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0年1月~2010年1月对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前融合节段后凸角(20.6±3.5)°,20例存在脊髓压迫症状,Frankel B级3例,C级5例,D级9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0.5~3.5年,平均1.5年,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7.5±3.5)°,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性完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Ventrofix单棒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1月至2004年5月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12例,发病部位T4~T9,均为相邻二椎体受累,病程10~22个月,平均14.1月,脊柱后凸角14°~32°。,平均24.4。术前常规应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2~4周.纠正贫血。术后持续四联抗痨治疗,链霉素应用3个月后停药,共持续用药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5~3、5h,平均2.8h。手术失血量300~550ml,平均380ml。随诊1.5~5年,平均3.2年,所有病例均治愈,脊椎后凸角平均矫正至8.5°。结论经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单棒Ventrofix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31例采用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12~18月。结果:随访11~38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病灶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界面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改善,平均矫正度数为10.8°;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切口一期愈合29例,1例患者切口二期愈合;1例形成局部窦道术后3个月愈合;5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是治疗胸腰椎结核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术中根据相应病变节段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前入路,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骨缺损明显者选择植骨。术后根据药敏规则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6个月,6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背部疼痛均消失,43例截瘫病人全部恢复正常功能。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时要进行充分有效规律的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较大的椎间骨缺损可以考虑植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的安全性。方法 :全组 16例 ,平均 4 5岁。其中胸椎结核 7例 ,胸腰段结核 5例 ,腰椎结核 4例。采用经胸或腹膜外入路 ,彻底清除病灶 ,髂骨椎间植骨融合 ,同期内固定。应用TSRH 8例 ,Ventrofix 3例 ,Z -plate 5例 ,术后卧床 8周 ,不需支具外固定 ,抗结核治疗 12~ 18月。结果 :平均随访 19个月 ,疗效满意 ,伤口均一期愈合 ,脊柱后凸畸形改善 ,矫正角度 13°;无植骨块松动脱落 ,无内固定器械断裂 ,结核病灶愈合 ,无结核局部复发 ,无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内固定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在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后正中入路与前方、侧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分析不同入路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4~6周。其中单纯后正中手术入路14例,左前侧方入路5例,腹直肌旁入路9例。术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1年~1年半。结果:术后脊髓神经受压症状都有减轻或消失。除1例73岁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脑梗死后遗症,术后1年死亡,其余27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随访1.5~3年,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复查X线提示内固定稳定,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明显脊柱畸形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手术时间、手术创伤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等各方面比较上述手术入路治疗效果。结论:脊柱后柱结核并椎管狭窄、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后入路手术能较好进行椎管内减压并行后路内固定;而中、前柱结核,并伴椎旁脓肿者,行侧方入路或腹直肌旁入路,能很好的清除病灶,重建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8.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1至2008年收治并外科处理的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初治病例232例,术前后凸角度(Cobb 角)<30°者65例,30~60°者147例,>60°者20例.术前Frankel B级13例,C级12例,D级41例,E级166例.手术方法 :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184例行经胸或经胸腹一期前入路手术.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实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1.5年.随访内容包括复发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 23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2例术后伤口不愈,形成窦道,经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135例,气胸或胸腔积液13例,均无需特殊处理.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6年,术后随访时间内结核未见复发,所有66例出现神经损害的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5°,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2°.所有病例病理检测确诊脊柱结核,107例培养出结核杆菌,阳性率46.1%,40例结核杆菌耐药,耐药率37.4%,其中8例结核杆菌耐多药,耐多药率7.5%.结论 对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经胸或经胸腹一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抗痨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应用在腰椎前路手术中.方法 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对52例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术前诊断有腰椎退变性失稳2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腰骶部椎体先天畸形2例,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后翻修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Cage融合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0例.手术间隙均为L4-5或L5-S1间隙,单间隙47例,两间隙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因显露不充分而延长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85 min,失血量平均155 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 d,切口长度平均6.5 cm,术后切口部仅有轻度疼痛,术后住院时间7~10 d.1例术中出现腔静脉分叉处撕裂,2例出现腹膜撕裂,3例出现术后腹胀,5例出现术后低热,男性病例没有出现逆行射精.结论 微创腹膜外入路能很好的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检查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畸形矫正等情况。术后所有病例均常规佩戴腰围严格限制腰椎活动3个月、抗结核治疗9~18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44例,4例术后1~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2例复发,术前平均后凸角11.8°,术后平均后凸角2.4°,平均矫正8.4°。除1例窦道形成继续换药、2例复发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术外,其余47例6个月内均达结核愈合标准,治愈率为94%。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明确,是治疗下腰椎结核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椎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可膨胀脊柱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22例,均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应用JOA评分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复查时X线片和CT观察椎间融合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83 min;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280 mL;术后随访16~40个月,平均34.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7.6分,改善率达75%~100%。复查X线片、CT示椎间高度丢失率为18%(4/22),椎间隙植骨融合率为86%(19/22),无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较小,出血量少,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在腰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2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采用后路术式治疗,B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 C组患者采用前路术式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血沉(ES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obb角和ESR较术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Cobb角和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obb角变化量和ESR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2,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结核均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可作为腰椎结核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治疗下腰椎、骶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7例,平均37岁.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其中L3 1例,L4 4例,L5 3例,L3-4 3例,L4-54例,L5S1,2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关节突及横突间髂骨植骨融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卧床休息8周,不需支具外固定.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疗效满意,结核病灶愈合;下腰椎及骶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件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无结核局部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4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无一例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彻底减压脊髓压迫,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