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剑  张洁  邢岩  王拥军 《武警医学》2017,28(5):447-4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7例,按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LA组93例,未合并LA组114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LA组与无LA组比较,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为L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与LA发生有关;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与LA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3例青年脑梗死和同时期32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男性性别构成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均为P〈0.05);青年组较中老年组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青年人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盐地区青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居住高盐地区的156例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18~29岁组、30~45岁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的危险因素。按照TOAST分型进行病因分型。结果除CE和SUE外,TOAST分型的LA、SA、SOE在两个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5岁组的SA(37.3%)和LA(18.6%)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明显高于脑梗死的其他原因。15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中,男性(69.2%)多于女性(30.8%)。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暴露率以高血压最高(57.7%),其次为高脂血症(46.8%)、肥胖(36.3%)、大量吸烟(32.7%)、大量饮酒(32.1%)、糖尿病(23.1%)。结论高盐区青年脑梗死的性别差异是明显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高脂血症和肥胖,吸烟、饮酒和糖尿病是比较少见的。常见病因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造影术患者337例,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CHD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H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非CHD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CHD组(P〈0.05或P〈0.01);(2)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史、TC、LDL-C、HDL-C、吸烟、FBG、年龄、FIB、TBIL入选回归方程(P〈0.05或P〈0.01),其中高脂血症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B=1.064,95%可信区间1.588~4.264,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增龄、吸烟,LDL-C、TC、FBG及FIB水平升高,TBIL、HDL-C水平降低,为CHD的显著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魏凯  张念民  吴天华 《西南军医》2012,14(3):471-47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病例组,1∶1匹配年龄相差≤3岁、同性别和同民族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病前血压波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爱吃咸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血尿酸、性格急躁、经常性紧张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2)高血压病(OR=3.544,95%;CI:1.923~6.530)、吸烟(OR=3.219,95%;CI:1.760~5.889)、心脏病史(OR=2.409,95%;CI:1.382~4.197)、糖尿病(OR=1.914,95%;CI:1.106~3.311)入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心脏病史、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脂血症、肥胖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 1 5 8名离退休老干部询问病史、体检和检测血脂及血液粘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影响血流变参数的危险因素依次是 :长期大量吸烟 ,高甘油三脂 ,大量饮酒 ,高血压 ,过度肥胖 ,高胆固醇。结论 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血液流变学参数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预防脑梗死的意识,减少该病的发生。方法:对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年龄(18-45)岁的45例脑梗死患者,记录吸烟史、高血压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风心病史、口服避孕药史,测定血清TCH、LDL、HDL、TG、hcy、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高原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较复杂,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其次为糖尿病、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风湿性心脏病,而吸烟、肥胖、口服避孕药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结论:高原缺氧致高凝状态是高原地区青年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西宁地区藏、汉族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择西宁地区248例藏族冠心病组(ZGZ)患者和252例汉族冠心病组(HGZ)患者,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的差异性;分析两组冠心病生化指标(TC、TG、LDL-C、HDL-C、UA、FBG、TBIL、MPV、FIB)的区别,并探讨两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值特征。结果:西宁地区HGZ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发生率均高于ZGZ;ZGZ家族史高于HGZ;藏、汉族冠心病患者血脂无统计学意义。HGZ患者LDL-C、UA、FBG、FIB均高于ZGZ(P〈0.01);TBIL低于ZGZ(P〈0.01)。TC、TG、HDLC、MPV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GZ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值高于ZGZ(均P〈0.001),合并高脂血症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值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GZ并冠心病家族史的Gensini积分高于HGZ,(P〈0.05)。HGZ总体Gensini积分高于ZGZ,(P〈0.01)。结论:西宁地区藏、汉族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某些差别,冠心病生化指数和冠脉病变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与高原适应,遗传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8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糖及其它因素与脑梗塞转归的关系;结果:糖尿病高血糖合并脑梗塞的对预后不良,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预后更差,死亡率高,治疗无效及死亡的患者,均为血糖较高,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结论:由于高血糖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转归,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并发症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3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收治的122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5)、脑血管病家族史(OR=1.139)、高血压(OR=1.333)、高纤维蛋白原(OR=1.366)、脑白质疏松(OR=1.488)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脑梗死组的危险因素种类明显多于初发脑梗死组(P〈0.05)。