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活性抑制剂SN50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ischemicalreperfusioninjury,R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IRI组、RIRI+SN50组,每组9只,建立RIRI动物模型,RIRI后6h、24h、72h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RIRI组RIRI6h后视网膜出现组织轻度水肿,少量细胞变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的损伤逐渐加重;RIRI+SN50组视网膜的损伤明显减轻。RIRI后6h视网膜上可见NF-κB阳性表达,经过SN50注射处理后,NF-κB的阳性表达在RIRI后24h明显减弱;经过SN50注射处理后,与RIRI组比较,24h后视网膜的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50对RIR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根皮素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视杆细胞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根皮素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1连续5d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根皮素治疗组予以根皮素100mg?kg-1灌胃,连续12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成模18周后3组小鼠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检查视杆细胞功能,并测量视网膜含糖量以及行HE染色切片测量距离视盘上下方048mm、096mm、1.44mm、1.92mm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检查视杆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糖尿病模型成模后18周糖尿病对照组视网膜含糖量为(142.25±6.92)nmolglucose/mgprotein、根皮素治疗组视网膜含糖量为(97.82±4.12)nmolglucose/mgprotei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9.43±2.17)nmolglucose/mgprotein,但根皮素治疗组视网膜含糖量比糖尿病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发现糖尿病对照组a波及b波振幅为(125.6±19.6)μV、(264.3±21.5)μV,根皮素治疗组为(226.7±23.2)μV、(515.3±36.4)μ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59.3±32.3)μV、(830.8±45.2)μV,但根皮素治疗组比糖尿病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根皮素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下降(628~16.05)%和(20.41~35.38)%,然而根皮素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较糖尿病对照组小鼠厚(661~2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皮素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转运葡萄糖进入视网膜,限制视网膜局部含糖量,从而对光感受器视杆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RIRI)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其在RIRI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法建立RIRI模型。分别在建模后12h、24h、72h、144h处死SD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23和IL-17蛋白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分布情况;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分析各时间点视网膜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规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IL-23和IL-17蛋白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表达极少,而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两者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的细胞浆。Westernblot法检测发现IL-23和IL-17蛋白在RIRI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强,IL-23蛋白在建模后24h表达最强,而IL-17蛋白在建模后72h表达达到最高峰。ELISA法结果显示建模后12h、24h、72h、144h,模型组视网膜IL-23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IL-23和IL-17在RIRI模型SD大鼠视网膜中表达明显增强,IL-23/IL-17通路作为致病因素,通过加重视网膜炎症反应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过氟丙烷对兔眼视觉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中过氟丙烷气体对兔眼电生理和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8只兔眼玻璃体内注入C3F80.3ml,观察了术后d3和d7ERG-b波和视觉层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的振幅以及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结果在注气后d3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ERG)-b波明显降低(P<0.05),d7恢复正常(P>0.05),VEP振幅无明显变化(P>0.05),在d4气体可达到最大膨胀体积,膨胀的气体形成一个占据80%以上玻璃体腔的空腔,玻璃体被压缩成一薄层附于视网膜表面,2只眼晶体轻度混浊,视网膜无明显结构损害。结论玻璃体内注入C3F8可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为进行玻璃体内药物灌注和玻璃体大量积血等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五花血藤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连续3d给予复方五花血藤灌胃,每天2次(总剂量为10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6h、12h、24h、48h与72h各组大鼠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视网膜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后6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高度水肿,内丛状层明显增厚,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空泡变性,但随时间延长病变逐渐减轻。治疗组各时间点视网膜损伤均较模型组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urvivin在再灌注后6h即开始增加,2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survivin各时间点表达均较高(均为P<005)。