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讨论病毒性角膜炎的分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治疗方案及原则为抑制病毒复制,防止复发,减少瘢痕形成;钱币状角膜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角膜炎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角膜浸润,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多发生于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常见于植物性角膜创伤后,如树枝或农作物擦伤;也可发生于其他角膜上皮缺损后,如角膜接触镜及眼部手术后,也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下,如全身或局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是常见的角膜炎之一.通常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多较危重.临床上常见的有匐行性角膜炎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主要是角膜缘血管充血扩张,炎症细胞及炎性渗出侵入病变区,角膜形成灰白色浸润灶,称为角膜浸润,如炎症及时控制,角膜仍能恢复透明.  相似文献   

4.
丝状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角膜上皮慢性病变,常伴随在干燥性结角膜炎、复发性角膜上皮缺损、外伤、糖尿病性角膜症,白内障摘除术后发生。其临床特征为一条或多条丝状物粘附于角膜上皮,初始似小的针头,在外观正常的上皮呈半透明的隆起,逐渐延长成细小丝状物,常有游离的大泡末端。  相似文献   

5.
Ushaar角膜炎     
报道一例角膜炎患者因角膜内渗透Ushaar乳胶后发生永久性内皮细胞损伤。干预性病例报道。1例40岁患者在接触Ushaar乳胶后尽管只有很小的角膜上皮损伤,但却发生了无痛性角膜水肿。共焦和显微镜均证实Ushaar乳胶角膜内渗透后内皮细胞永久性数量减少及形态改变。尽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和形态异常持续存在,但角膜水肿于2周后完全恢复。U shaar乳胶能够穿透角膜基质,导致永久性内皮细胞丢失。如果在U shaar角膜炎确定后还有足够的内皮细胞活性,那么角膜水肿就会消失。Ushaar角膜炎@Al-Mezaine H.S. @Al-Rajhi A.A. @Al-Assiri A. …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角膜炎症。中医认为,细菌性角膜炎也叫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并常伴有黄液上冲症状的一种急重眼病,多因脏腑热盛,毒攻黑睛所致。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内沙涩刺痛、畏光流泪、哆多胶黏、视力障碍、白睛红赤、黑睛生翳、中间凹陷、上浮凝脂等。此病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其眼部病变可迅速向纵深发展,导致头目俱痛、黑睛凹陷加大加深、甚至黑睛被穿破而出现蟹睛(角膜穿孔)等恶候。此病的病位在风轮,内应于肝胆。在临床上,笔者使用清肝胆之热、  相似文献   

