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辜福贤  李逸波 《西部医学》2011,23(3):535-536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均常规施行PSA、TRUS或DRE检查,对可疑患者施行穿刺前列腺活检,并全部施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结果从216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偶发癌9例,占手术总数的4.2%,其中T1a期7例,T1b期2例。结论 T1a期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可以观察等待,T1b期前列腺偶发癌需要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偶发前列腺癌(即T1a~T1b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977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其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10 μg/L,且既往无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史者共771例,对TURP组织病理标本进行全部取材,由专业病理科医师进行分析,描绘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的肿瘤轮廓,采用Image J 1.47h软件采集图像,测量肿瘤面积,将每例患者所有切片中的肿瘤面积相加,估算的肿瘤体积等于肿瘤测量面积总和乘以模块厚度。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其治疗方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进展情况、干预治疗的原因及方式、肿瘤特异性病死率等。结果:本组患者发现偶发癌86例,检出率为11.2%,此86例患者肿瘤体积0.4~180.2 mm3,其中T1a期77例(89.5%),平均肿瘤体积为(12.3±12.6) mm3,T1b期9例(10.5%),平均肿瘤体积为(105.1±41.8) mm3。所有患者肿瘤体积均<500 mm3,属于小体积前列腺癌。肿瘤Gleason评分,<7分者79例,≥7分者7例。86例患者初步治疗方案均为等待观察,其中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88.9个月(27.9~150.1个月)。共5例患者发生PSA进展,其中T1a期4例,T1b期1例,此5例患者均选择干预治疗。T1b期有1例患者虽然未发生PSA进展,但因患者意愿强烈也选择了干预治疗。T1a期患者中,1例选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未见生化复发;3例选择内分泌治疗,未见治疗后PSA进展。T1b期1例患者选择放疗,未见放疗后生化复发,1例选择内分泌治疗,未见治疗后PSA进展。获得随访的84例患者中非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者6例,未见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者。结论:本研究偶发癌检出率为11.2%,86例偶发癌均属于小体积前列腺癌,等待观察治疗对T1a~T1b期前列腺癌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任福锦  邹福安 《浙江医学》1998,20(2):110-111
前列腺增生伴偶发癌指术前仅诊断前列腺增生而未怀疑恶变,手术标本中却发现有恶变。我院1981~1993年因前列腺增生而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489例,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38例,偶发癌发生率为7.7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偶发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982年~1998年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及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726例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为22例,检出率为3.3%。其中A1期6例,A2期16例。高中分化腺癌占77.2%。病理学特征为在增生组织中存在单个或多个腺癌病灶。癌灶与增生组织分界不清,多数可见不典型增生。治疗: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3年存活率为90%(20/22)。结论:偶发癌检出率低于国内其他报道。通过病理资料观察,提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以使其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前列腺肿瘤称为前列腺偶发癌(IDPC)。我科1993-1996年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06例。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5例,均为低分化腺癌,偶发癌检出率4.7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前列腺偶发癌5例,年龄71~75岁,平均72岁。患者均因排尿无力,尿流缓慢,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等前列腺增生表现反复发作25~5年而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正”,均未触及硬结节。术前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未见异常回声,残余尿100~300ml,平均150ml,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BPH)。5例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特点、治疗方法、随访结果。方法对45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疗,其手术标本送病检,发现前列腺偶发癌14例,均为前列腺腺癌。结果13例做了手术去势,7例同时行内分泌治疗,1例拒作上述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14例至今生存。结论前列腺偶发癌,其检出率与病检方法有关,治疗以手术去势为主,也可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7.