结论 初步证实复方五花血藤对于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此研究对于临床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24例24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10g?L-1Lucentis0.05mL1次,7d后行局部视网膜光凝。观察联合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13±0.10,治疗后1个月为0.29±0.2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13眼(54.2%)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联合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85±154)μm,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为(383±173)μm(P<0.01)。联合治疗后1环、2环、3环P1波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射后3眼出现结膜下出血,1眼白内障加重。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视网膜局部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快速降低CMT,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检测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测在蓝光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中的敏感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蓝光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分别于照射后1d、3d、7d和14d,以SD—OCT测量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以f-ERG测量各波的反应振幅,分析大鼠外核层厚度与f-ERG各波反应振幅的关系。结果 蓝光照射后1d、3d、7d和14d大鼠平均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依次为(36.54±3.82)μm、(27.07±2.70)μm、(25.37±2.32)μm和(19.54±1.79)μm,与对照组比较,在3d、7d和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92,8.838,9.183,P〈0.05);ERG-a波振幅依次为(268.25±41.12)μv,(178.21±32.70)μv,(153.28±48.23)μv,(144.28±33.57)μv;ERG—b波振幅依次为(608.41±61.61)μv,(489.29±85.94)μv,(463.36±58.47)μv,(390.05±48.94)μv。与对照组相比,各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G-a波:F=a4.239,b9.443,b10.187,b10.872,aP〈0.05,bP〈0.01;ERG-b波:F=a3.976,b10.391,b10.787,b11.320,aP〈0.05,bP〈0.01;)。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与f-ERG各波振幅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ERG-a:r=0.201,0.247,0.338,0.672,P〈0.05;ERG-b:r=0.131,0.278,0.345,0.578,P〈0.05)。结论 蓝光照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f-ERG各波的反应振幅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可较早地反映光照导致视网膜功能受损;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明显变薄,与前者具有明显相关性,两者分别从形态学及功能学共同揭示蓝光照射在活体大鼠视网膜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6d的SD大鼠86只,随机抽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分为4大组,每组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B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24h、48h、3、5、7d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结果ERG正常组a波振幅为(105·4±16·8)μV,b波振幅为(292·6±19·6)μV。模型对照组24h后,a波消失。GB各剂量治疗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2、3、3d,小、中剂量组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5d和7d,大剂量组7d时b波振幅下降为正常的8%。中心视网膜厚度检查: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7d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7·8±2·1)μm,而GB各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5·2±2·7)、(38·3±2·3)、(45·8±2·3)μm。结论GB对MNU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1d及术后1个月行P-VEP、黄斑部OCT检查,观察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的振幅、潜时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后1个月低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8.94±4.65)μV,潜时为(108.25±16.65)ms,与术前1d的振幅(5.66±4.02)μV和潜时(117.85±15.8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高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7.99±2.82)μV,潜时为(106.05±16.05)ms,与术前1d的振幅(6.41±4.06)μV和潜时(110.45±19.9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88.00±77.00)μm,与术前1d的(183.00±82.0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P-VEP的P100波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术前比较,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的振幅升高、潜时缩短;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激光光凝法诱导大鼠高眼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532nm激光光凝小梁网法诱导大鼠左眼高眼压(n=45,右眼为对照眼),评估激光后大鼠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电图的变化;采用Tono-Lab眼压计测量清醒状态下的双眼眼压,每天1次;激光后3周,采用双盲法计数双眼视网膜铺片上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的阳性节细胞数;记录大鼠双眼基线及处死前的视网膜电图。结果 激光后90.70%(39/43眼)的大鼠眼压升高,其中需要第2次激光者占74.42%(32/43眼)。