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乙二醛(MG)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生24 h 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至第7天,予MG和(或)NAC干预24 h,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FITC)联合碘化丙啶(PI)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以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G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8.80±0.31)%高于对照组(1.60±0.15)%及MG+NAC组(4.83±0.31)%;ROS水平(10 229±946)高于NAC组(2118±320)、对照组(4265±82)、MG+NAC组(3886±415)及预处理(pre)NAC+MG组(2997±606).与对照组相比,MG组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MG组相比,MG+NAC组、pre NAC+MG组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G可能部分通过诱导细胞内ROS产生,导致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通过抑制TrkB的表达,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NAC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抗凋亡,且部分通过激活BDNF/TrkB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迷走神經抑制心脏活动及发生脫逸现象的生化机制,曾先后提出完全相反的两种假說:其一、迷走神經抑制心脏活动是通过其末梢的乙酰胆硷促进心肌蛋白貭释放游离硫氢基(SH基)所实现的;而迷走神經出现脫逸乃由于硫氢基的过度消耗,此时如从外源或內源补充硫氢基,又可恢复迷走对心脏的抑制机能。发现:当离体蛙心的迷走神經受到重复刺激而发生脫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病理评价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经NAC的乳腺癌化疗前、后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和TOPOⅡa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病理评价.结果:NAC前、后HER2和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6),ER和PR蛋白的表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3);化疗疗效病理评价与NAC前后ER、HER2和TOPOⅡα蛋白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430,0.415,0.507,P=0.033,0.02,>0.001),而与PR蛋白的变化无相关关系(r=-0.122,P=0.308).结论:NAC使乳腺癌组织的分子标记物ER、PR、HER2和TOPOⅡα蛋白发生了变化,并且与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ER、HER2和TOPOⅡα蛋白表达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肝细胞系BRL细胞,用NAC或LPS分别或共同处理BRL细胞,其中共同处理时把NAC加入培养液中预处理1h再给予LPS处理肝细胞.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技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CHOP、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S能时间依赖性地引起肝细胞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多,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表达明显上调;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多,并且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CHOP、Caspase-12和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NAC通过阻断LPS诱导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31P-核磁共振(^31P-NMR)技术探讨附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心麻痹液对离体低温缺血再灌注鼠心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31P-NMR条件下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灌模型,动态测定离体大鼠心脏低温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过程中的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状况,评价附加NAC心麻痹液的作用。结果 附加NAC心麻痹液灌注明显改善再灌注中心肌PCr、ATP和Pi的恢复,显著优于St.Thomas液灌注者。结论 附加NAC可显著改善低温缺血再灌注心脏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1(IL-1)mRNA及蛋白在缺血心肌的表达规律及与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并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血组织的影响。方法 大鼠116只,随机分设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NAC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先缺血60min,然后分设再灌注1,3,6,12,24h共5个时相点;治疗组于缺血10min空注射NAC160mg/kg。于各相应时相点活杀动物聚缺血区心肌待测。IL-1mRNA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蛋白表达,心肌组织MDA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SOD活性测定用黄嘌呤过氧化物酶法,心肌组织ATP酶活性用磷比色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围测定用TTC染色法。结果 心肌IR后,IL-1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于3,6h达高峰,心肌MDA含量明显增高而SOD,Na^ -K-ATPase,Ca^2 -ATPase,Mg^2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心肌梗塞范围于24h内呈逐渐增加趋势;IL-1表达水平与心肌梗塞范围变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MDA于明显正相关,与SOD,Na^ -K^ -ATPase,Ca^2 -ATPase,Mg^2 -ATPase之间呈明显负相关;NAC可使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明显改善,心肌梗塞范围缩小。结论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IL-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NAC可抑制IL-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在大鼠挫伤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自由落体法制作视网膜挫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挫伤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每组按挫伤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 d、3d、7d及14d组,HE染色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变化,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视网膜挫伤后视网膜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组织Caspase-3不表达.视网膜挫伤后1 d时caspase-3蛋白表达开始增多,3 d强阳性表达,7 d表达有所减少,14 d时表达进一步减少.NAC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趋势大体与挫伤组相似,但表达明显较挫伤组弱,两组相比较,于挫伤后1、3和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参与了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形成,NAC可以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NAC在挫伤性视网膜病变中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达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通过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MG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和NAC+MG组。