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 1993— 2 0 0 3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并出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 2 4 h内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 ,比较其住院期间病死率 ;并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72例患者中 ,5 1例 ( 30 % )于 2 4 h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 90 % ( 4 6 / 5 1例 )和 5 6 % ( 6 8/ 12 1例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对危险度 ( OR) =6 .7,95 %可信区间为 2 .5~ 18.0 ,P<0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 ,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相关 ,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青年急性脑血管病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但本病在青年人中亦不少见。我院 1996年 2月~1998年 3月 ,共收治 45岁以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95例 ,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出血性脑血管病 33例 (34.74% ) ,缺血性脑血管病 6 2例 (6 5 .2 6 % ) ;男 70例 ,女 2 5例 ;年龄 19~ 2 5岁 5例 (5 .2 6 % ) ,2 6~ 35岁 15例 (15 .79% ) ,36~ 45岁 75例(78.95 %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95例均经CT检查证实 ,其中 6例蛛网膜…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髓鞘碱性蛋白 (MBP)是中枢神经系损害或脱髓鞘的特异性生化指标〔1 ,2〕。我们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脑脊液 (CSF)中 MBP含量 ,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7年 3月~ 1999年 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 ,均符合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 2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 ,并经脑CT扫描证实。其中脑梗死组 46例 ,男2 7例 ,女 19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6 3.2岁。脑出血组 34例 ,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34~ 73岁 ,平均 5 6 .4岁。病情分级根…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 ,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性别、年龄等 ,近年来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 ] 。本研究旨在了解急性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综合征患者血浆Hcy水平变化以及叶酸干预治疗高Hcy血症的疗效。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5 6例 ,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3 8~ 78岁 ,平均 (5 0 3± 13 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 3例。另选择 3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性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社会心理应激调查,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有心理应激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88.5%和32.4%(P<0.01);心理应激组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为67.6%.32.4%(P<0.01).(2)心理应激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心理应激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心理应激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高,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为不稳定,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6.
安世英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0):763-763
1996年 3月~ 1999年 10月 ,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白细胞增高患者 98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8例均经心电图及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男 70例 ,女 2 8例 ;年龄 38~ 79岁 ,平均 6 2岁。以急性心肌梗死后 3天白细胞计数结果分为 3组 ,A组 6 2例9× 10 9/ L≤ WBC≤ 15× 10 9/ L;B组 2 8例 15× 10 9/ L≤WBC≤ 2 0× 10 9/ L ;C组 8例 WBC>2 0× 10 9/ L。1.2 结果  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数与病情关系 ,见表 1。表 1  98例急性心肌梗死白细胞增高程度与病情关系 (例 )分组例数 一般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我院5年来收治急性脑血管病667例,其中并发癫痫发作31例(占45%),本文就各类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的分类、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确诊。以脑血管病起病15d为急性期。根据急性期癫痫发生的时间又分为4个阶段:①起病阶段:以癫痫起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②早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后24h内发生癫痫者;③中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发病2~7d内发生癫痫者;④后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后8~15d内发生癫痫者[1]。癫痫分类按1989年国际脑电图与癫痫会议分类法。…  相似文献   

8.
薛兆利 《临床荟萃》2001,16(10):442-443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如何在一定时间内给以及时处理 ,是挽救濒死心肌的重要措施[1] 。为达此目的 ,对我院近年来收住院的 1 2 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在胸壁心电图标测梗死面积的基础上 ,进一步观察QRS波以ST段随心肌梗死的时间变化发生的演变 ,旨在为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2 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近 3年来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81例 ,女 47例 ,年龄 5 0~ 6 9岁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包括前间壁心肌梗死 6 1例 ,局限前壁 2 6例 ,广泛前壁 46例 ,均以典型症状、常规心电图表现及血…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病后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 473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WBC计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建立预后判别方程式 ,以供临床参考。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473例 ,男 2 73例 ,女 2 0 0例 ,年龄 ( 6 4 .3± 1 1 .0 )岁 ,均为发病后 3天内住院且经头颅CT证实。诊断标准、既往史评分、伴发疾病评分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入院时APACHEII积分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积分 ) ( 1 4.3± 6 .6 ) ,格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 将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栓12h后,根据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护理.结果 56例中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69.64%.其中,发病2 h内溶栓13例,再通13例(100%);2~6h内溶栓29例,再通20例(68.97%);6~12h内溶辁14例,再通6例(42.86%);死亡6例,病死率10.71%.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因临床表现的多样化、易误诊。1988~ 2 0 0 0年我院 32例AMI误诊 ,其中误诊为急性左心衰14例 ,消化道疾病 1例 ,脑血管病 8例 ,现总结其中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 ,报告如下。例 1:男 ,6 8岁 ,有慢支、肺心病病史 ,1h前突然气促加重、咳嗽、  相似文献   