激光后右眼的眼压为(16.13±1.11)mmHg(n=39;1kPa=7.5mmHg);左眼中有28.21%眼(n=11)眼压升高(18.27±2.53)d,其余眼(n=28)眼压升高(7.93±2.40)d,两者的眼压分别为(35.59±4.57)mmHg、(21.56±3.06)mmHg,两者的峰值眼压分别为(63.36±4.23)mmHg、(49.43±7.22)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之间的峰值眼压差为(31.13±8.64)mmHg,累积眼压差为(182.31±140.35)mmHg,左右眼的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激光后3周,两个高眼压组的节细胞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左眼的节细胞丢失率为67.4% ±14.8%,与右眼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左眼视网膜电图明适应b波、PhNR波及暗适应b波的潜伏期与激光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6、0.000),其振幅与激光前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0),而明适应a波的潜伏期、振幅及暗适应a波的潜伏期与激光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8、0.198、0.092)。结论 激光光凝法诱导大鼠眼压升高成功率较高,但持续时间有限,峰值眼压过高,且需重复激光,高眼压引起的节细胞丢失率高,视网膜电图提示视网膜损伤主要累及双极细胞及节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Ad-PEDF)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电流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Ad-CMV组,缺血再灌注+Ad-PEDF组,以前房加压的方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Ad-CMV组,缺血再灌注+Ad-PEDF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d-CMV或Ad-PEDF1μL(滴度3.8×109/PFU),每组按照时间点12,24,72,168h分为4亚组,以ERG分别测量双眼各时期ERGb波、Ops波波幅。结果:缺血再灌注后ERGb及Ops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在各时间点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缺血再灌注组ERGb波及Ops波幅24h降低最为明显,与缺血12,72,168h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AD-PEDF能够明显促进ERGb波及Ops波幅恢复,与缺血组、缺血再灌注+AD-CMV在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玻璃体腔注射能够促进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从Toll样受体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TLR4/Caspase-8)通路探讨其机制,为CUR治疗RIRI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SPF级健康无眼疾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Sham组(n=10)、RIRI组(n=35)、RIRI+TLR4抑制剂(TAK-242)组(n=11)、RIRI+CUR组(n=35)及RIRI+CUR+TAK-242组(n=11),其中,Sham组、RIRI组及RIRI+CUR组根据建模后时间不同分为建模后6 h、12 h、24 h、72 h及7 d组。采用前房高眼压灌注法建立RIRI模型为RIRI组,Sham组不做特殊处理,RIRI+TAK-242组、RIRI+CUR组、RIRI+CUR+TAK-242组分别于建模前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建模后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中IL-1β+、TLR4+ Caspase-8+细胞数;建模后12 h, W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表达情况,以及雌二醇对SDF-1的表达及调控作用,研究雌二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升高大鼠眼压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6h、12h、24 h)视网膜SDF-1表达情况;腹腔注射雌二醇后观察雌二醇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DF-1表达的影响;并且应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研究雌激素受体对雌二醇诱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SDF-1的影响.结果 SDF-1 mRNA和蛋白在缺血-再灌注6h组、缺血-再灌注12h组和缺血-再灌注24 h组表达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在缺血-再灌注12h组SDF-1表达达高峰.雌二醇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缺血-再灌注+雌二醇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缺血-再灌注+雌二醇组相比较,缺血-再灌注+雌二醇+ICI182-780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雌二醇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可导致细胞凋亡,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基因有关,探讨药物对RIRI后视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Nogo-A在大鼠RIRI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Nogo受体竞争性拮抗剂NEP1-40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RIRI组和NEP1-40组,RIRI组及NEP1-40组大鼠分别用前房升高眼压的方法升高眼压至大鼠视网膜苍白,持续60 min,然后恢复眼压至视网膜色泽恢复,制作RIRI大鼠模型.术后6h、12 h及1、2、3、7d用过量的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制备视网膜标本.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ogo-A蛋白的表达,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半定量检测Nogo-A 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正常;RIRI组大鼠视网膜再灌注12h后可见少量视网膜细胞器的线粒体嵴异常及空泡化,再灌注后1 ~2d可见凋亡小体;NEP1-40组视网膜的视细胞外节膜盘略疏松,部分线粒体嵴短小,空泡化,未见凋亡小体,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轻于RIRI组.TUNEL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h,并逐渐递增,再灌注后1d凋亡细胞数目达高峰,2d后开始下降,但再灌注后3d仍可见TUNEL阳性细胞.NEP1-40组各时间点间凋亡细胞数目较RIRI组明显减少.