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每组 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8周时全部处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 1在早期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 结果 8周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视网膜中MCP 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 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 8周时DM大鼠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均可见MCP 1阳性着染细胞。 结论 MCP 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m-1,MCP-1)在不同病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探讨MCP-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6只和糖尿病造模组(DM组)48只,DM组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DM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2只.到各时间点后处死,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造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非常微弱,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MCP-1蛋白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到12周时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各层均无MCP-1表达,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面血管即有MCP-1阳性细胞表达,以后随病程延长而表达增多.结论 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江雪丰  顾欢  周希瑗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31-934
目的 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正常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3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其中3只于造模后1个月血糖恢复正常作为血糖恢复组,余27只随机分成3组:糖尿病1月组(D1组)、糖尿病2月组(D2组)和糖尿病3月组(D3组),每组各9只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P-1蛋白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血糖恢复组、D1组和D2组视网膜各层排列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D3组表现为视网膜内血管不均匀并膨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内界膜增厚,内丛状层有肿胀.各观察时间点血糖恢复组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阳性着色的积分光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I组、D2组和D3组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阳性着色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1.50 3.02、19.58±2.70和15.93±2.41,均较正常对照组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26.34±3.40、25.38±3.20和25.91 ±3.3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SP-1蛋白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与病程有关,提示TSP-1表达不足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定期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GB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NGB分布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结论 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NGB可能在糖尿病状态下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供氧,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缺氧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曹丹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32-536
TGF-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Smads蛋白是TGF-β受体的胞内激酶底物,介导了TGF-β的胞内转导。我们综述了近年来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TGF-β/Smads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从而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D大鼠视网膜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的分布及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血管渗透性及Cx43表达变化.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糖尿病组(n=9)和正常对照组(n=9).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伊文思蓝测量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x43的分布,结合镜下Image 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Cx43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标准化伊文思蓝含量为(25.43±3.45)ng·mg-1,与正常对照组(12.57±2.11)ng·m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在SD大鼠视网膜主要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色素上皮全层,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Cx43阳性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值(0.12±0.03)与正常对照组(0.23±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月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Cx43表达下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下调,可能参与了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重功效的生物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等。TGF-β信号通路介导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与细胞外基质(ECM)过量积累导致视网膜组织收缩和功能受损。各种细胞因子信号参与视网膜组织中的纤维化反应,但TGF-β是影响视网膜纤维化疾病发病最关键的因子。就眼睛而言,角膜混浊、黄斑下纤维化和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等病理性纤维性疾病导致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视力受损和失明,这仍然是眼科临床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主要领域之一。故本文主要阐述TGF-β在增殖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分子靶点,为新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静如  盖春柳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23-1125,1129
目的 观察硫氧还蛋白( thioredoxin,Trx)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部位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DM模型;对照组(NC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在注射后4周、8周、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x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视网膜Trx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C组与DM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有Trx阳性表达,表达位于细胞浆.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有Trx mRNA的表达;与NC组相比,DM组各时间点TrxmRNA表达下降,4周时DM组Tr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2±0.03,约为NC组(1.00±0.03)的0.42倍;8周时DM组Tr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7±0.04,约为NC组(1.00±0.03)的0.57倍;12周时DM组Tr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82±0.08,约为NC组(1.00±0.07)的0.8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组视网膜组织Trx mRNA在4~12周表达逐渐升高,至第12周时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第4周与第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Trx mRNA表达下降,说明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使得Trx mRNA表达量下降.随着DM病程的延长,视网膜Trx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这可能是Trx系统功能下降、自由基增多引起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变化,揭示GLUT1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鼠龄为12周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选取4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实验中4只因严重感染而死),另取40只作为对照组注射同等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大鼠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12周、16周(每周9只大鼠)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取同时期对照组(每周10只)大鼠做相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GLUT1蛋白表达,利用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糖尿病组16周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排列极其紊乱,但未见出血,视网膜内核层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糖尿病组GLUT1表达较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阳性染色颗粒均明显增加。糖尿病组视网膜GLUT1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在4周(63.9033±42.2453)、8周(96.3691±18.6972)、12周(102.0028±23.9989)、16周(130.4087±72.7451)依次有所增强,其中8周和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发出的大血管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糖尿病组大鼠16周视网膜出现视盘周围血管灌注降低,周边部部分毛细血管迂曲及血管闭塞。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LUT1表达增强,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出现明显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时,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PDR将其分为PDR组和NPDR组,分别纳入75例和85例患者,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PDR组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或对照组(P〈0.05),P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NPDR组(P〈0.05);PDR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组或对照组(P〈0.05),而NPDR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的升高与PDR发病具有相关性,这两个指标可作为提示PDR发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 high l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STZ 60l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1、2和4lo时处死大鼠,摘取视网膜,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荧光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 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HMGB1和NF-κB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密度减低,可见微血管病变,以及内、外核层变薄和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荧光血管造影见周边毛细血管迂曲,可见血管闭塞及无灌注区;Western Blot 检测HMGB1和NF-κB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
  结论:HMGB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增加, HMGB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转化生长因子β2 mRNA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 ,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调控失常有关[1]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 ,TGF β)就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调节因子 ,它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也可促进新生血管管腔形成 ,并趋化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2 ] 。迄今未见对DR不同时期的TGF β2 表达进行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应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 ,动态观察视网膜中T…  相似文献   

13.