7.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难治性、预后不良的感染性角膜疾病[1].棘阿米巴角膜炎首先见于西方发达国家报道,随着对此病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国陆续有文献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2~4].棘阿米巴角膜炎表现为顽固性的化脓性感染,疾病进展过程中角膜病灶先后出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角膜组织坏死,角膜胶原溶解[5],炎症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角膜病理损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3].角膜移植是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方法[6].但是目前国内角膜供体缺乏,严重制约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 方法 对23例23只眼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行共焦显微镜检查,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用药后每周对患者检查,观察临床体征并记录病灶中央浸润区、周边上、下、鼻及颞侧4个位点菌丝密度及炎症细胞数量变化,调整临床用药. 结果 23例患者从开始治疗至上皮完全愈合、角膜瘢痕形成,平均时间48 d.其中13例患者上皮愈合、角膜瘢痕形成后仍可见菌丝,这部分患者从角膜全部瘢痕化至共焦显微镜检查未查到菌丝的平均时间22 d. 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叮以对角膜进行无创的、实时的、活体的检查,具有高清晰的图像,能准确地判断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调整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性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浅表层角膜炎,病灶逐渐扩大,局部长期的疼痛刺激伴有眼部异物感,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消退,长期炎症刺激而出现角膜混浊,瘢痕组织及新生血管代替,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因此合理地治疗单疱角膜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对减少角膜后遗症的发生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类感染率极高的一种病毒,它可侵犯人体的各个器官,使人体长期以致终生携带病毒。在对巨细胞病毒的研究中表明巨细胞病毒可感染角膜引起角膜炎症,称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角膜后沉淀物、高眼压、反复感染和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可以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法不仅可以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还可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目前预防和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包括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聚肌胞等,这些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生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能力。本文将对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做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1.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37例(37只眼)经门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眼同时行角膜组织刮片、角膜真菌培养、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并观察菌丝和孢子的检出情况. 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细胞缺损、神经结构破坏、基质层结构紊乱和透光度降低,菌丝表现为角膜病灶在较暗的背景中折光很强,呈明亮、杂乱无章、相互交错的线状或短棒状结构,走形类似神经组织,但较其弯曲度明显增大.病灶处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所有受检眼角膜刮片、真菌培养、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48.7%、62.2%和78.4%;16例检查前未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眼的阳性率分别为75.0%、87.5%和100%;21例检查前已行抗真菌治疗患眼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2.9%和61.9%. 结论: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检出具有及时、无创和高阳性率的特点,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一种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晶体术后大泡性角膜炎是人工晶体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角膜内皮保护剂的应用,大泡性角膜炎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目前对此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正>丝状角膜炎是临床常见且治疗较棘手的角膜上皮病变。病因复杂,疗程长,易迁延反复,甚至产生角膜新生血管及瘢痕。临床常见于干眼、暴露性角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角结膜炎、持续闭睑、眼科手术、角膜接触镜、上睑下垂、大角度斜视等多种原因~([1,2])。丝状角膜炎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3]):①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②基底膜与前弹力膜接合异常;③类黏液形成过多,多见于干眼病和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神经营养障碍性角膜炎、沙眼或疱疹引起的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产生丝状角膜炎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用20%酒精浸泡角膜上皮25~30s后,剥离角膜上皮瓣,再行激光治疗,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3~5d。结果:早期LASEK术后20例31眼发生丝状角膜炎,通过去除丝状物,并局部加用药物治疗后均在8d内治愈。结论:术中减少酒精浸泡时间,制作高活力角膜上皮瓣,延长配戴软镜时间由助于减少发病机率。去除病灶,抗感染及营养角膜药物等局部治疗后炎症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在药物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方法对药物毒性反应致角膜上皮粗糙、水肿,角膜刺激症状明显伴视力下降16例(20只眼)连续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营养角膜上皮修复药物治疗.结果连续配戴一周左右病情均好转治愈.结论连续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营养角膜药物,治疗药物毒性反应性角膜炎,具有保护角膜上皮促进其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层点状角膜炎相关的免疫研究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李敏 《广西医学》2007,29(9):1384-1385
浅层点状角膜炎是角膜上皮病的一个分类.我国2005年《眼科学》教材中正式编入了"浅层点状角膜炎"这一疾病,包括了浅层点状角膜炎(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itis,SPK)、(国外文献中命名为点状角膜病变,punctate keratopathy)、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Thygeson's SPK).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角膜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的关系.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新生血管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直径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计算新生血管的面积与角膜面积的比例;各组分别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眼球行HE染色,光镜下计算角膜白细胞浸润的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角膜不同程度酸烧伤后上皮愈合速度不同,损害程度越重上皮愈合越慢.烧伤后可引起白细胞渗出,烧伤程度越重白细胞渗出越明显,有显著的差异(P<0.01).轻度酸烧伤角膜未见新生血管形成,中重度酸烧伤在伤后第3天可观察到新生血管形成.不同程度酸烧伤新生血管形成有显著的差异(P<0.01).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r=0.330 0,P<0.01)及白细胞渗出(r=0.177 9,P<0.05)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鼠角膜酸烧伤后CNV的发生与烧伤程度与角膜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发生角膜穿孔、前房塌陷、继发性青光眼、眼内容物脱出等.该病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已成为角膜盲的首要病因.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本院用大扶康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减少LASIK术后早期角膜并发症的冲洗方法.方法 将LASIK术中采用结膜囊联合瓣下冲洗的276例(550眼),与采用常规冲洗的310例(615眼)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角膜层间异物残留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中、术后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及角膜上皮植入、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等早期角膜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SIK术中结膜囊联合瓣下冲洗可有效防止和减少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及预防LASIK术后角膜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羊膜移植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09年4月—2011年7月采用羊膜移植或加遮盖联合抗真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15例。结果:术后检查时可见羊膜平伏,呈乳白色,术后(5-7)天,羊膜逐渐开始溶解,溃疡及病灶区开始有修复或上皮生长。13天后所有患者病灶区被纤维组织和上皮修复,感染被完全控制。8例患者1个月后随诊,角膜无活动性病灶,荧光染色(-)。其中2例羊膜参与了角膜组织修复,被角膜上皮组织覆盖。半年后8例复诊无复发,形成角膜斑翳及白斑。结论:羊膜移植遮盖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