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HBV感染及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结果:122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110例(90.2 %),阴性12例(9.8 %) ,HBsAg阳性者AFP中位数1 110 ng/mL,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HBsAg阳性的PHC患者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17例,感染率为95.9 %,HBeAb及HBc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90.2 %、0.8 %、7.4 %、71.3 %和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63.1 %),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16例(13.1 %),"大三阳"9例(7.4 %),HBsAg及HBeAb二项阳性5例(4.1 %),全阴5例(4.1 %),HBeAb及HBcAb二项阳性4例(3.3 %),HBsAg单项阳性3例(2.5 %),HBsAb、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1例(0.8 %),HBcAb单项阳性1例(0.8 %).PHC患者HBV-M及AFP结果对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AFP正常组(31.6 %)(P<0.005),而HBV-M阴性者AFP升高(20.0 %)的比例明显低于AFP正常组(80.0 %)(P<0.01),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20.0 %)(P<0.025).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135例原发性肝癌血清HBV标志物与AFP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忠  陈枝俏 《华夏医学》2006,19(3):394-39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 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35例PHC患者HBV-M及AFP。结果:PHC患者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21例(89.6%),感染模式HB sA g、HB eA b、HB cA b 3项阳性(小三阳)为68例(50.4%)。135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主要HBV感染模式及其与血清AFP的关系.方法 分析195例PHC患者HBV感染情况及血清AFP水平.结果 HBV感染到临床发生PHC中位时间12.5年,158例HBV-M阳性(81.03%)感染模式以HBsAg阳性(36.71%)及HBsAg、抗-HBe阳性(27.85%)居多.HBV-M阳性组AFP升高比例(73.42%)与阴性组(45.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AF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与HBV感染有关,应对HBsAg阳性及HBsAg、抗-HBe阳性者高度重视,HBV感染后12年是警惕PHC发生的重要时期.AFP水平受HBV感染影响,临床中应结合病因判断AFP在早期筛查及诊断PHC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88例(88%),阴性12例(12%),HBV-M阳性者AFP水平高于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的比例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31.6%)(P<0.01)。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V-DNA阳性最多,为56例(63.6%),其次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阳性,为9例(10.2%)。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复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 HBV感染及 AFP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 12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 (HBV- M)及 AFP。结果 :12 2例 PHC患者中 ,HBs Ag阳性 110例(90 .2 % ) ,阴性 12例 (9.8% ) ,HBs Ag阳性者 AFP中位数 1110 ng/ m L,阴性者 14 7ng/ m 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5 ) ,HBs Ag阳性的 PHC患者 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 PHC患者 HBV感染模式分析中 ,HBV感染 117例 ,感染率为 95 .9% ,HBe Ab及 HBc 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 90 .2 %、0 .8%、7.4 %、71.3%和 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 (6 3.1% ) ,HBs Ag及 HBc Ab二项阳性 16例 (13.1% ) ,“大三阳”9例 (7.4 % ) ,HBs Ag及HBe Ab二项阳性 5例 (4 .1% ) ,全阴 5例 (4 .1% ) ,HBe Ab及 HBc Ab二项阳性 4例 (3.3% ) ,HBs Ag单项阳性 3例 (2 .5% ) ,HBs Ab、HBe Ab及 HBc Ab三项阳性 1例 (0 .8% ) ,HBc Ab单项阳性 1例 (0 .8% )。PHC患者 HBV- M及 AFP结果对比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的比例明显高于 AFP正常组 (31.6 % ) (P<0 .0 0 5 ) ,而 HBV- M阴性者 AFP升高 (2 0 .0 % )的比例明显低于 AFP正常组 (80 .0 % ) (P<0 .0 1)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原发性肝癌主要的病原学因素[1].慢性HBV 感染者中PHC的发生率较非HBV感染者高约200倍[2].本文分析了76例PHC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AFP.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与AFP含量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测定法与定性PCR法测定结果的关系,对106例连续住院的患者通过采集空腹静脉血液3ml,分离血清,分别做ELISA法测定及PCR法检测。结果显示,HBeAg阳性血清标本、HBsAg/HBeAg/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HBsAg/抗HBe/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18/18,16/16),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75%(12/16),抗HBs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33.33%(4/12),HBVM全部阴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18.18%(4/22)。提示了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比血清标志物ELISA法有更高的临床检出率,是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覃国的 《广西医学》2008,30(4):485-487
