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improved fuzzy C-means,IFCM)聚类算法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检测算法,以实现对眼底图像中硬性渗出的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FCM算法对由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提供的120幅彩色眼底图像进行粗分割以获取硬性渗出候选区域;其次,利用Logistic回归对候选区域提取出的特征进行选择,并利用候选区域的优化特征集及相应判定结果建立SVM分类器,实现眼底图像中硬性渗出的自动检测;最后利用该方法对65幅眼底图像进行硬性渗出自动检测。结果硬性渗出自动检测得到的病灶区域水平灵敏度96.47%,阳性预测值90.13%;图像水平灵敏度100%,特异性95.00%,准确率98.46%;平均一幅图像处理时间4.56 s。结论利用改进的FCM算法与识别率较高的SVM分类器相结合的方法能够高效自动地识别出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  相似文献   

2.
眼底微动脉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期的症状,准确检测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相位一致性模型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相位一致性模型获取微动脉瘤候选者,然后通过构建灰度剖面图去除图像中血管片段等无关信息,从而筛选出真正的微动脉瘤。通过对ROC网站提供的50幅眼底图像进行实验,在图像水平上实现了灵敏度94%、特异性100%、准确率96%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不敏感,能够高效自动地检测出彩色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自动筛查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快速FCM(IFFCM)及SVM的糖网白色病灶自动检测算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快速FCM算法,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粗分割获取糖网白色病灶候选区域,由于该算法将中值滤波添加到FCM算法的准则函数中,同时利用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对FCM进行聚类中心初始化,使得该算法克服了传统FCM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以及对噪声敏感的缺点;其次,采用两层级联分类结构的SVM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即先利用SVM根据候选区域的特征集将白色病灶提取出来,再利用SVM根据另外的特征集将白色病灶中的硬性渗出与棉绒斑区分开,从而实现眼底图像中糖网白色病灶的自动检测.利用该方法对65幅眼底图像进行糖网白色病灶的自动检测,得到图像水平灵敏度100%,特异性95.0%,准确率98.46%;病灶区域水平(硬性渗出/棉绒斑)灵敏度96.42%/97.15%,阳性预测值90.03%/91.18%;平均一幅图像处理时间35.56 s.结果表明:将改进的快速FCM算法所提供的良好粗分割结果与识别率较高的分类器SVM相结合,使得对糖网白色病灶的自动检测结果较优,即该算法能够高效地自动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糖网白色病灶.  相似文献   

4.
洪伟 《解剖学研究》2014,(6):457-459
目的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对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免散瞳眼底照相发现的32例46只眼的可疑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诊断结果的一致率。结果 28例41只眼的眼底照相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9.13%。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简便快捷,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眼底图像中硬性渗出物(hard exudates,HE)的亮度与边缘特征,提出一种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与形态学重构相结合的HE自动检测方法,以解决目前算法灵敏度低、检测结果中视盘和血管的干扰等问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自动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检测算法包括4个步骤。步骤一,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RGB通道选取、基于形态学的图像对比度增强。步骤二,视网膜图像关键结构的消除,利用基于Gabor滤波的血管分割方法,消除血管边缘对HE检测的影响。将本文视杯分割算法应用在眼底图像红色通道上实现视盘自动分割,消除视盘及其边缘对HE检测的影响。步骤三,利用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形态学重构方法对HE进行提取。步骤四,基于形态学的图像后处理,消除眼底图像边缘部分假阳性区域。最后利用该算法测试公开数据库中的40幅图像(35幅HE病变图像,5幅正常图像)。结果该算法对基于病变的灵敏性(sensitivity,SE)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93.18%和79.26%,基于图像的灵敏性、特异性(specificity,SP)和准确率(accuracy,ACC)分别为97.14%、80.00%和95.00%。结论与其他方法对比,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与形态学重构相结合的HE自动检测算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灰度检测和形态学重构的出血点(hemorrhages,HA)自动检测算法,以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眼底图像的质量和灵敏度。方法 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灰度阈值分割,保留并提取出HA和血管特征,再利用形态学方法去除血管并消除图像边缘假阳性区域,形成新算法。用新算法测试公开数据库DIARETED1中的50幅图像(45幅HA病变图像,5幅正常图像),与专家人工判断结果进行比对验证。结果 该算法的灵敏度(sensitivity, SE)和特异性(specificity, SP)分别为93.33%和80.00%。结论 该算法可提升眼底图像质量和灵敏度,在不借助医生经验的条件下完成快速判定,很大程度提高了筛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视盘作为眼底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自动检测方法在眼底病变图像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的方法,有效地提取眼底图像中的局部亮度区域;结合视盘区域的局部血管特征,选择定位出正确的视盘感兴趣区域;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区域主动轮廓模型,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视盘轮廓。对开放的STARE数据库上的81幅眼底图像进行测试,其中含31幅正常和50幅病变图像(含严重病理图像),用该方法正确检测出视盘73幅,准确率约为90.1%。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大块亮斑病灶对视盘检测的影响,且仅需提取粗血管,计算较为简单,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心线提取的视网膜血管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估计眼底图像中的血管中心线和血管宽度是眼底血管疾病量化和可视化诊断的先决条件。在深入研究眼底图像和视网膜血管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中心线提取的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该算法以离散高斯核函数的偏微分为模板卷积图像,利用血管的微分几何特征定位血管中心线,并测量血管宽度。本方法的血管分割精度达到亚像素级,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直接计算血管宽度的问题,且在速度方面有较大提高。应用本算法对各类眼底图像进行了血管分割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眼底血管分割和中心线提取。  相似文献   

9.
在眼底图像分割效果的评价中,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只考虑像素点重合而未考虑视网膜血管拓扑结构的不足,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和细化算法得到血管的拓扑结构,然后统计并分析视网膜血管区域3个特征参数的分布情况,即以互信息、相关系数和节点率来获得基于拓扑结构的眼底图像分割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实验数据取自STARE公开数据库中专家手工分割及其腐蚀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互信息、相关系数和节点率这三个特征参数可以从拓扑结构的角度来评价眼底图像视网膜血管的分割效果,且算法复杂程度较低,该方法对眼底图像视网膜血管分割评价方法的补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具有病变的眼底图像,血管结构不够清晰,采用基于血管分割和血管分支点、交叉点等眼底图像配准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变特征的眼底图像配准方法。提取眼底图像的尺度不变特征(SIFT)作为特征点,提出双边或的Best-Bin-First(BBF)算法进行特征点匹配,并根据特征点具有旋转不变性的方向特征和空间斜率及空间距离等几何特性的一致性检测去除误匹配,精化匹配特征,利用得到的匹配特征进行M估计得到眼底图像的变换关系。通过对不同程度病变的眼底图像数据进行配准实验,观察配准结果,对比匹配特征的正确匹配数量和分析衡量配准精度的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良好的细节对齐,保留了足够的正确匹配对,对实验的病变眼底图像配准成功后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且浮动于0.5左右,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