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在翻修过程中针对导致并发症的因素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均出现假体松动的患者进行翻修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对假体柄部髓腔松质骨充分的刮除,假体周围用足够的骨水泥填充。结果:经过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未发现假体松动、脱位情况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部分患者出现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究其原因为骨质疏松以及髓腔内假体周围骨水泥填充不足导致假体松动、髋臼磨损、假体磨损及柄体脱落所致,术中正确的技术操作会相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全部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1].人工髋关节假体仿照人体髋关节的结构,将假体柄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与关节臼或假体金属杯形成旋转,实现股骨的屈伸和运动.其广泛应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X线确诊的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因髋关节疼痛不能工作、睡眠或活动,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部分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等相关疾病[2].  相似文献   

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总结了11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护理。认为术前应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积极控制并存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正确卧位,做好负压引流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护理的重点是针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柄断裂、疼痛、假体松动等找出与护理相关因素,制定完善护理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确保手术成功和置换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对1 名健康老年男性志愿者左侧股骨行螺旋CT 断层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4.0 软件得到股骨实体,获得左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根据AML 生物型假体及Muller 骨水泥假体的设计参数,制作AML 普通柄、加长柄及骨水泥柄模型,并植入骨折模型中模拟3 种不同材料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模型与正常股骨模型导入Ansys13.0 软件中,对各部分材料赋值后加载负荷并作应力分析。结果 正常股骨自近端至远端不断增加,并于中下段达到峰值。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并未改变股骨总体的应力趋势,同样是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加,应力集中部位为全长股骨中段,但股骨近端的受力小于正常股骨,同时股骨上最大等效应力增加。3 种假体受力集中部位均为骨髓腔峡部与假体连接处,假体的最大等效应力相近;3 种假体对股骨受力的影响趋势相同,但加长柄对股骨下端应力的改变小于普通柄,股骨的最大等效应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加长柄、普通柄和骨水泥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Tronzo-Evans IV 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可提高股骨的最大等效应力。  相似文献   

5.
杨兆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55-155,15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老年股骨颈骨折62例临床资料。结果62例均治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术后91分;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髋关节疼痛2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感染、神经损伤、脱位、假体柄折断、松动下沉等并发症。随访1-5年,优2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7.9%。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的方式,恢复快、治愈率高,临床应个体化选用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为髋关节终末期病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手术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随着THR病例的增多,髋关节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日益多见。目前,在我国多使用西方国家设计生产的假体,由于国人股骨髓腔形态与西方人种的差异,常出现假体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人工股骨假体与股骨近段髓腔的不匹配成为术后人工关节松动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应用不同的参数描述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特点,并对假体柄外形设计进行了改进,以求设计出适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1年3月收治1例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5年人工股骨头假体柄断裂病人,再次行右人工全髋置换术已4年,病人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5年人工股骨头假体柄断裂1年入院。病人于入院前25年因车祸致右侧髋关节脱位,在当地医院复位过程中出现右侧股骨颈骨折,于1976年在一家大医院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病人恢复好,能做一般体力活,右下肢不能屈髋屈膝,跛行。病人于入院前1年,因路滑摔倒在地,顿觉右大腿及双髋有轻微疼痛,行X线检查发现人工股骨头假体柄中上1/3处断裂,因不影响行走,未作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翻修柄假体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2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翻修柄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7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翻修柄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增加股骨柄的稳定性,具有能早期下地活动、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负担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汪莉 《吉林医学》2011,(2):395-396
