和支配其拮抗肌群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干进行侧侧缝合;大腿后侧切口显露两神经干的近端约5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约2cm,切至神经纤维后,再相互并拢缝合外膜。4例患者手术同时辅以内收肌切断或跟腱延长术。结果:经过5-10个月的随访,6名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缓解,其中5例患儿在不附加额外刺激的情况下,已无痉挛发作,恢复了患肢的主要功能。肢体功能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改善。结论: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后,脑瘫患者术后痉挛肌群可获得部分拮抗肌群神经的支配从而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定位来最终缓解肢体痉挛,是治疗脑瘫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治疗痉挛性脑瘫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5~6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1~2cm,直至神经纤维裸露后相互紧密对合再吻合其束外膜。结果:经10~39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明显的缓解,其中6例患  相似文献   

16.
脑瘫作为非进行性脑损伤疾病,以肢体运动障碍和发育障碍为主要特征。矫形器可通过牵拉与支撑作用改善肢体功能,当前围绕痉挛型脑瘫儿童设计的矫形器不断增多,但针对上肢矫形器开展的研究相对稀缺。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专用上肢矫形器的设计思路与治疗效果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肢体延长发展概况及临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延长术是治疗肢体不等长的重要方法之一。Langenbeck (186 9)、Hopkins(1889)、Eise lsberg(1897)分别介绍了自已的方法 ,主要是一次性延长术〔1〕。 1911年 ,Freibcrg应用分期延长术和Fasset一次性延长股骨 3cm后植骨块并用钢板固定获得成功〔1〕。1918年Putti采用自制的Osteoton单侧牵开器分期进行股骨延长术 ,强调以最小创伤进行截骨和逐渐控制性延长〔1〕。 192 4年 ,Abbott详细介绍了自制的具有牵开和固定功能的延长器行胫骨延长术 ,并注意到延长术中解决软组织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SPR能有效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47例 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一种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肢体痉挛。方法:采用双侧连续开窗式行双侧L1~S15个节段的椎板间开窗,将L2~S1神经根后根分开、分束,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75%。结论:双侧连续开窗式SPR可保留椎板、棘突及韧带,保持脊柱稳定,解除痉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要(SPR)治疗成人服外伤下肢痉挛16例,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将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痉挛解除经90%,功能改善率80%。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RP能有效治疗民人服外伤后肢体痉挛。47例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