采用MG处理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系构建凋亡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Ⅴ-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以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CU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G组较对照组显著抑制了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同时增加了成骨细胞凋亡,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MCU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入抗氧化剂NAC干预后,NAC+MG组较MG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恢复,凋亡减少,MCU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MG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调控ROS-MCU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L-半胱氨酸的乙酰化合物,含有活跃的巯基(-SH),为临床常用的祛痰剂,还常用于对急性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毒治疗.随着对该药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NAC作为一种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可直接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又是谷胱甘肽的前体,后者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以及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伤、阻止氧化张力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脑损伤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存活发挥重要的作用[1].NAC在对肝组织的保护、呼吸系统保护等方面应用有众多研究报道,但脑保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NAC在脑保护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稳定期非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AC组和ICS组,后两组分别给予NAC 600 mg,口服,qd,ICS 500 μg,吸入,bid.用药12周.用药前后留取患者诱导痰和血清,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清和诱导痰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IL-8浓度.结果 纳入患者年龄、性别和肺功能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GPx均升高(P值均<0.05),血清和诱导痰ICAM-1及IL-8均降低(P值均<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程度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GPx均升高(P值均<0.05),血清ICAM-1、诱导痰IL-8、血清IL-8有所降低(P值均<0.05).NAC组诱导痰治疗前后ICAM-1无明显变化,而ICS组则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CAM-1与GPx呈负相关(r=-0.815,P<0.001),与诱导痰IL-8呈正相关(r=0.581,P<0.001).结论 NAC和ICS对非吸COPD患者均有抗炎和减轻氧化应激的作用,且ICS较NAC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附加0.4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心脏停搏液(NAC组)对低温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兔心肌钙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olorff-Neeley离体左心做功模型,离体心脏缺血120min,再灌注60min;分离出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左室心肌肌浆网,测定其总巯基(total sulfhydryl,TSH)、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 sulfhydryl,NP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layde,MDA),Ca2 -ATP酶活性及其钙摄取率(calclum uptake)。结果 NAC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ST组;NAC组TSH,NPSH含量也明显高于ST组,同时SR-MDA含量也明显低于ST组;NAC组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经历缺血-再灌注后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ST组;NAC组与ST组肌浆网钙摄取率在缺血-再灌注后略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附加NAC可显著改善St.Thomas液对低温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的钙转运功能。其机制与NAC提高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的还原型巯基水平,增强心肌抗氧化损伤能力,减轻缺血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肌浆网钙泵功能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可能影响磁共振成像(MRI)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因素。方法 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235例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NAC治疗前后进行乳腺MRI检查。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NAC术后MRI影像完全缓解80例(34%),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完全缓解89例(38%)。在统计学上,磁共振诊断结果与病理缓解之间的不符合率较高的唯一因素是治疗前磁共振成像中存在非肿块强化(NME)(P=0.003)。结论 MRI对NAC后p CR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然而,治疗前MRI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对评估NAC后治疗反应的MRI诊断性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肾脏氧化应激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NAC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NAC低、中、高剂量(NACⅠ、NACⅡ、NACⅢ)用药组.12周后分别检测血糖、尿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尿素及肌酐水平,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VEGF、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DM组和NAC各剂量组尿蛋白排泄率增加(P<0.01),血清中血糖、尿素、肌酐水平升高(P<0 05),肾脏质量指数增加(P<0.01),GSH-Px活性下降(P<0.01),肾组织中VEGF、MCP-1表达水平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与DM组比较,NAG各剂量组尿蛋白排泄率减少(P<0.01),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肌酐水平降低(P<0.05),肾脏质量指数下降(P<0.01),GSH-Px活性上升(P<0.05),肾组织中VEGF、MCP-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以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肾脏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NA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过氧化损伤,下调VEGF、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U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拟在我院接受TEC方案进行NAC治疗的37例(48个病灶)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析其NAC前、NAC4个周期时的UE、DWI资料,分别计算NAC 4个周期时病灶最大弹性值(Emax)、表观扩散系数(ADC)较NAC前的变化率(△Emax、△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E与DWI对乳腺癌NAC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37例乳腺癌患者共计完成210个化疗周期,Miller-Panye法评价p CR病灶15个,非病理完全缓解(p CR) 33个;较NAC前,p CR病灶、非p CRE_(max)均显著下降,ADC均显著上升,且非p CR病灶的△Emax、△ADC均显著低于p CR病灶(P0.05);单一UE参数预测NAC疗效时,△Emax敏感度、特异度最佳(73.30%、100.00%),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90%;单一DWI参数预测NAC疗效时,△AD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86.70%、75.80%),DWI参数联合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上升至93.30%、78.80%;UE参数联合DWI参数预测NAC疗效的AUC值为0.947,敏感度100.00%、特异度84.80%。