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术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64例(81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额肌瓣悬吊术30例(34眼),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34例(44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正矫成功率95%o,无欠矫及过矫,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正矫成功率75.7%,5例欠矫。结论: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首选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28眼)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行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满意24眼,良好4眼,手术失败0例。结论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具有操作安全、术后疗效可靠持久、睑缘弧度自然、重睑形态美观,更符合生理解剖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腱膜眶筋膜瓣与额肌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切开眶隔,制做带蒂“舌形”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腱膜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眉区分离隧道,制作一宽15mm片状肌瓣,将眶隔膜瓣向上,额肌瓣向下,提上睑肌腱膜瓣向上牵引,三者重叠缝合,上睑缘重度以位于上角膜缘1~2mm为度。结果对23例27只眼采用此法治疗,随访2周-5年。其中24只眼良好,3只眼满意,重睑弧度自然美观,无一例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该手术结合了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瓣悬吊两者功能并加以优化,上睑悬吊固定牢固,不易复发,同时保留并加强提上睑肌的部分功能及运动方向,保持了提上睑肌原有附着结构和完整性,使得上睑弧度自然,外观美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杨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15-8515
目的观察应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矩形额肌瓣、扇形悬吊于睑板上,来矫正重度上睑下垂20例22只眼,术后对临床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及评价。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其中早期5只眼轻度睑裂闭合不全;1只眼术后额区有血肿;1只眼上睑近内眦角处有轻度内翻畸形,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远期疗效良好,上睑缘遮盖角膜1~2 mm,重睑弧度自然。结论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具有操作简便、下垂矫正效果理想、美容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谢红炬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50-1151
【目的】为减少额肌术中损伤,保证额肌瓣完整性、术后肌力,从而提高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重睑成形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去除一条眼轮匝肌后,在眼轮匝肌下钝性分离至眶上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横行切断。形成额肌瓣,不作两侧切开,直接下移固定于睑板上,行重睑成形术。【结果】共治疗48例62只眼,术后2年随访30例42只眼.满意36只眼,占86%,有效6只眼,占14%.无失败病例。【结论】改进后手术方法术中不必在额肌瓣内、外侧切开,避免了额肌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了额肌的损伤,增强了额肌术后的收缩力,保证了手术效果;术中不作眉下切口,既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同时又避免了眉下切口产生瘢痕而影响外观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退行性腱膜性上睑下垂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吴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222-6223
目的:探讨退行性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例(59眼)退行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分别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或提上睑肌腱膜缩短术,术后随访3个月~4a。结果:38例患者中2例(4眼)轻度欠矫,其余36例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无眼睑闭合不全,无睑内翻倒睫及睑缘成角畸形等并发症。结论:综合分析患者腱膜的损伤情况、腱膜的弹性、提上睑肌的肌力,正确选择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或提上睑肌腱膜缩短术治疗退行性腱膜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697-1697
目的 探讨幼儿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术式.方法 对13例17(眼)1~3岁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行L形额肌瓣悬吊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5眼矫正满意,2眼矫正良好,术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睑裂闭合不全;随访11例(14)眼,矫正满意12只眼,矫正良好2只眼.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身体状况良好,1岁以上后即可手术;L形额肌瓣悬吊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祁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912-6913
目的:改进潜行性软组织撕脱损伤的治疗方法,降低急诊误诊并促进创伤的修复,减少伤残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在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修复神经血管损伤后,选择肌瓣覆盖已暴露骨面、神经血管及肌腱等重要组织,对皮肤组织潜行撕脱及无明显血运障碍时清除腔间隙中的积血及组织碎片,沿长轴方向打洞(间隔3-4cm,品字排列)并置半管以行引流。皮肤缺损及血运障碍时,选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及自体皮复合移植修复创面。放置灌洗、引流管于骨髓腔肌瓣适当加压包扎。术中及术后冲洗管内滴入地塞米松、bFGF、654-2。术后观察创面坏死面积占受损面积的百分数判断治疗效。结果:术后2周组织坏死率为(3.5±0.7)%。创面愈合后外观平整、质软。无骨外露现象。结论:依据皮肤软组织伤情,决定创面修复方法达成一期完成,为骨质及深部组织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善外形畸形、皮片不耐磨,易坏死等不足。放置灌洗、引流管于骨髓腔肌瓣并行放置灌洗,利于坏死组织排出并能促进组织生长。本式是一种操作方便适合于基层医院及急诊手术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带旋前方肌桡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带旋前方肌桡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腕桡掌侧切口,取带旋前方肌的近端桡骨膜瓣5.0 cm×2.5 cm,将桡骨膜瓣翻转包裹适合的桡骨条植入舟骨骨槽内,术后患手管形石膏外固定3个月.[结果]用该法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18例,术后随访15例,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年4个月,根据刘树清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为优14例,良1例.