张盼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34-134,137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0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在随访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在正常范围(<4μg/L),8例存活至今,1例死于骨转移,1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无前列腺癌转移或因此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肿瘤的体积和分化程度等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1981~1993年12年间我院共进行前列腺增生手术489例,病理切片检出前列腺偶发癌38例(7.77%),均为腺癌,其中低分化癌13例,中分化和高分化癌25例,对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前列腺增生与偶发癌的关系和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981~1993年12年间我院共进行前列腺增生手术489例,病理切片检出前列腺偶发癌38例(7.77%),均为腺癌,其中豫分化癌13例,中分化和高分化癌25例,对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前列腺增生与偶发癌的关系和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偶发癌5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本院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1 473例,其中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1例.35例行内分泌治疗,16例未予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1 473例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检出率为3.61%,与行TURP患者(3.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者的检出率为2.75%,显著低于PSA≥4μg/L者(6.11%,χ2=8.26,P<0.05).43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23)个月.32例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1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11例未予治疗的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内分泌治疗、放疗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多数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40例前列腺癌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与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 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直肠指检 (DRE)阳性率 6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4 .4~ 2 75 μg/L。穿刺活检确诊 2 1例 (72 % )。病理以低分化、晚期肿瘤居多。35例经随访 0 .5~ 7年 ,三年生存率 85 .7%。结论 PSA、DRE和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内分泌治疗是对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ncidence of prostate cancer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decades. In the year 2005, prostate cancer became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ncer in males in Macau.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wa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the 54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 in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 China.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0 to November 2006, 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were performed in 54 ca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was 69.8 years (range from 54 to 79). The preoperativ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level,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e and Gleason's score, operation durati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The follow-up duration was 3 months to 6.25 years with a mean of 2.1 years. Postoperative parameters including PSA alteration, biochemical recurrence, local recurrence, distant metastasis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Results Most of the patients in our study were diagnosed as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The patients' preoperative serum PSA was 0-4.0 ng/ml (16.7%), 4.0-10.0 ng/ml (51.8%), 10.1-20.0 ng/ml (24.1%) and above 20.0 ng/ml (7.4%). The TNM stage T1a + T1b comprised 7.6% of patients, stage T2a + T2b comprised 20.3%, stage T2c 38.9%, stage T3a 20.3% and over T3a only 12.9%. There were 9.5% cases with Gleason scores of 2-4, 41.5% with scores of 5-6, 30.2% with scores of 7 and 18.8% with scores of 8-10. The average operative duration was 216 minutes and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760 ml.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ne massive hemorrhage (1.9%), one rectal injury (1.9%) and one obturator nerve injury (1.9%).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sisted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14 cases, 25.9%), bladder neck stricture (5 cases, 9.3%),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4 cases, 7.4%), pelvic effusion (2 cases, 3.8%), lymphocele (1 case, 1.9%) and vesicore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直肠指检(DRE)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84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和DRE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DRE及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 ng/ml20 ng/ml)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和准确度(AR)。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41例、非前列腺癌43例(良性增生41例,炎症1例,结核1例)。