12.
朱海  廖志山  谭明义 《临床荟萃》2000,15(7):313-314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内科的高发疾病 ,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 ] 。现将我院于 1993年12月至 1998年 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 2 85例 (经 CT确诊 )报道如下并作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5例 ,男 184例 ,女 10 1例。出血性卒中72例 (2 5 .2 6 % ) ,缺血性卒中 2 13例 (74.74% ) ;年龄 2 2~ 94岁 ,平均 6 8岁。<39岁 9例 ,40~ 49岁 13例 ,5 0~ 5 9岁 43例 ,6 0~6 9岁 79例 ,70~ 79岁 10 4例 ,≥ 80岁 37例 ;城镇人口 131例 ,农村人口 15 4例。既往史 :高血压 149例 ,包括入院后新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病理过程中的变化,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PAF与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关系.方法 (1)选取健康小型猪20只,使用球囊充气封堵前降支中远端1/3交界处,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封堵前(基线期)、封堵后1 h抽取静脉血,测量PAF水平,同时记录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情况.(2)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测定就诊即刻,24 h,48 h及72 h抽取血检测PAF水平;并记录72 h内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及心源性休克情况.结果 (1)封堵前(基线期)PAF水平(4.66±2.89)ng/mL,封堵后1 hPAF水平为(6.00±2.82)ng/mL,封堵1 h后PAF升高值为(1.34±1.40)ng/mL,(P<0.05);封堵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小型猪(n=13)PAF升高值为(1.92±1.34)ng/mL,封堵后未发生心律失常的小型猪(n=7),其PAF升高值为(0.28±0.74)ng/mL,二者PAF升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来院即刻,24 h,48 h及72 h的PAF水平分别为(0.47±0.05)ng/mL,(2.38±0.12)ng/mL,(3.65±0.15)ng/mL,(3.02±0.10)ng/mL;健康对照组PAF水平为(0.07±0.02)ng/mL(P<0.05).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患者40例(55%),其48 h的PAF水平为(4.72±0.16)ng/mL,无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2例(45%),其来院后48 h的PAF水平为(2.31±0.03)ng/m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PAF水平明显升高,PAF水平越高,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探讨IL-6的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45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的血清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740倍(OR=1·740,95%CI=1·135~2·668)。携带G等位基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1)。IL-6基因-634C/G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漏误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对象和方法   本文复习 1992 - 0 1/ 1998- 0 1我院住院 6 5例老年 (年龄>6 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在诊疗中漏误诊 17例 (占2 6 .15 % )。其中误为脑血管病 3例 (占 17.6 4% ) ,误为消化道疾病 4例 (占 2 3.5 3% ) ,误为呼吸道疾病 2例 (占 11.76 % ) ,以急性心力衰竭收治而漏诊 5例 (占 2 9.41% ) ,治疗中漏诊心功能不全 3例 (占 17.6 4% )。2 结果2 .1 因心源性呼吸道症状而误诊为呼吸道疾病 老年常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特别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咳痰更为常见 ,此症常为就医主诉之一。而老年 AMI时 ,易并发心排血量…  相似文献   

16.
周少华  汪健  贺勇 《临床荟萃》2003,18(11):627-628
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状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其发生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脑血管病均为住院患者 ,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组 47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 61.5± 6.5 )岁 ,合并高血压 3 0例 ,糖尿病 6例 ,高脂血症 2 1例 ,心脏病 7例。脑梗死组 5 2例 ,其中男 3 1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 64± 5 .7)岁 ,合并高血压 2 8例 ,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5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 规范化的全程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无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疗效.方法 26例无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3例.治疗组在时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20~30ml加液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再梗死0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4.62%;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53.8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用于无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意外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急性脑血管意外诱发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 tion ,AMI) ,临床上称为脑心卒中 (cerebro -cardiacapoplexy ,CCA)。无痛性AMI在CCA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因主观症状缺如 ,容易被忽视或遗漏 ,产生严重后果。目前 ,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无痛性AMI的专门报道。本文将我院 1988— 2 0 0 1年的 115 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及 1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无痛性AMI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 1988— 2 0 0 1年收治急性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23例临床治愈,13例明显好转,4例因大面积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例在入院72 h内死亡,有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体克,1例于入院18 d时合并肺部感染死亡.AMI并发心律失常与年龄并无明显相关性,AMI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受年龄因素影响.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早期干预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