正常组、RIRI组和NEP1-40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细胞A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0.850,P=0.000;F时间=34.309,P=0.000),其中RIRI组和NEP1-40组大鼠视网膜细胞AI明显高于正常组,而NEP1-40组AI明显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go-A蛋白及其mRNA主要表达于RIRI后的视网膜,再灌注后6h大鼠视网膜中Nogo-A蛋白及其mRNA均开始增加,至再灌注id时表达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但再灌注后7d仍有表达.3个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Nogo-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4.139,P=0.000; F时间=21.772,P=0.000),Nogo-A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3.889,P=0.000;F时间=6.349,P=0.000),NEP 1-40组和RIRI组大鼠视网膜中Nogo-A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NEP1-40组大鼠视网膜中Nogo-A蛋白及其m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go-A可促进RIRI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NEP1-40能抑制Nogo-A的表达,从而减少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对RIRI后的视网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与尾静脉注射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两种给药途径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组织病理学、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无眼疾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6)、RIRI腹腔组(n=12)、RIRI静脉组(n=12)、NAS腹腔组(n=12)和NAS静脉组(n=12),后四组采用升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NAS腹腔组、NAS静脉组于建模前30 min分别经腹腔、尾静脉注射NAS(10 mg·kg^-1),RIRI腹腔组、RIRI静脉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经腹腔、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RIRI后24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活性Caspase-3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各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RIRI后7 d,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规则;RIRI后7 d,RIRI腹腔组与RIRI静脉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稀疏、紊乱,形态不规则,视网膜内层厚度变薄;NAS腹腔组视网膜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较规整;NAS静脉组视网膜各层形态及细胞排列均趋于正常。NAS静脉组视网膜内层厚度(91.67±1.43)μm显著高于NAS腹腔组(87.80±1.33)μm、RIRI腹腔组(82.37±1.09)μm和RIRI静脉组(82.81±0.90)μ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NAS静脉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616.90±79.51)个·mm^-2显著高于NAS腹腔组(529.25±92.05)个·mm^-2、RIRI静脉组(434.42±87.17)个·mm^-2、RIRI腹腔组(390.72±72.12)个·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RIRI后24 h,NAS静脉组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145.01±22.54)个·mm^-2少于NAS腹腔组(221.34±30.84)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RIRI静脉组(380.54±41.25)个·mm^-2和RIRI腹腔组(387.79±26.72)个·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染色结果示,RIRI后24 h,NAS静脉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1468.03±128.40)个·mm^-2少于NAS腹腔组(1968.96±254.98)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RIRI静脉组(2122.77±165.76)个·mm^-2和RIRI腹腔组(2140.53±177.96)个·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腹腔及静脉注射NAS治疗均可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从而减轻RIRI大鼠视网膜损伤,且静脉注射给药的疗效优于腹腔给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活性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6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30只)与药物组(30只),药物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5 mg·kg-1NAS,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缺血再灌注组与药物组按RIRI后时间,分为6h、12 h、24 h、48 h、72 h五个亚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活性Caspase-3、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各层细胞排列紧密;缺血再灌注组大鼠RIRI后6h、12 h视网膜各层高度水肿,24h后水肿逐渐减轻,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分布较紊乱,随着时间延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片缺失;药物组6h、12h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水肿明显减轻,24h、48 h、72h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排列规整,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减轻.