单纯MRS诊断前列腺癌的Se、Sp和AR分别为85.4%、83.7%和84.5%,与病理诊断有统计学一致性(K=0.69,P<0.05);MRS联合PSA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诊断的Se、Sp和AR分别为75.0%、90.0%和84.4%,66.7%、73.3%和71.4%,95.7%、87.5%和93.5%;MRS联合DRE诊断Se、Sp和AR分别为88.9%、87.5%和88.6%;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及DRE诊断Se、Sp和AR分别增加至95.7%、100%和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直肠指检及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PSA比值(F/T-PSA)对T-PSA值在4~10μg·L1之间,且肛指检查(DRE)正常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T-PSA值在4~10μg·L1之间且DRE正常的8例PC和10例BPH患者的F/T-PSA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中的F-PSA和T-PSA值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PC组和BPH组的T-PSA值分别是6.21μg·L1和6.15μg·L1,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分别是0.11和0.21,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取F/T-PSA阈值为<0.15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最高,为77.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7.50%和70.00%。结论:F/T-PSA有助于鉴别T-PSA值在4~10μg·L1之间且DRE正常的BPH和PC,可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推荐使用F/T-PSA阈值为<0.15。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XY  Xia TL  He Q  Li W  Wang JH  Su JW  Li J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32-2634
目的探讨目前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病理特点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诊治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间所有术前未诊断前列腺癌的全部前列腺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并对其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结果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间1483例前列腺标本中共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3例,其发病率为3.6%;病理分级为Gleason评分2(1+1)到9(4+5);体积为0.18mm^3到1440.00mm^3。其中体积小于0.5cm^3的无意义癌47例(占88.7%);体积大于0.5cm^3的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6例(占11.3%)。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仅见于TURP标本中。TURP标本中20%的偶发癌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偶发癌主要分布于前列腺移行区及中央区,其病理分级为Gleason评分3+4(2例),4+2(1例)及4+5(3例),肿瘤呈弥漫性分布,术前临床特点均为触诊和/或影象学检查(-),血PSA升高,穿刺(-)。结论现阶段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3.6%,比20世纪80年代略有下降。前列腺偶发癌中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占11.3%。导致这些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术前未被临床诊断的原因与肿瘤的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的经验并分析影响前列腺穿刺结果的因素.方法 统计卫生部北京医院1996-2007年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例.患者入选条件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μg/L,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和(或)B超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信号者.对PSA 4~10 μg/L者结合游离PSA/总PSA比值≤0.16或PSA密度>0.15决定是否进行穿刺.前列腺穿刺方案为6~12针.结果 本组研究共有687例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穿刺,平均年龄(70 ±8)岁.诊断为前列腺癌者269例,平均年龄为(72±8)岁,其中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者99例,平均年龄(69±6)岁.因PSA升高就诊者总体占42.8%(294/687),发现前列腺结节者为121例(17.6%).接受前列腺穿刺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1996年的10例增加到2007年的98例.总穿刺阳件率为39.8%,最高年度是1999年的60.0%(15/25),最低是2005年的30.4%(21/69).穿刺阳性患者数旱逐年增加的趋势,最低的是1996年的4例,最高的是2007年的42例.PSA水平与穿刺阳性率呈正相关.应用游离PSA/总PSA比值显著提高了PSA介于4~10μg/L患者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P<0.05).主要并发症血尿、大便表而带血、发热发生率分别为46.3%、8.7%、1.9%.结论 结合PSA,游离PSA/总PSA比值和增加前列腺穿刺针数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在诊断前列癌(PCa)中的作用.方法 对84例疑为PCa并准备行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TRTE、直肠指诊(DRE)、经直肠超声(THUS)及磁共振(MRI)检查,将弹性成像与其他检查及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84例患者中良性36例、恶性48例.TRTE诊断的灵敏度(91.7%)、特异度(72.2%)、准确率(83.3%)、阳性预测值(81.5%)及阴性预测值(86.7%)与TRUS(灵敏度85.4%、特异度63.9%、准确率76.2%、阳性预测值75.9%、阴性预测值76.7%)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的特异度72.2%高于MRI的44.4%(P=0.03).TRTE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无关(P>0.05),其诊断的灵敏度随前列腺体积的增大而降低.对DRE检查呈软一中等质地的结节,TRTE诊断的特异度高于MRI(P=0.04).对于PCa,TRTE诊断的灵敏度随肿瘤Gleason评分的增加而提高(P<0.05).结论 TRTE可作为诊断PCa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10年3月膀胱出口梗阻患者18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为前列腺癌,TNM分期为T1a~b.其中1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5例行内分泌治疗,3例行保守观察.结果 1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3例发生尿道狭窄,1例真性尿失禁.5例内分泌治疗患者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降至参考范围内.2例于术后1年失访(PSA在参考范围),其余随访2.5~7.0年,平均4.2年,均无瘤存活.3例发生尿道狭窄患者定期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能够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前期电切术不妨碍后期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及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平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前列腺癌诊断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6-18
目的了解不同水平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系统穿刺下的活检阳性率,确定游离PSA/总PSA(fPSA/tPSA)在低PSA域值(PSA4~10ng/ml)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们对1244例因PSA升高或直肠指检阳性结节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采用前列腺5区12针或13针系统穿刺方法,将PSA水平与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PSA水平将患者分为:PSA〈4ng/ml,直肠指检发现结节;PSA4—10ng/ml,fPSA/tPSA〉0.16;PSA4—10ng/ml,fPSA/tPSA〈0.16;PSA10.1—20ng/ml;PSA〉20ng/ml;共5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18.1%,11.6%,17.4%,24.9%,和56.7%。随着PSA值增加,高危Gleason评分(Gleason评分≥18)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PSA值的前列腺癌诊断率明显不同。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或PSA〉10ng/ml应作为前列腺穿刺的指征。PSA4—10ng/ml之间,参考fPSA/tPSA(〈0.16)有利于提高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