随着人工关节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髋关节功能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假体(髋臼与股骨头),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利用手术方法将替代被疾病(如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我们采用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均治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术后91分;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髋关节疼痛2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感染、神经损伤、脱位、假体柄折断、松动下沉等并发症.随访1~5年,优2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7.9%.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方式,恢复快,治愈率高,临床应个体化选用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可达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生物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检验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的早期骨长入情况,以评价金钟罩的生物固定效果。方法:以枯铬钼合金材料制成山羊用股骨金钟罩形无柄人工髋关节假体及固定螺丝钉,以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山羊用人工股骨头假体。选取12只山羊、体质量38 ̄48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行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切除股骨头近段2/3,套上金钟罩,拧入固定螺丝钉,经假体窗口钻孔植骨。于手术后1,2,3个月宰杀山羊,取股骨近端标本,常规处理,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前设计对股骨假体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片中股骨假体充填率及假体位置的变化,分析术前设计对人工关节置换的影响,并采用HSS评分方法分析术后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5年, HSS评分平均91分。生物固定的部分病例假体轻微下沉,但假体与股骨髓腔匹配良好。骨水泥固定假体位置无变化。所有假体均无松动,与未经过术前设计的翻修病例的第1次手术后假体位置比较,假体匹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系统、全面的术前计划,有利于选择合适假体柄并使之与股骨髓腔形成良好的匹配,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标准长度柄11例,加长柄10例,粗隆柄7例.结果 术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术中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 根据粗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进行良好的粗隆部修复重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要注意防止骨水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后 ,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随着材料学及近代外科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化疗的开展 ,使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目前保肢治疗成为恶性骨肿瘤的常规外科治疗。骨肿瘤保肢治疗重建方法主要有 :同种异体骨移植、瘤段灭活再植和人工假体置换 ,由于肿瘤假体可以早期负重、肢体功能恢复理想、假体发展的多样化和个体化 ,人工假体置换已成为保肢重建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假体植入术后主要动力肌腱与假体的可靠连接不仅对保留肢体的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是重要的 ,同时对减少假体的负荷 ,降低植入物的松动下沉与折断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肿瘤瘤段切除+定制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sⅢ级患者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诊的29例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瘤段切除+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保肢治疗.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19~85岁,平均39.66岁.发病部位:肱骨上段6例,股骨上段5例,股骨下段12例,胫骨上段6例.Campanacci’s分级均为Ⅲ级.术中行肿瘤边界外切除受累骨与软组织,距肿瘤边缘3~5cm平面行截骨,安装人工假体,重建关节功能.假体柄和宿主骨界面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其中胫骨上段瘤段切除的患者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转位修复胫骨上段软组织缺损.术后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3月,平均36.62月.其中28例患者手术切口Ι期愈合,1例患者引流管口形成窦道,经行清创术后愈合.患者MSTS功能重建评分为12~27分,平均23.10分;患者肢体功能优16例,良1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局部复发,1例于术后2 a内死于肺转移.结论肿瘤瘤段切除+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作为Campanacci’s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保肢治疗方案.术前注意正确选择适应证、个体化设计假体,术中给予坚强固定并注意软组织重建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探讨一次性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病例报告]采用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假体均采用Zimmer生物型髋臼假体及骨水泥型股骨柄,骨折固定用Zimmer钢缆进行.术后2~4周所有患者均可扶拐杖下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18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做功能评定,优者为7例,良者为4例.[讨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8例,外侧切口入路35例,后外侧切口入路13例,全部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股骨柄假体均为骨水泥型.结果 48例治疗后均获随访2~6年,平均4.5年.按Harris标准评分:优44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5.83%.结论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2例,采用动力髋部螺钉(DHS)12例,重建钉8例,伽玛钉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5例;假体置换术组28例,全部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 内固定组优良率为62.5%,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优良率为89.3%,假体置换术组优良率较高.结论 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应尽可能行人工假体置换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裕辉  黄俊文  胡曙荣  梁惠钦 《海南医学》2004,15(12):46-46,12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对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8-89岁,平均73.6岁,均为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假体柄末端以远5cm区域内。术中均采用兰州西脉形状记忆锯齿环抱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6年,骨折无移位,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采用形状记忆锯齿环抱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肢体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疼痛原因探讨郭成海北京医学.-1994,16(1).-1~35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中18例有疼痛症状。用人工股骨头假体单头球Moors型者11例中8例有疼痛症状,用单头球珊瑚柄型者21例中10例有疼痛症状,用双头球Bat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