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耀山  王佳 《现代康复》2000,4(4):483-485
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临床检查肌力分为6级,为精细观察肌力减弱程度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其他尚可应用握力针、量角器、磁刺激反应和经皮氧张力检测等方法。中风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早期为弛缓性瘫,在恢复期中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可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并伴有各型病理性联合运动。肌电图表现为主动肌拮抗肌3相型电活动。脑内不同部位病变的上肢运动障碍各具不同特点,一些征  相似文献   

2.
建议脑瘫的定义为:胎儿及婴幼儿期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分类应分为痉挛型(双瘫、偏瘫及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舞蹈手足徐动型及张力障碍型),失调型(失调型双瘫及单纯性失调),以及混合型(主要为痉挛与手足徐动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以2型为主,而1型糖尿病中至少有50%伴有糖尿病胃轻瘫^[1]。糖尿病胃轻瘫是指胃运动障碍,排空延迟,但不伴有机械性肠梗阻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暖气、上腹疼痛、体重下降、胃潴留或不消化的固体食物排空障碍形成胃石等,  相似文献   

4.
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临床检查肌力分为6级,为精细观察肌力减弱程度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其他尚可应用握力针、量角器、磁刺激反应和经皮氧张力检测等方法。中风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早期为弛缓性瘫,在恢复期中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可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并伴有各型病理性联合运动。肌电图表现为主动肌拮抗肌3相型电活动。脑内不同部位病变的上肢运动障碍各具不同特点,一些征象可预测中风瘫痪上肢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5.
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胃轻瘫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以2型为主,而1型糖尿病中至少有50%伴有糖尿病胃轻瘫[1].糖尿病胃轻瘫是指胃运动障碍,排空延迟,但不伴有机械性肠梗阻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嗳气、上腹疼痛、体重下降、胃潴留或不消化的固体食物排空障碍形成胃石等,发病机理可能与周围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变性、高血糖、胃肠激素失调有关[2-3].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综合征.脑性瘫痪的诸多治疗方法中仍以理学疗法为主,如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及引导式教育法等.各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我中心用引导式教育法治疗脑性瘫痪,其疗效较为满意.资料与方法1987~1992年收治住院的脑性瘫痪284例,男136例、女148例;年龄3~12岁,5~10岁占多数;痉挛型94例、手足徐动型84例、驰缓型14例、运动失调型3例、混合型89例;四肢瘫165例、三肢瘫43例、偏瘫38例、双瘫34例、单瘫4例.全部病例于治疗前按日本PALCI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即肢体位置(P),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系统的乒乓球训练是我们针对 5~ 12岁脑瘫患儿采取的一种集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为一体的综合康复手段。根据每个患儿不同障碍设计不同的重点体能训练项目 ,有效地调动了患儿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 199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诊断标准确诊的脑瘫患儿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5~ 12岁 ;痉挛型 8例 ,徐动型 2例 ,混合型 2例 ;三肢瘫 1例 ,双下肢瘫 6例 ,偏瘫 4例 ,四肢瘫 1例 ;伴轻度智力低下 3例 ,语言障碍 2例 ,触觉过敏 1例 ;手术矫形 1例 ,配戴左下肢膝踝支具 1例。1.2 方法 将乒乓球训练分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双下肢痉挛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儿脑性瘫痪病例中,痉挛型双瘫除表现有脑性瘫痪的一般表现如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外,其显著的特点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内收交叉、尖足、不能独站。我们中心自 1995年 10月~ 2000年 8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358例。除常规康复综合治疗外 (如针灸、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 ),主要以运动疗法: Bobath手法等训练 [1],疗效很好。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358例患儿中男 282例,女 76例; 3岁 26例,其中轻度 189例、中度 107例、重度 62例。诊断标准以燕铁斌的“ GSI”为标准 [2]。 1.2运动疗法 (1)被动运动:① 患儿仰卧位,训练者握住患儿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37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外,观察组对患儿双下肢进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的D项和E项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和痉挛型偏瘫[3]。  相似文献   

