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加入WTO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克莎 《上海医药》2002,23(7):290-291
医药工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加入WTO之后,市场保护程度发生很大变化,我国医药工业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根据中美协议及中欧协议的有关条款,加入WTO之后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1)降低进口关税。从2000年至2003年1月1日,医药品进口关税由9.6%降低到4.2%,其中大宗进口药品关税由14%降低到6%;医疗器械进口关税由9.9%降低到4.7%。(2)取  相似文献   

3.
1997年以来,上海市医药管理部门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拆除围墙”的号召,积极支持医药企业的资产重组,大力促进新的资本、新的技术进入医药行业,使上海医药行业出现了新一轮行业进入的热潮。除了国外的跨国医药公司继续进军上海医药行业之外,以上海家化与新黄浦集团为代表的轻工、房地产、化工、钢铁等国有资本开始在医药行业投资,以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加快了拓展医药行业的步伐,以广东丽珠集团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是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医药科技刊物。《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是我国医药工业领域中办刊历史最长的医药期刊。自1970年11月  相似文献   

5.
钟倩 《上海医药》2012,33(1):36-41
企业是行业的细胞,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家企业.当把目光聚焦到2010年医药工业领域(化学制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装备等7大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家企业(以下简称"医药百家"),这个以1.29%的数量而占工业总产值24.9%的群体是一个可以反映我国医药工业现实水平的群体,是一个将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推进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群体,体现了整个医药工业的运行趋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主体,是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6.
陈以桢  干荣富 《上海医药》2007,28(4):162-166
2006年我国医药经济处于宏观经济调整的第二周期,专项整治医药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药品继续进行调价、药品招投标的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推动医药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抚今追昔,我们相信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会涉及到整个医疗和药品体系的变革。本文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与SFDA南方医药经济所的最新统计数据,对我国的医药工业,尤其是上海的医药工业做一个统计与分析,希望能给上海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士作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7.
(一)20年的奋斗历程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于1988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历程。1987年,在当时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牵头,国内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如华药、东药、哈药、新华、北药、天药等和地区协会如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等的支持发起下,于江苏昆山召开了第一次成立协会的筹备会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是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医药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是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医药科技刊物。《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是我国医药工业领域中办刊历史最长的医药期刊。自1970年11月创刊以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始终以报道我国医药工业和科研中的成果和经验为宗旨,刊载了大量反映中国医药工业发展水平的论文和论著,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同时密切关注国际上制药技术的发展新动向,刊  相似文献   

11.
危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85-786
剖析医药行业人才流动原因。利用物理学电势差原理,从宏观势差效应、组织势差效应、个人势差效应三个方面剖析人才流动原因。从势差效应看医药行业人才流动现象,符合现有医药行业人才流动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提供一个制药企业工艺技术分析模板,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等测度方法,对我国2003-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三方面指标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得出:我国各省医药制造业的绝对差异在逐年扩大,而相对差异在总体上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是构成总差异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比东、中部地区要小。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要求逐步提高.本文介绍了医药行业自动化的现状,并未来自动化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总结了医药企业自动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药用辅料行业健康发展,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国药品辅料的发展,结合目前国内药用辅料标准收载及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对辅料的要求,分析辅料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结果与结论: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提高药用辅料标准,加强辅料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是确保药用辅料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韦冠 《中国药事》2010,24(2):124-126
目的对我国医药行业委托加工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通过对我国医药行业委托加工的范围、规模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药行业委托加工的国内国际政策环境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委托加工相关政策应进行改革,如放宽对委托方的资格限制,进一步放开对外药品委托加工,促进制剂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19):2597-2600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产业的现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对我国2004-2012年的医药产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产业市场结构的特点是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有增大的趋势;新产品产值率近年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行业市场行为的特点是企业定价能力较弱,2 400多种药品定价受到政府监控;企业药品广告投放增加,仅2013年通过网络平台投放的广告就达6.3亿元;医药行业并购活跃,2013年公开的医药行业并购达43宗;企业研发支出逐年增加,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在2012年分别达9 580件和10 073件。市场绩效的特点表现为销售利润率逐年增长,2012年达11%;新产品产值率也连续几年增长,到201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68%,但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未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需通过战略并购提升产业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注重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监管,推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王淑玲  王恕 《中国药房》2005,16(16):1211-1212
目的:探析医药企业的善因营销策略。方法:介绍善因营销理念,并结合实例对善因营销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医药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公益项目实施善因营销,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上海医药》2006,27(2):60-61
为深入贯彻上海市委“科教兴市”和“科技兴企”的要求,推进上海医药行业名牌战略,提升本市医药行业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在市经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领导下,协会自1998年起每年开展推荐市名牌产品,自2001年起每年开展“上海医药行业名优产品”评选工作。2005年又对自愿申报的40家企业102个产品按“上海医药行业名优产品评选办法”的条件进行初筛,再经行业专家组评审,并通过媒体、网站、简报公开公示,听取评议意见,最后于2005年12月26日经上海医药行业名优产品审定委员会审定现予以公布(名单排列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