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王海燕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1999,1(2):30-31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人均采用蓝光和白蛋白治疗,其中27例治愈;3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ABO溶血、感染和母乳黄胆是新生儿高胆红襄血症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急诊之一,如任其发展可致胆红素脑病,易致新生儿死亡,即使未发生胆红素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智力,听力,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亦有损害,故对高胆红素的新生儿,采取积极的消黄退胆措施,是儿科医务工作者当务之急。如何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祖国医学早就用菌陈蒿汤治疗黄疸病,现代的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消炎利胆片等降黄胆,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医学根据胆红素的代谢特点,而给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输入白蛋白、血浆,在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使间接的胆红素变成直接的胆红素,而从胆道及肾脏随类便及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胆红素。 相似文献
4.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自1988年10月至1992年10月共收治此种病人141例,现将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至一般资料凡符合高胆标准,即流脉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ZUmol/L()12mp/dl),早产儿)256umol/L()15mg/dl)且以间接脸红素为主者均收入在内,共141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0.13%,141例中男71例,女70例,早产儿@例,剖它产41例,产钳或胎头吸引助产25例。住院期间母婴分离,均以单纯奶方喂养,母乳性黄殖基本排除在外。因全部病例肝功无异常,血清以间胆增高为主.故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作者在日本研修期间,对340例早期新生儿高胆进行了研究。采用的高胆标准是以血清胆红素值结合出生体重,日龄及高危因素等综合评定,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全部采用光疗,其中4例缺血。结果:全部治愈。早期高胆的诊断标准应以血清胆红素值并且结合日龄,出生体重及高危因素等制定出每日的标准。光疗是治疗高胆的主要方法,药物疗法应当放弃。结论:我国目前采用的早期新生儿高胆标准中,早产儿高胆值为15mg/dl,高于足月儿高胆值12mg/dl,没有考虑到早产儿这一高危因素,有必要修正。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思密达口服防治新生儿高胆的效果,对60名高胆新生儿进行了研究。对照组30例用消黄灵加蓝光治疗,实验组除上述治疗外,加思密达1g,一日3次加水冲服。结果:两组高胆新生儿一周治愈率,实验组为96.67%,参照组为60%(P=0.0001),蓝光治疗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92)。结果提示,思密达是防治新生儿高胆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行为测定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测定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和14d龄的胆红素值与NBNA评分,对照组分别于5、14d龄测定胆红素值与NBNA评分。结果:胆红素水平越高,NBNA评分越低,胆红素降低后NBNA评分增高,14d龄治疗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害存在可逆性,早期治疗可避免引起永久的损害,通过NBNA测定能早期治疗发现神经损害,指导早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178份血清进行CMV抗体IgG,IgM检测,其中包括39例临床确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其母亲(78份血清),50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100份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CMV感染率为61.54%,对照组CMV感染率4%,均表现为IgG阳性;与对照组比,患儿CMV感染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X~2=35.08,P<0.01;存在CMV感染的新生儿,其母也均对应有CMV感染,感染率与新生儿一致,表现以IgG,IgM均阳性为主或单一的IgG阳性。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母体感染CMV后造成的宫内感染和产通感染有明显的关系,围产期CMV感染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CMV抗体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妈咪爱联合思密达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价值,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及思密达,疗效显著。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胆红素脑病。该病是人类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能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恰当的干预治疗十分必要。笔者于2007—01至2009—06,在常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基础上,辅以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25044)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6例,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经皮黄疸仪在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皮黄疸仪检测856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同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经皮黄疸仪黄疸指数>6、>12.9、>1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2μmol/L、>220.6μmol/L、>255μmol/L分别作为各自诊断出生24 h内、出生24 h后足月儿、出生24 h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作为金标准,采用Yerushalmy四格表评价模式,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经皮黄疸仪诊断出生24 h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敏感度(55.56%)欠佳,但诊断出生24h后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敏感度(95.73%)及特异度(90.11%)均好,诊断出生24h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敏感度(94.12%)好,特异度(85.23%)尚可。结论经皮黄疸仪用于出生24 h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筛查时漏诊率低,可根据其检测结果及早采取退黄治疗,但对于出生24 h内具有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对196例HIV感染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统计并发肺结核发生率、首发症状、发病距确诊HIV感染时间、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包括是否有结核家族史、结核接触史,是否抗HIV治疗,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吸毒及方式,是否为同性恋,居住环境是否通风,有无卡介苗接种史,是否劳累、贫困,是否经常体育锻炼等.结果 196例中,188例成功随访,随访期间并发肺结核38例(20.2%),发病距初诊HIV感染时间为3~26个月;发生于HIV感染急性期4例,无症状期12例,艾滋病期22例.首发症状以发热(47.4%)、咳嗽(31.6%)、咯血(10.5%)为主.