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监测有助于判定患者循环状态.PetCO2水平显著升高,是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成功早期的评价指标,可预估心肺复苏成功几率,帮助判断、监测气管插管位置是否适宜,监测胸外按压质量和通气状态.心肺复苏时应全程监测PetCO2.  相似文献   

2.
及时识别和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然而,目前仍缺乏儿童脓毒症液体复苏的统一认识。最近关于发热和灌注不足儿童的大量液体复苏的支持疗法研究结果更是引发人们对儿童液体复苏容量治疗的激烈讨论。该文就大量液体复苏的支持疗法的现状和可能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期液体疗法有它的特点,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治疗常见疾病中,例如腹泻、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衰竭及心力衰竭等,维持正常水和电解质平衡对疾病的恢复有良好作用。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或者为了生长的需要而达到轻度正平衡和恢复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在疾病期间通过计算胃肠道外和/或口服摄入来维持液体平衡。新生儿期液体疗法的原则与年长儿类似,但其在体液的构成、生理性水和电解质丢失,  相似文献   

4.
小儿心肺复苏与酸碱平衡、血清电解质紊乱首都儿科研究所(100020)任晓旭,宋国维心肺复苏(CPR)是目前急诊、危重症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临床医师随时可能面临的最危重情况之一。有关心跳、呼吸骤停、CPR开始后体内酸碱平衡、血清电解质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液体和电解质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胎儿到新生儿的转变伴随着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巨大变化.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体内水分丢失多、变化大、大多不能通过反馈调节,且在水、电解质失衡时其肾脏的调节能力较足月儿更为有限,故对临床医师而言,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液体和电解质疗法更具挑战.随肾脏功能逐渐成熟,其在生后数天内排泄水、电解质的能力是急剧变化的.因此,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初期水、电解质治疗的目的不是维持水、电解质的绝对平衡,而是允许其适当变化,避免有害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呼出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的使用呼吸机患儿 ,均监测PetCO2 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并对PaCO2 与PetCO2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aCO2 与PetCO2 相关分析显示 ,1d~ 1岁组无相关性 ;~ 3岁组和 >3岁组有显著相关性 ,r分别为 0 .5 32 (P =0 .0 2 8)和 0 .6 82 (P =0 .0 0 1) ;而在中枢性呼吸衰竭组有显著相关性 (r =0 .874 P <0 .0 0 1)。PetCO2 在心肺复苏成功与失败组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可通过PetCO2 监测PaCO2 变化 ,以减少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发生及血气分析次数 ;在心肺复苏时通过监测PetCO2 可对心肺复苏是否成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临床用途广泛,其在心肺复苏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后备,AVP对于危重患者的循环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提示,AVP单用或联合其他抢救药物应用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儿童心肺复苏中应用AVP也取得积极成果.然而该药大剂量应用时可以出现局部缺血坏死等不良反应,同时应用该药进行心肺复苏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评估仍较难实施.  相似文献   

8.
液体复苏依然被推荐为脓毒性休克的一线复苏治疗。但目前该疗法被接受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其应用历史较长,且其在其他类型休克复苏中的应用为人熟知;部分则在于对脓毒性休克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不全面、不正确的认识。近来,静脉液体复苏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部分观察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均提示更少量的液体复苏有可能改善预后。对支持继续将液体复苏作为脓毒性休克复苏措施的证据目前依然存有争议,没有前瞻性研究证据显示液体复苏作为单一治疗措施会带来益处。该文对液体复苏作为脓毒性休克治疗措施的病理生理学基本原理进行了回顾,并基于目前临床证据讨论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肺复苏与高糖血症:附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肺复苏期间高糖血症的发生率高,程度重,其对机体的危害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心肺复苏时,往往注重急救操作与复苏药物的应用,忽视了输注液体的性质,常采用含糖液,使血糖明显增高,加剧了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导致严重酸中毒,使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加重,尤对高代谢率的脑组织损害最为显著,给脑复苏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复功成功率。建议心肺复苏期间宜用无糖液或低糖液,脑复苏初期也不宜用高糖液。  相似文献   

10.
任何原因导致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后 ,每一个患儿都面临着脑复苏的问题。心脏停搏时间长 ,缺氧性脑损伤就严重 ,缺氧及再灌注后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每一个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后的患儿都应该进行积极的、正确的脑复苏。1 脑复苏成功的前提条件脑复苏成功的前提是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取决于院内外的心肺复苏水平 ,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转运能力等。心肺复苏越及时 ,脑复苏成功率越高。脑复苏成功率与心脏停搏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性、有效性也非常重要 ,即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复习了130例儿科心搏停止的心肺复苏资料并研究其病因学、流行病学、治疗和效果。方法复习1976~1980年某院住院(HP)或急症室患者(EDP)心肺停止患者的资料(年龄、入院诊断、停搏原因和时间、患者地点、疗法、即时和后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易发生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系乱,这可成为致死的原因之一。故正确应用液体疗法对哮喘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确诊的脓毒性休克患儿92例纳入研究,患儿均给予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床旁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标.根据液体复苏治...  相似文献   

14.
儿童心肺复苏术的研究状况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肺复苏指南自1974年制定以来,多次修订改进。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诊科学治疗建议国际会议的召开,对心肺复苏指南再次进行了修订,并利用循证程序就心肺复苏的治疗推荐方案达成了一致性意见。本文主要对心肺复苏的程序进行简略介绍,并对历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作以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对成人心肺复苏后体内酸碱变化的规律、处理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儿科报道较少,本文将1987年12月至1992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儿科心肺复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心肺复苏期间酸碱失衡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胎儿到新生儿的转变伴随着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巨大变化。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体内水分丢失多、变化大、大多不能通过反馈调节,且在水、电解质失衡时其肾脏的调节能力较足月儿更为有限,故对临床医师而言,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液体和电解质疗法更具挑战。随肾脏功能逐渐成熟,其在生后数天内排泄水、电解质的能力是急剧变化的。因此,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初期水、电解质治疗的目的不是维持水、电解质的绝对平衡,而是允许其适当变化,避免有害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无创监测颅底大动脉血流速度,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脑循环灌注信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使用TCD对心肺复苏期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TCD频谱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等研究现状。多数结果发现TCD监测有助于发现心肺复苏早期及后期脑供血不足或脑充血,并有可能用于评估某些药物对脑灌注的影响及其它治疗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肺复苏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小儿心肺复苏国际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作了较大修改.现提出我国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以利于加强培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心肺复苏患者脑循环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无创监测颅底大动脉血流速度,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脑循环灌注信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使用TCD对心肺复苏期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TCD频谱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等研究现状,多数结果发现TCD监测有助于发现心肺复苏早期及后期脑供血不足或脑充血,并有可能用于评估某些药物对脑灌注的影响及其它治疗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场心肺复苏的提高和普及,为复苏争取了时问,且提高了脑复苏的成功率,而复苏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败的重要一环。为此,作者根据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特点,回顾总结了我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药物使用及其监测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