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检测江苏太仓地区与安徽旌德地区383名献血员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复检出率仍达6%,抗-HCV也达2.61%,认为加强质控、改进筛检供血标准十分必要;ALT正常与否不能作为HBV和HCV感染检测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70例慢性肝病和对照组103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显示;慢性肝病HBV感染率为85.2%,抗-HCV阳性率为23.7%,HBV和HCV双重感染率为17.8%,单纯抗-HCV阳性率为5.9%。对照组HBV感染率为14.6%,抗-HCV阳性率为5.8%。126例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病患者抗-HCV阳性率(42.1%)明显高于144倒无输血史者(7.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B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HCV次之。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1050例不同人群血清抗—HCV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第二代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我省1050例不同人群血清标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表明:健康人群抗0HCV是性率为5.2%,存在HCV无症状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职业供血员中HCV感染严重,两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0.1%和71.8%,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20.7%,表明输血是HCV的主要传播途径,各类肝病中抗-HCV阳性率为21.1%,存在HBV和HCV和重叠感染,在孕妇和新生儿中检出抗-HCV阳性者,提示HCV有经母婴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对献血员两新酶联法筛检抗HCV,结果8815人复检后又检出2例抗-HCV阳性,说明两次严格筛检是阻断HCV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资料认为HCV(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病因,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输血后肝炎中60 ̄90%为丙型肝炎。为了防止肝炎的血源性传播,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有必要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我们采用ELISA法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达3365人次,发现第二次复检仍有抗-HCV阳性者,也支持二次筛检这一观点。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0 引言为提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筛检水平,我们探讨了HCV RNA定量与抗-HCV和ALT的相关性,并评价其联合试验在筛检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核酸检测方法在献血员肝炎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核酸检测方法应用于献血员肝炎筛查,了解某地区血液安全水平和常规血液筛检中两次酶免检测方式的可靠性。方法44份Murex-abbott抗-HCV阳性标本经科华酶免试剂复检后,使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单独检测HCV RNA;486份来自某地区的合格献血标本采用24份标本混合检测的方法,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44份标本用科华酶免试剂复检,结果只有13份标本呈抗-HCV阳性;3份HCVRNA阳性标本中1份为科华试剂检测抗-HCV阴性。486份合格献血标本进行罗氏COBAS AmpliScreen 24份混合形式筛检后,发现3例HBV DNA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62%,未发现其他核酸标记物阳性的标本。结论我国血液筛查的HBsAg检测存在漏检的现象,在常规血液筛检中,NAT检测只能作为酶免抗体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如果NAT能取代我国血液二次酶免筛检中的一次,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α2b干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2b干素(300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CV-RNA、抗-HCV。结果:α2b干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57.69%、65.38%,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22.73%、27.2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α2b干素对血清及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对PBMC内HCV-RNA的疗效似有比抗血清内HCV-RNA和抗-HCV疗效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玉发  黄守民 《海南医学》2005,16(8):149-150
目的探讨不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在献血者血液筛检中存在漏检现象。方法采用ELISA法二种不同的HCV抗体筛检试剂对37717人份血清同时进行检测,对于筛检抗—HCV阳性的结果,再用重组免疫印迹(RIBA)法进行确认。结果A试剂ELISA法检出阳性36份而RIBA确认0份阳性,可疑8份,阴性28份;B试剂ELISA法检出阳性67份而RIBA确认4份阳性,可疑32份,阴性31份;A与B两种试剂ELISA法同时检出阳性68份,RIBA确认阳性55份,可疑5份,阴性8份。结论试剂A与试剂B抗—HCV阳性检出的一致性比较,经x2配对计算(x2=12190,P<0.01)得出两种试剂检出抗—HCV阳性标本的一致性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为尽可能减少输血后HCV感染发生,有责任首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ELISA试剂来检测献血者血液。  相似文献   