结核接触史、吸烟、饮酒、吸毒、劳累、贫困是并发肺结核的危险因素,而抗HIV治疗、居住环境通风、卡介苗接种史是并发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并发肺结核的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好发于艾滋病期,结核接触史、吸烟、饮酒、吸毒、劳累、贫困是HIV感染者并发肺结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院内深部真菌感染73例(91例次),占同期院内感染8.7%。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9项因素与真菌感染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住院天数和次数、原有其它院内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天数、留置导尿、恶性肿瘤等。住院天数和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种类、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多水平因素与真菌感染有明显量-效关系。log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原有其它院内感染(医源性因素)、60岁以上老人及1岁以内的婴幼儿、致死性疾病(宿主因素)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51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男278例,女234例,根据血尿酸检测结果将其分成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比较他们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对影响血尿酸水平的诸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甘油三酯等指标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超标、甘油三酯升高、高龄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逐渐增加,而BMI、甘油三酯的增高可能增大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为颅内未破裂小动脉瘤干预与否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接受介入治疗、有详细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单发性颅内小动脉瘤(≤5 mm)患者180例,其中破裂出血149例,未破裂31例.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之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与瘤颈长度之比值(AR)、瘤体最大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之比值(SR)、动脉瘤形状、位置和子囊,以及临床危险因素之年龄、性别、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史.采用单因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以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两组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的小动脉瘤多位于前交通动脉(OR=0.166,P=0.023)及基底动脉末端(OR-0.006,P<0.001),表明前交通部位与基底动脉末端的动脉瘤更易破裂.180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部位、子囊、AR值(1.76±0.72对1.35±0.48)、SR值(1.90±0.81对1.31±0.67)、入射夹角(123.9°±23.21°对95.96°±20.2°)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动脉瘤形态、动脉瘤最大直径以及临床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部位(OR=1.347,P=0.002)、入射夹角(OR=1.057,P<0.001)、SR值(OR=2.726,P=0.047)为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交通动脉和基底动脉末端部位、SR值>1.90±0.81、入射角度> 123.9°±23.21°为颅内≤5 mm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颅内未破裂小动脉瘤干预与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和糖尿病非脑梗死组,比较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占总数的18.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70.53±7.79)岁与(60.72±13.03)岁]、糖尿病病程[(130.25±85.77)月与(94.54±92.41)月]、踝肱指数[(0.90±0.23)与(0.98±0.19)]、尿素氮[(6.84±2.49)mmol/L与(6.17±2.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9%±2.41)%与(8.24±1.77)%]及高血压(84.0%与59.1%)、冠心病(63.0%与4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8%与22.6%)、糖尿病肾病(50.6%与31.9%)、下肢动脉斑块(87.7%与70.3%)的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27)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影响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军队男性干部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队男性干部冠心病危险因素分布,比较老年干部与非老年干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2006-2009年在我院疗养的男性干部2670人,将60~92岁的1869人列为老年组,将35~59岁的801人列为非老年组。结果非老年组饮酒、吸烟、舒张期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8.4%、28.2%、32.5%、9.2%明显高于老年组的46.3%、19.9%、12.1%、3.4%(P<0.05),而老年组超重、收缩期高血压、高餐后血糖的检出率分别为50.2%、34.2%、62.1%,高于非老年组的24.1%、9.6%、27.4%(P<0.05)。两组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的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队非老年干部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饮酒、舒张期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老年干部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为超重、收缩期高血压、高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选择正常高值血压组42例及理想血压组50例,测量腰围、身高、体质量、坐位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尿液微量白蛋白(MAU);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与理想血压组相比,UA和MAU含量分别为(337.48±70.58)μmol/L比(257.63±69.42)μmol/L;(3.84±1.62)mg/L比(3.09±0.6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高值血压组的WHR(0.83±0.08)与理想血压组(0.73±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SD)分别为(17.3±2.3)%和(13.9±1.8)%;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SD)分别为(13.2±1.7)%和(10.3±1.7)%;非杓型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6%和8%;收缩压负荷率(SBP-L)分别为(34±21)%和(12±10)%;舒张压负荷率(DBP-L)分别为(32±20)%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的BMI、FPG、CHO、TG、HDL-C、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理想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的UA、MAU明显升高;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血压变异性(BPV)、血压负荷和非杓型血压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