骨不连愈合时间2~4个月,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旋前方肌桡骨膜瓣具有提供骨质和丰富血运又可成骨的双重功能,有效地促进了骨折愈合,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便,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的合理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5例手术治疗的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取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5例采取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40例:治愈35例、欠矫1例、过矫3例、复发1例,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5例:治愈4例、欠娇1例。45例治愈率为86.7%。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原则上应及早矫治,早手术可防止儿童弱视和心理障碍。后天性上睑下垂病因多样,应根据不同病因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3~6个月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上睑下垂矫正根据受术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效果。【方法】11例患者采用额部冠状切口,双额肌骨成形瓣,硬膜下入路,对漏口肌肉屑蘸医用胶黏堵,硬膜翻转贴附、颞肌瓣膜覆盖修补。【结果】术后2周10例成功,1例好转,经腰椎穿刺引流一周后鼻漏停止,9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迁延不愈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根据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以及意识变化的情况,及时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36例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单侧颞瓣15例,单侧额瓣10例,单侧额颞瓣5例,双侧额瓣4例,双侧扩大骨瓣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例是10d,1例9d,1例4d,1例3d,其余均在6h之内。结果:本组36例手术治疗后死亡6例,植物生存1例,肢体偏瘫6例,有较重的精神症状10例,轻度精神症状4例,仅有6例无明显后遗症状。有3例术后并发脑积水,做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接受重睑成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4例/组。对照组采用皮肤-提上睑肌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研究组采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术,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手术效果的美观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效果的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皮肤-提上睑肌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术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美观满意度更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上睑下垂指的是提上睑肌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以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上提,按其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其中以先天性上睑下垂最为常见.临床上对提上睑肌肌力小于4 mm者称为重度上睑下垂,常影响患者视觉发育,手术一般借助额肌力量进行矫正.我科2005-2010年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1例采用额肌筋膜悬吊术以及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眼睑,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额颞部小切口中上面部提升术的手术效果。方法:行额部帽状腱膜下及颞部小切口分离术区,切断且松解部分额肌、皱眉肌,利用PROLINE线拉紧松弛的SMAS达到悬吊除皱目的。结果:额部及眉间皱纹去除较彻底,颞部及眉上提较术前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取得满意的除皱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面部小切口悬吊除皱术在小切口分离的基础上增加了悬吊的力量,比传统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轻、并发症少、除皱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采用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18例,其中12例采用Lindholm腱瓣成形法,6例采用Abraham倒V-Y腱瓣成形法.结果 按Arner-Lindholm的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约为94%.结论 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常有腱周炎和慢性损伤史,运动和外伤是导致跟腱断裂的主要原因.采用肌腱瓣成形术可有效修复并重建跟腱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6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6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内踝最凸出点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胫骨、腓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供血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摹拟手术。结果: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隐动脉(3~5支)穿皮支、膝下内动脉穿皮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7)、骨皮穿支(1~2)支、踝前内侧穿皮支、踝上穿皮支和踝管筋膜穿皮支(4~5支)。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自腓动脉肌间隔穿支4~8支,最远的跟外侧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③腓肠肌内、外侧头动脉沿途发2~6支的肌皮穿支营养皮神经浅静脉。④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营养胫骨、比目鱼肌内侧半。⑤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营养腓骨、比目鱼肌外侧半。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3~1.6mm,发出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小腿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4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用于足部和小腿下段的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综合分析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43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结果:43例中死亡7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3例,生活自理7例,良好24例。结论:对于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此术式可提高疗效,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L形额肌瓣悬吊术组)25例和B组(矩形额肌瓣悬吊术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治疗时,L形额肌瓣悬吊术临床效果比矩形额肌瓣悬吊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及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县医院4 a来对1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巨大骨瓣减压,部分梗死核心部分和额颞叶非功能区切除后的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 死亡4例,致残8例,痊愈7例.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积极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