目的了解本地区肝癌病人HBV感染情况及其与AFP表达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64例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和AFP检测。结果64例肝癌患者中有54例(84.37%)感染HBV,其中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小三阳)25例(46.3%),HBs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大三阳)4例(7.3%),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8例(14.8%)。AFP阳性57(89%),其中血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患者51例(51/54,94.4%);10例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患者有6例AFP阳性(6/1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患者应视为HCC的高危人群;在HCC患者中AFP表达与HB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凯里地区原发性肝癌(PHC)与乙肝病毒(HBV)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40例PHC患者初步检测了HBV,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5项血清中标志物。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PHC患者均为长期居住凯里地区的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患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甲胎蛋白(AFP)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经病理和影像学等方法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108例采用EILSA法检测血清HBVM与AF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原发性肝癌男;女为6.6:1。年龄32-75岁之间,小于60岁为63.9%,大于60岁为36.1%。血清HBVM阳性为71.3%,HBVM阴性为28.7%,血清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51.3%>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Bc阳性占14.6%>HBsAg,HBeAg,抗-HBc阳性占10.5%>抗-HBs,抗-HBs阳性占3.9%。在HBVM阳性中HBVDNA阳性,43.4%,HBVM阳性AFP升高占63.1%HBVM阴性AFP升高占18.7%两对比差异显P<0.05。结论:对HBsAg,抗-HBe,抗-HBc阳性,年龄在35-60岁之间人群尤应定期联合监测AFP和B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4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毒指标、肝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  430例肝癌患者中HBsAg阳性 338例 (78.6 % ) ,抗 -HCV阳性 5例(1 .2 % ) ,HBsAg及抗 -HCV均阳性 7例 (1 .6 % )。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占 65 .8%。AFP≥ 2 0 0ng/dl者 47.4% ,AST升高者 83 .9% ,GGT升高者 79.5 %。结论 本地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以及肝硬化密切相关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指标以AST、GGT升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向原发性肝癌 (PHC)转变的临床相关生化标准。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我院住院二次以上 ,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发展为PHC的病例并进行临床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PHC组的AFP及生化指标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肝硬化组的AFP、A/G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HC的HBegAg阳性组 (10 / 5 3)和HBsAg抗HBc、抗HBe(2 9/ 5 3)阳性组与慢性肝炎组 (2 8/ 5 3)、(12 / 5 3)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肝硬化组的HBeAg阳性率 (13/ 4 8)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乙肝病毒 (HBV)感染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 ,HBV的持续存在 ,肝细胞反复持续损伤是促发癌变的关键因素 ,癌变前甲胎蛋白 (AFP)及生化指标变化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清AFP阳性和阴性的PHC患者HBV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ELISA法检测HBV五项标志物 ,RIA法检测AFP。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FP阳性组PHC患者抗 -HBs检出率显著低于AFP阴性组 (P <0 .0 2 5 ) ,而抗 -HBc检出率显著高于AFP阴性组 (P <0 .0 1)。PHC患者HBVM模式共有 19种 ,其中具有传染性的四种常见模式AFP阳性组占 2 0 3 /2 48(71.48% ) ,AFP阴性组占 2 0 /3 2 (62 .5 0 % )。结论 :PHC患者常伴有HBV复制活跃 ,其中AFP阳性者更甚。在治疗过程中 ,应加强保肝、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422例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HBV-M),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CA199,酶法检测AFU共检测42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的乙肝两对半、AFP、CA199、AFU和725名普通住院病人的乙肝两对半,并随机抽取148名三种乙肝病毒主要感染模式(大三阳、小三阳和HB_sAg与抗HB_c阳性)比较其癌变率。