复发脑梗死组与初发脑梗死组梗死灶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的时间多在初发后1年内和5年后。结论脑梗死的复发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复发的机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WI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的诊断价值及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2例,采用GE Signa HDX 3.0T超导型MR仪,行常规MRI及DWI、SWI序列。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研究分析:①SWI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MBs的检出率和CMBs在SWI的分布特点;②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6项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MRI常规序列、DWI及SWI对62例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0%,8.06%,4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WI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MRI检查和DWI序列。CMBs在SWI分布特点:25例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CMBs灶均为多发病灶,在脑内各个区域分布不等,以基底节-丘脑区最多,其次为皮质-皮质下区,脑干和小脑最少。患者的年龄、高血压与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有相关性(P<0.05),年龄(OR=1.704,95%CI 0.029~2.840,P<0.001)和高血压OR=1.039,95%CI 1.003~1.588,P=0.019)是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与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无相关性(P>0.05)。结论:SWI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检出比常规MRI和DWI有优势,是检出CMBs的较好检查技术。年龄、高血压是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超急性期/急性期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突出血管征(prominent vessel sign,PVS)显著程度的相关临床与影像因素,了解PVS对超急性期/急性期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超急性/急性期卒中患者128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深穿支、起病到首次MRI扫描时间、高血脂、卒中史、糖尿病史、高血压、近期吸烟史、既往吸烟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前NIHSS评分、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PVS等级与梗阻程度、梗阻部位、起病至扫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PVS的显著程度在性别、年龄、起病-拟首次MRI扫描时间、高血脂、卒中史、糖尿病史、高血压、近期吸烟、既往吸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穿支梗死和入院前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S显著程度与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分级相关,且呈线性相关。结论PVS对大血管梗阻部位较近、梗阻程度较重和临床症状较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发生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量、饮酒方面无明显差异,脑梗死再发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明显高于非再发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缺血性脑梗死再发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积极降压、调脂、降糖治疗,稳定颈动脉斑块在缺血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方法收集164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 MRI 及 SWI 扫描,根据 SWI 上有无 CMBs 分为 CMBs 阳性组和 CMBs 阴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探讨 CMBs 的相关危险因素。静脉溶栓治疗后的76例患者,其中 CMBs 阳性组35例,CMBs 阴性组41例,分别计数2组患者 CMBs 数目增多或出现出血转化的例数。结果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与 CMBs 相关性显著(P <0.05)。静脉溶栓后2组患者间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是CMBs 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 CMBs 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不会增加出血转化危险。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结果 71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61例(2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和意识障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后肺炎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病死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临床和CT、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李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99-1101
目的:分析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C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特点。方法:112例成人脑梗死按年龄分为中青年CI组(〈60岁)和老年CI组(≥60岁),并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改变。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中青年CI组48例,以男性(72.92%)和45~59岁年龄段患者(85.42%)为主;老年CI组64例,以男性(73.44%)和60~79岁年龄段患者(87.50%)为主。两组危险因素比较:中青年CI组以吸烟和生活不规律为主(P〈0.05~0.01),老年CI组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为主(P〈0.05~0.0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中青年CI组主要是活动中发病和进展性卒中更多见(P〈0.05);老年CI组主要是静态下发病、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和痴呆更多见(P〈0.05~0.01)。两组CT与MRI特点比较:MRI检出两组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例均显著高于CT(P〈0.05~0.01),而MRI检出两组的非腔隙性脑梗死病例与C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和老年CI在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改变等方面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比脑微出血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各项记录指标,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脑微出血阳性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脑自质稀疏、高血压、高血脂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