结论 UE、DWI均可用于乳腺癌NAC早期疗效预测,且UE的预测效能不弱于DWI,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早期预测效能,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塞(NQMI)、Q波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猝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而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及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UA及非Q波心肌梗塞,合成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UCA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差异表达蛋白的病理作用.方法 分别从正常膝关节提取正常软骨(NAC,n=22)和从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的OA患者提取OA软骨(OAC,n=17).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胶图导入Imagemaster 2-D platinum3.0软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点,切胶消化并提交质谱分析.质谱生成的肽段指纹序列输入到MASCOT,依托NCBI蛋白数据库确立差异表达蛋白的身份.结果 NAC和OAC组双向电泳胶图分别显示约1000个蛋白点,其中35个NAC蛋白点和31个OAC蛋白点被确立为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分析识别19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6型胶原、与软骨细胞胶原代谢相关的酶、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功能未知蛋白.结论 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和识别提示了多方面的OA病理信息,为深入认识OA的分子病因学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钡剂在基于CT的非均匀衰减校正中产生伪影的规律.方法:对含有钡剂液体模型行18F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通过视觉分析比较非均匀衰减校正(AC)和非衰减校正(NAC)图像.结果:均匀液体的NAC图像放射性分布呈中央低周边高的不均匀状态,AC图像放射性分布均匀.在有钡剂部位NAC图像出现低于周围液体计数的"冷区",而AC图像出现高于周围计数的"热区".浓度10%以上的钡剂部位均有"热区"伪影. 结论:基于CT的正电子符合探测的AC能够改善图像质量.模型中的钡剂可能造成衰减的过度校正,形成"热区"伪影.因此,在判读CT校正的正电子符合探测图像时需谨慎识别由钡剂引起的"热区"伪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患者稳定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功能的影响,以评价NAC对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OPD的常规药物治疗且药物维将原剂量不变;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NAC)600 mg qd共治疗8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TNF-α、hs-CRP浓度及肺功能水平.结果:NAC治疗 8周后,试验组血浆TNF-α、hs-CR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较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治疗能降低COPD患者血浆TNF-α、hs-CRP的水平并改善肺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9.
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小鼠Clara细胞及CC1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Clara细胞数量及其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方法:卵蛋白(OVA)致敏、滴鼻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NAC干预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Clara细胞数量及细胞内CC16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C16含量.结果:哮喘组小鼠终末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Clara细胞分别占上皮细胞的(58.05±3.75)%及(63.70±1.79)%,与对照组的(74.54±5.81)%及(78.46±1.6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NAC干预组为(62.74±1.72)%和(67.47±3.53)%,与哮喘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同时,哮喘组Clara细胞内CC1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AC干预后,促进了CC16的合成(P<0.05).哮喘组小鼠BALF中CC16蛋白水平为(35.6±4.0),与对照组的(54.7±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AC干预组CC16蛋白水平为(44.1±3.2),与哮喘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NAC干预组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比例较哮喘组均下降,气道炎症较哮喘组减轻.结论: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可导致Clara细胞数量及CC16的合成及分泌量减少,抗氧化剂NAC可通过促进CC16的合成和分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醛对人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急性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EOL-1细胞,将甲醛室温处理2 h的EOL-1细胞设置为0 mmol组、5 mmol组、10 mmol组、25 mmol组及50 mmol组;同时将3种活性氧(ROS)通路抑制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细胞透性超氧化物清除剂Tiron、谷胱甘肽稳定前体NAC)和 25 mmol甲醛共同处理后的细胞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和甲醛+NAC组;依据NAC浓度的不同,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0.01 mmol NAC组、甲醛+0.1 mmol NAC组和甲醛+1 mmol NAC组。采用碘化丙啶(PI)和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死亡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损伤信号通路蛋白Bax、Bcl-2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甲醛组(0、5、10、25、50 mmol)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313±2.395)%、(8.205±5.719)%、(20.335±5.167)%、(19.387±6.056)%、(28.043±8.851)%,与0 mmol组比较,5 mmol组细胞凋亡和死亡无增加(P=1.00),但是10 mmol组(P=0.030)、25 mmol组(P=0.033)和50 mmol组(P=0.001)甲醛处理细胞死亡显著增加,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25 mmol;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甲醛+NAC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61.430±9.885)%、(57.907±13.619)%、(55.700±18.487)%、(21.837±6.674)%,与甲醛组比较,甲醛+DPI组(P=1.00)、甲醛+Trion组(P=1.00)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损伤无影响,但是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P=0.01);与甲醛组(52.853±11.338)%对比,随着NAC浓度的不同,细胞死亡率不同[甲醛+0.01 mmol NAC组(10.620±4.483)%,甲醛+0.1 mmol NAC组(6.257±6.265)%,甲醛+1 mmol NAC组(4.002±2.50)%],NAC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呈浓度依赖性的逆转作用。Rho-123荧光标记结果显示,与0 mmol组相比, 10 mmol组、25 mmol组、50 mmol组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P<0.001),而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线粒体功能损伤(809.339±163.210 vs 675.552±126.993,P=0.02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甲醛25 mmol组能下调Bcl-2蛋白表达(0.401±0.122,P<0.001),上调Bax蛋白表达(2.937±1.388,P=0.006),甲醛+NAC组可明显减轻甲醛诱导的Bax蛋白的表达上调(1.196±0.597,P=0.018)和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0.717±0.246,P=0.018)。 结论 甲醛≥10 mmol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和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损伤,而抗氧化剂NAC可减轻甲醛对EOL-1细胞的损伤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