11.
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金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22-1125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性胃肠神经病变之一,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近年来有报道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犤1,2犦。我们应用此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其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2组。莫沙比利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和口运动特点及其临床评定方法。 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6例脑瘫患儿(年龄18~96个月,男66例,女50例)进行吞咽障碍调查(DDS)和口运动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吞咽障碍特点。按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口运动评估,对比分析。 结果116例脑瘫患儿中,66例(56.9%)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6例(22.4%)为轻度吞咽障碍,40例(34.5%)为中-重度吞咽障碍。脑瘫患儿DDS总分范围为0~22分,中位值为6分。吞咽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种进食技能不足(涉及吸吮、咬合、咀嚼和吞咽),进食时或进食后呛咳、噎食、呕吐,下颌运动和唇闭合差,舌的搅拌、侧方转运能力差;进食过程中头颈过伸展或哭闹;不同类型的脑瘫吞咽困难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比较严重,痉挛型双瘫的吞咽障碍最轻。本组90例(77.6%)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痉挛型双瘫和偏瘫患儿的口运动障碍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2.2%(28例)和55.0%(11例),其他各类型所有患儿都存在明显的口运动障碍。 结论口腔期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DDS调查表和口运动评估二者结合,可以作为评估脑瘫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工具,但对于咽期和食管期的吞咽问题则应配合电视荧光吞咽检查等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3.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收治椎管内肿瘤患者 9例 ,MRI有助于确诊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4 2岁 ,病程 2周~ 3年。 6例以胸腰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 ,3例以双下肢麻木为首发症状 ,逐渐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 ;截瘫 2例 ,不全瘫 3例 ,1例出现右小腿肌肉萎缩。查体 :6例有感觉障碍平面 ,双下肢肌力 :0~ 1级 2例 ,1~ 2级 2例 ,3~ 4级 1例 ,4~ 5级 4例。大小便失禁 3例 ,膝反射亢进 5例 ,减弱 2例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消失 6例 ,髌、踝阵挛阳性 5…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持久的椎体外系症状群,表现为口面部,躯体或四肢的不自主运动,抗震颤麻痹不但无效,反而使其加重。一般分为4型,其中肌张力低下麻痹型较为少见。现将氯丙嗪致肌张力低下一麻痹型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肌电图导引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肌电图导引下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FMA量表评定分为 3组 ,应用肌电图纪录痉挛肢体在功能位时的运动单元电位数 ,确定治疗肌肉 ,每一部位注射 5U ,0 .2ml国产A型肉毒毒素 ,治疗 3天后由康复训练师亲自或指导家属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痉挛状态 ,FM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上下肢分别统计 )。结果治疗后 ,中、轻度运动障碍者恢复至基本正常 ;严重运动障碍者恢复至明显运动障碍 ;严重运动障碍合并挛缩者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所有患者增高的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肌电图导引下 ,A型肉毒毒素作为缓解痉挛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滞和运动障碍,采用上田敏法配合静脉滴注治疗与单纯静脉滴注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自1999~2001年10月儿科收治68例,全部符合“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中标准犤1犦,治疗时随机分为上田敏法配合静脉滴注组(治疗组)与单纯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的各方面资料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8个月~3岁,痉挛型四肢瘫18例,痉挛型双瘫6例,痉挛双重瘫4例,痉挛型偏瘫6例。对照…  相似文献   

17.
对M2a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误诊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8岁。因双下肢疼痛2个月,伴运动障碍1周入住骨科。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疼痛向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入院前在当地医院按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渐出现双下肢软弱无力。1周前双下肢瘫痪无法进行自主运动,并伴有麻木、烧灼感。查体:双下肢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减低,肌力仅1级,膝腱反射消失,深浅感觉减退。血常规:WBC7×109/L,N 0.55,L 0.30,M 0.10,Hb 120 g/L,PLT 230×109/L,未涂片。脊髓CT扫描及MRI均提示L3、4椎管内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消复瘫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益消复瘫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按积分记录症状体征,填写临床观察量表,进行积分判定、统计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消复瘫汤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有效复方。  相似文献   

19.
陈实  黄瑾  鲁静  张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13-1313
乳糜腹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管疾病。乳糜吸收后,从正常或异常的淋巴管漏出,存留在腹膜腔形成乳糜腹。我科2006年3月3日收治一例创伤性乳糜腹合并外伤后截瘫2型糖尿病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车祸后截瘫伴腹胀3个月入院。查体:双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0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4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被动活动的角度变化,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和E功能区进行站立与步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降低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胫前肌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