吴雅臻  李漫丽  金燕  戚卉 《眼科研究》2008,26(4):262-265
目的 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3、6、9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STZ 6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分批处死,每只大鼠左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ip的表达,右眼半定量RT桺CR方法 检测bip mRNA的表达.结果 bip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糖尿病3个月组bip在各层的表达量升高,6个月组表达最高.结论 bip参与了DR的发病机制,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的应激能力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ms,DM)视网膜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索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性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im治疗组(Sim组)、DM生理盐水组(DM组).腹腔注射STZ建立DM模型,成模后Sim组予以Sim灌胃(20 mg·kg-1·d-1),DM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5周、8周处死动物.用伊凡思蓝方法 检测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2周、5周和8周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DM组伊凡思蓝含量分别为(21.68±3.70)μg·g-1、(25.34±4.40)μg·g-1、(29.78±4.30)μg·g-1,Sim能够改变这种变化,Sim组伊凡思蓝含量分别为(16.45±5.20)μg·g-1、(19.28±4.10)μg·g-1、(23.23±4.60)μg·g-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视网膜β-catenin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外界膜、外核层、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内界膜.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STZ诱导的DM大鼠视网膜β-catenin表达量显著增加,DM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i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Z诱导的DM大鼠β-catenin表达量增加,Sim可显著抑制这种改变,改善DM大鼠视网膜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而阐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标本,将糖尿病患者依据视网膜受累程度分为2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组,根据眼底改变又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组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组。分别用ELISA检测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的TGF-β1 和TGF-β2,Westernblot检测血浆中TGF-β1、TGF-β2、Smad3和p-Smad3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各组TGF-β1 和TGF-β2分泌量和TGF-β1、TGF-β2、p-Smad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NDR组比较,DR各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PDR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NPDR组(均为P<0.05)。结论 TGF-β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DR的发生,可能是介导PDR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骨形成蛋白(BMPs)在DR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2].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TGF-s)成员中最大一的类,通过与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的结合实现细胞外信号的跨膜传递.BMPR可分为BMPR-Ⅰ型和BMPR-Ⅰ型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大鼠糖尿病早期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4只)和糖尿病造模动物组(DM组,86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取成模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8只.到上述各时间点后分别取DM组大鼠6只和NC组大鼠2只并处死,免疫印记法观察NF-κB蛋白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和血管的表达.结果 NC组正常大鼠视网膜中NF-κB p65的蛋白质水平非常低,为17.72±8.57,DM组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NF-κB p65蛋白质表达为38.45±12.37,并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4周时的免疫印记反应强度最高为89.41±19.79,各时间点蛋白质表达比NC组明显增强(均为Jp<0.01).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层血管即散在出现NF-κB阳性染色颗粒,4周时在视网膜内核层及内核层血管均出现NF-κB阳性染色细胞,为胞核染色,并随着病程的延长,12周时在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内核层血管和外丛状层均出现大量阳性染色细胞;NC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没有NF-κB表达.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血管壁出现散在NF-κB阳性染色颗粒,以后随病程延长,NF-κ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12周时最多,以后保持不变.结论 NF-κB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成模后第1,3,6mo时测定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和iNOS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iNOS表达在糖尿病各组均升高,6mo时明显增强(P<0.05);(2)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糖尿病模型1mo时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mo时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iNO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增强,推断iNO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diabetes,DR)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改变,探讨导致这种改变的发生机制。 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1、2、3个月糖尿病大鼠组和对照组大鼠视网膜G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即早基因(c-Jun)的表达变化。另外分别将0、100、500、1000 ng/ml IL-1β注入4组正常大鼠玻璃体腔中,24 h后采用同样方法检测视网膜GS和c-Jun表达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和1、2个月糖尿病大鼠组视网膜GS表达无明显改变,3个月糖尿病大鼠组GS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1);对照组中IL-1β、c-Jun只有极低表达,糖尿病大鼠1至3个月时IL-1β、c-Jun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玻璃体腔注射500、1000 ng/ml IL-1β可以使GS表达明显下调;注射100 ng/ml IL-1β就可以使c-Jun表达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免疫相关因子IL-1β可使GS表达下降,其机制可能为IL-1β激活了c-Jun途径而影响GS的表达。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60-26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槲皮素干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 清洁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动物组,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导升明组,槲皮素组.治疗20周.观察糖尿病大鼠一般情况变化,视网膜血管铺片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E)和周细胞数(P),并计算E/P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ELISA法检测玻璃体内MCP-1浓度.结果 20周时,与糖尿病阴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体重明显增加,周细胞数明显增多,E/P值明显降低.与导升明阳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体重、周细胞数和E/P值无明显差异.20周时,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未见MCP-1阳性细胞表达糖尿病组走形迂曲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上有大量MCP-1阳性细胞表达,而槲皮素和导升明组视煳膜血管铺片MCP-1表达情况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别.20周时,正常大鼠玻璃体内存在少量MCP-1,糖尿病组、导升明组和槲皮素组大鼠玻璃体内含有大量MCP-1,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槲皮素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不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MCP-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