10.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人群的HCV感染状况及感染HCV的危险因素。方法:进行病史调查,病原体检测及用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全部性传播疾病患者抗-HCV阳性率4.65%,卖淫嫖娼组5.32%,对照组0.49%,其性伴越多、性乱时间越长,其感染HCV危险性越大。结论:对STD人群进行抗-HCV检测,将有助于减少HC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丽水市抗-HCV阴性献血者丙型肝炎核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ELISA抗-HCV筛查阴性血液HCV-RNA的流行率,对当前HCV的传播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PCR-混合样品法对我站部分抗-HCV筛查阴性的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3109份标本的HCV-RNA阳性率为0.48%,其中无偿献血者的阳必率为0.12%,低于有偿供全血者(0.90%)及有偿供机采血浆者(0.80%);同时机采血浆不会造成有偿供血者HCV-RNA阳性率升高,结论:HCV-RNA检测对于控制HCV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肜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的,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近一年来我院就诊的30例抗-HCV阳性患者的感染原因,发现与输血、应用血液制品有关。本文还就此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30例抗-HCV阳性者均为近一年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临床诊断与分型均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抗-HCV检测应用中国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试剂盒,采用酶联法检测,本文30例均为检测两次以上阳性者。HBVm五项指标应用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酶联法试剂盒检测。本组患者男24例,女6冽。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3.7岁。病程1个月~34年,平均病程16.5年。30例中合并HB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保证血液质量安全、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应用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国医科院输血研究所共同轩抗-HCV质控血清,严格按各厂家抗-HCV 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结果:2286份抗-HCV质控血清,阳性血清符合率94.5%,阴性血清符合率92.6%,总符合率由1994年的89.5%逐步上升到2000年99.1%,变异系数从1994年的17.4%下降到2000年的4.9%。结论:各参评单位抗-HCV检测质量普遍提高,但仍存在阴、阳性血清的漏检。其中试剂质量是关键,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性,纯度及特殊片段设计是提高抗-HCV试剂特异性、敏感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酸商以苗在HCV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HCV C区基因插入pEF质粒EF-1α下游,构建pEF-HCV C重组质料,然后经im及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次数分别为1,2,3,4次,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HCV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各组均检测到抗-HCV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各组均检测到抗-HCV,但是抗体滴度较低,在不同的免疫次数中,4次免疫组抗体水平最高。结论 构建的HCV DNA重组体可诱发BALB/d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可使血清中抗-HCV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CV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至2001年间恶性肿瘤患者的抗HCV测定结果。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抗HCV阳性组3a内死亡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组,而5a生存率显著低于抗HCV阴性组。结论:HCV感染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故为了避免HCv感染,必须严格控制和切断传播途径,严格血液及其制品的筛检,掌握好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18.
PCR法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比较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R与ELISA2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和惭型肝炎病毒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标本300份,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ELISA法检测抗-HCV和HbsAg,用RT-PCR检测HCV-RNA和HBV-DNA。结果:抗-HCV阳性标本26例阳性率为8.7%,经RT-PCR检测,HCV-RNA均为阳性,抗HCV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HCV-RNA为阳性。HCV-RNA的阳性率为16%,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份标本中HBsAg阳性和HBV-DNA阳性比率分别为11.3%和12.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应用RT-PCR检测HCV-DNA利于早期诊断,也是筛选献血员是否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法测定了154份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血清的抗-HAV IgM,HBsAg,抗-HCV,结果表明,抗-HAV IgM,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7.8%,14.3%,3.2%;抗-HAV IgM阳性率随ALT值的升高而增加,男女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HBV,HCV混合感染发生率为0.6%,提示ALT升高者中存在着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不同型肝炎病毒存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IgG抗-NS5抗体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以重组HCV抗原及NS3、NS5区段多肽作为抗原,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血清IgG抗-NS3、抗-NS5、抗-HCV抗体及其滴度。结果:α-干扰素治疗有效组的抗-NS5抗体的阳性率为80%(8/10),无效组为20%(2/1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组抗-NS5抗体滴度显著性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抗-NS3、抗-HCV本阳性率及抗体的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IgG抗-NS5抗体可以作为α-干扰素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