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灌注后6h开始表达增加,阳性细胞数为(561.15±37.19)个·mm-2,24 h达到较高水平,阳性细胞数为(1522.61±84.36)个·mm-2,随后逐渐下降,药物组视网膜各时间点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量Bcl-2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RIRI后6 h Bcl-2阳性细胞开始下降,12h后继续减少,24h降至较低水平;药物组各时间点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几乎未见Bax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RIRI后6h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可见Bax阳性细胞,24h达到较高水平,48 h开始下降;药物组各时间点Bax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促进RIRI大鼠视网膜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降低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RCS—rdy-P’大鼠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发生视网膜色素变性(RP),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视网膜电图(ERG)改变可为该模型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目的观察RCS—rdy-P’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ERG变化,研究ERG随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环形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分别记录生后21、32、37、45、60d的RCS-rdy-P’大鼠的系列暗适应ERG,每个年龄组6只鼠。取相同时间点及数量的同种系正常的RCS-rdy-P’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暗适应不同时间的ERG对比采用RCS-rdy+P’生后60d大鼠共9只,每组3只。结果在刺激光强、刺激频率、体温相同的情况下,RCS-rdy-P’大鼠ERGb波振幅与暗适应时间有关,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b波振幅增加,当暗适应时间超过12h时,即使暗适应时间增加,b波振幅不再增长,说明暗适应超过12h可以得到RCS-rdy+-P’大鼠一个较为稳定的ERG波形。与RCS—rdy+一P’大鼠比较,RCS—rdy-P’大鼠在生后21d时ERG已出现a波、b波振幅的下降,同时隐含时明显延长,以a波改变为主。随着RCS—rdy-P’大鼠年龄增长及RP的进展,ERGa波、b波振幅进一步下降,隐含时延长,RCS—rdy-P’大鼠生后60d时,其ERG反应记录不到。对照组大鼠在21d时,ERG的a波、b波均振幅较低;生后32d时RCS—rdy-P’大鼠b波振幅增加,但隐含时缩短;到生后45d仅小幅增加,45~60d再次出现b波振幅显著增加,隐含时缩短。结论RCS—rdy一一P’大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视网膜功能的变化,其暗适应ERG改变符合RP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共同的病理损伤过程,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神经纤维变性是RIRI最终的共同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该通路与RIRI病理过程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RIRI过程中被激活的时程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正常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RIRI 6 h、12h、24 h和48 h组,大鼠的一侧眼采用前房生理盐水灌注法升高眼压以建立RIRI模型,正常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眼压升高至110 mmHg(1 mmHg=0.133 kPa)并能持续60 min视为造模成功.分别于造模后6、12、24和48 h处死大鼠并摘除大鼠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STAT3 mRNA和JAK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JAK2和STAT3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内核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呈黄色染色,RIRI模型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呈棕黄色染色.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735、96.625,均P<0.01),RIRI后各时间点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IRI 12 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达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AK2:t=4.308、5.559、5.315、4.726,均P<0.01;STAT3:=5.047、7.843、6.281、4.887,均P<0.01).RIRI模型眼视网膜内层增厚、组织疏松,可见细胞空泡样变性及RGCs数量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239、129.539,均P<0.01),RIRI 6、12、24和48 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意义(JAK2mRNA:t=3.504、5.102、4.679、4.213,均P<0.01;STAT3 mRNA:t=6.541、8.787、5.693、5.898,均P<0.01).结论 RIRI模型鼠视网膜形态发生病理改变,RGCs数量减少,同时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表达上调,RIRI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的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形态损伤趋势一致,提示JAK-STAT通路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枸杞多糖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丽  文峰  孙祖华 《眼科》2009,18(4):229-233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视网膜光损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设计实验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SD大鼠60只,每组10只。方法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未治疗组于光照前、光照后1天、6天及14天行暗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检查完后取每组大鼠眼球上方中央部视网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于光照前24h及0.5h腹腔注射LBP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LBP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光照后1天行暗视闪光ERG,后取眼球上方中央部视网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ERGb波振幅,视网膜形态学。结果在未治疗组,光照后各时间点标本与正常组对比ERGb波振幅明显下降,第1天降至29.97%,而第6天、第14天b波振幅无继续下降。第1天标本组织形态学显示其损伤最严重,第6天、第14天标本形态上则慢慢恢复。LBP治疗组,ERGb波振幅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视网膜形态学未见明显凋亡改变。结论LBP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具有防护作用。(眼科,2009,18:229-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