结果:原发性肝癌病人乙肝病毒感染率达94.1%,其感染模式的百分比构成以小三阳为主占53.6%,其次为HBsAg和抗HBc二项阳性占22.0%,而大三阳仅占8.3%,但这三种主要感染模式之间其癌变率无显著差异(χ~2=0.55,P>0.05),在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单独抗HBs阳性或HBV-M全阴组CA199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AFP和AFU则显著低于其他组,这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有关。结论: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抗原转阴并不意味着组织学转为良好,相反由于其与e抗原阳性患者具有同等的癌变率,且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占有最高的比例,我们应特别重视对这部分患者的定期随访,原发性肝癌患者AFP、CA199和AFU的阳性率与乙肝病毒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种指标的显示情况及既往罹患史.结果显示: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阴性率及对照组.而抗HBs的缺乏,说明体内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抗HBc-IgG的阳性率为73.33%,也显著高于阴性率,表明:HBV感染是PH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IgG型核心抗体在慢性感染过程可能存在的时间更长,与PHC的关系更具特异性.所以对有过乙型肝炎病史,而HBsAg、抗HBc—IgG长期阳性,缺乏抗HBs的患者,应予以重视,以期能早期诊断PHC,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种胎儿蛋白(AFP)阳性和阴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29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FP阳性组PHC患抗-HBs阳性率显低于AFP阴性组(P<0.005),而抗-HBc阳性率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PHC患HBV感染标志物组合模式有17种,其中具有传染性的四种常见模式AFP阳性组占71.26%(186/261),AFP阴性组占62.07%(18/29)。结论:肝癌患常伴有HBV活跃复制,其中AFP阳性更甚;在临床诊治PHC过程中,对HBV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及加强对患的保肝、抗病毒治疗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杨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06-106,1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阳性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4例有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HBVM与HBV DNA检测,对HBVM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94.16%,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1.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3例HBV DNA阳性,但HBVM全阴性,7例抗HBsAb、抗HBe、抗HBc阳性,1例HBV 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测提示患者有肝细胞损伤。结论:HBVM的检测不能作为HBV感染及HBV活动的唯一指标;HBV DNA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及HBV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模式与HBVDNA拷贝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560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测定(FQ-PCR)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测定。结果在2010例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者有1796例,平均拷贝数为3.73×107/mL;在1790例小三阳(即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者为301例,平均拷贝数为1.21×106/mL;在793例HBsAg、HBcAb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235例,平均拷贝数6.27×106/mL;而在278例HBVm全阴性的标本中,仍有3例检出HBVDNA阳性,平均拷贝数为1.63×104/mL。结论在各种HBVm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在HBsAg、抗-HBc阳性的血清中存在中等水平的HBV复制;而血清中未检出HBVm者并不能排除HB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致病因素.方法与结果对98例PHC和196例非肝癌瘤对照进行了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炎病史、胆管病史、抗-HCV(+)、HBsAg(+)、抗-HBc(+)、抗-HBe(+)、抗-HBcIgM(+)、AFP异常升高、CEA异常升高均为PHC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经1∶2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模型,即胆管病史(OR=8.12)、HBsAg(+)(OR=10.18)、抗-HBc(+)(OR=9.85),抗-HCV(+)(OR=55.06),和AFP升高(OR=4.43).结论 HBV和HCV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胆管病史者容易发生肝癌,AFP异常升高可作为PHC发生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 对137例PHC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病人中男性患者113例占82.4%(113/137),主要分布在乡村(农民84例,84/137,占61%),30~59岁为高发年龄段;93例(68%,93/137)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约3.7%(5/137)以转移症状就诊;乙肝病毒总感染率91.2%(125/137),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最多,占53.6%(67/125),部分患者Pre-S1阳性;AFP阳性率为78.8%(108/137),乙肝病毒感染阳性者AFP升高比例高于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Ⅰ期6例只占4.4%(6/137),影像以右肝占位为主(93例),占68%(93/137).结论 HBV感染,尤其是"小三阳"模式叠加Pre-S1阳性是PHC的主要高危人群,经济水平、生活压力与环境、年龄也可能是PHC的风险因素.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PHC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