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发病的免疫炎症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的实验性癫痫模型,探讨癫发病的炎症机制。方法:用皮下注射海仁酸方法建立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采用结晶紫染色方法观察实验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实验性癫痫大鼠MHC分子和补体C3b受体的表达。结果:给大鼠皮下注射海仁酸可成功地建立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其大脑海马锥状细胞层可见到神经元的变性,并可见MHC-Ⅰ,MHC-Ⅱ类分子和补体C3b受体的明显表达。结论: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硬化过程中, 在着补体系统参与的免疫反应发生,并引起炎症反应,说明了癫痫发病存在免疫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和免疫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感染人体后 ,造成T4 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 ,损害细胞免疫功能 ,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即艾滋病 (AIDS) [1] 。先前的研究表明 ,这种免疫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 ,但最新研究证明 ,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 (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 ,HAART)不仅能有效地控制HIV 1的复制 ,并能使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得到重建。现就近年来有关艾滋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和免疫重建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一、HIV的…  相似文献   

3.
潘锋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21):17-17,19
■乙肝为何发病率高? ■什么叫“澳抗”二对半? ■乙肝应如何在家庭预防  相似文献   

4.
耿开兴 《中原医刊》2003,30(12):37-38
目前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和间质性肺疾病 (ILD)发生的日益增加 ,肺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增高。肺纤维化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继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性肺纤维化。由于种种原因 ,多数患者不能被早期诊断和治疗 ,故往往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故将收治的 60例肺纤维化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肺纤维化病例中 ,男 48例 ,女 12例 ,发病年龄在 2 8~ 78岁。 2年内死亡者 10例。分类 :特发性肺纤维化 2 8例 ,继发性肺纤维化 18例 ,药物性肺纤维化 14例。1 2 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进型和慢性型。急进型少见 ,…  相似文献   

5.
邰海服  都鹏飞 《医学综述》2008,14(5):779-781
风湿热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风湿热的发病与链球菌抗原的分子模拟机制及一些炎性因子,如IL-8、IFN-γ1和CX3CR1等的作用相关。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抗原性包括超抗原M蛋白、细胞壁的多糖成分"C物质"、脂磷壁酸、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不同种族人群中患病率的不同提示了本病的宿主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7.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症为主,可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相关的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等方面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免疫病理学机制将哮喘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致敏阶段 ,包括过敏原刺激 ,诱导T淋巴细胞活性、IL -4产生、IgE合成和效应细胞释放介质 ;第二阶段为慢性过敏性炎症阶段 ,以TH1 /TH2 细胞比例降低 ,产生IL -5和嗜酸粒细胞活化、聚集为特征 ;由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结构重塑 ,是哮喘气道炎症发展最后阶段。有关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免疫功能改变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现就近几年来有关哮喘发病的免疫机…  相似文献   

10.
刘强  程志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4):264-264,i001,i002
病毒性心肌炎(virusmyocarditis VMC)是一种心脏内科的常见病.目前普遍认为,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损伤在VM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VMC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确切发病机制不清,其免疫学发病机制学说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一般认为IBD发病系在遗传异常的基础上,由于感染性抗原或毒素的破坏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缺损,黏膜下固有层免疫相关细胞暴露于肠腔内持续存在的细菌、细菌产物或食物抗原等刺激物的作用下,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由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导致促炎因子增加,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反复感染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敏 《医学文选》2002,21(3):389-391
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 ( RRI)是小儿常见病之一 ,据报道呼吸道感染占小儿科门诊患儿的 80 % ,其中 30 %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 ,除与先天性因素 ,免疫功能缺陷、遗传因素等有关外 ,还与微量元素、胃食管返流等有密切关系 ,现综述如下 :1 免设功能缺陷1 .1 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1 .1 .1 体液免疫缺陷 体液免疫是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泌形成浆细胞 ,产生并释放各类免疫球蛋白 ,主要有 SIg A、Ig G、Ig M、Ig E、Ig D,前三种免疫球蛋白在呼吸道粘膜…  相似文献   

13.
<正>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以气道阻塞、气道急慢性炎症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过程表现为气道黏膜的水肿,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伴有各种炎性细胞的内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环境因素、遗传背景、免疫调节紊乱等许多方面。随着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发现哮喘的发病与诸多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生物介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免疫异  相似文献   

14.
现代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及免疫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扩大免疫规划重点控制和消除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在麻疹活疫苗(MV)问世之前,其发病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率为90%,10岁以下为99%。自60年代MV广泛应用以来至80年代中期,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如今我国麻疹的报告发病率已比疫苗使用前下降90%以上。世界各国对控制和消除麻疹亦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Dixon方法制造血清病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进而研究发病机制,模型AESSR血清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CMS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sIL-2R,IL-8,IFN,TNF和IL-2水平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CIC与CMSC呈高度负相关,r=-0.943。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现为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样等特点。迄今为止,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se Pneumonia,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MP直接侵入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等学说,其中免疫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不明 ,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更着重于分子水平的研究 ,如细胞因子等。近 2 0年来 ,随着免疫技术的提高 ,有关白细胞介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加 ,现总结如下。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s)白细胞介素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组细胞因子 ,它在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免疫 ,在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已公认的白细胞介素有 1 8种以上 ,目前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有一些报道 ,总结如下。白细胞介素 1 (Interleukin 1 ,…  相似文献   

18.
马文彬 《医学综述》2001,7(9):558-559
迄今为止 ,炎症性肠病 (IBD)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及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日趋完善 ,认为本病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及精神心理等因素。1 感 染临床上一直怀疑某些细菌与IBD的首次发作有关 ,但未被证实。最近 ,有些动物模型显示在肠道无菌状态下 ,不能诱发与IBD相似的肠道炎症 ,提示细菌与IBD的发生相关。目前 ,类结核分支杆菌在克隆病中的作用已受到极大关注。另一引人注目的研究是 ,用动物模型证实克隆病可能由一种能透过滤膜的微…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不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的迅速发展,由免疫因素造成不孕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妇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拟就免疫性不孕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力求反映其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