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评估心脏瓣膜病围术期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本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1周—术后1月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52例,均用床边心电监测,一旦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予β-受体阻滞剂静脉注射,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变化,重视用药护理。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5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配合良好的护理和监测可使药物疗效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2.
1996 - 0 5~ 2 0 0 2 - 0 7,笔者接诊或会诊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2 8例 ,有 2 1例静脉注射异搏定而及时终止室速发作 ,7例未转复者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复律转复。部分应用异搏定转复者在以后长期随访中 ,口服该药维持治疗 ,室速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未再发作 ,现予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室速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 15~ 4 2岁(平均 2 6岁 ) ,均为心动过速发作急诊就医或入院患者 ,经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彩超等检查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血电解质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3.
长Q-T间期综合症也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由于心室动作电位复极时间延长导致心电性的疾病,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快或慢的心律失常。快的心律失常常为尖端扭转性室速,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治疗上以β受体阻滞剂或左心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最为常用,但有部分患者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临床表现的心动过缓,β受体阻滞剂禁忌。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可以考虑行起搏器治疗,预防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作,其原理是提高心室率,增加复极钾电流,从而缩短Q-T间歇,也可以起搏器术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及时使用β受体阻滞药能有效降低接受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后的再梗死与复发性胸痛,据悉尚可降低继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作者特就后者进行了分析。 研究对象为在美国住院应用t-PA溶栓治疗的60 329例AMI患者,其中23 749例无禁忌证者于入院24小时内使用了β受体阻滞药,CT检查结果显示继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仅为0.67%(158例);而未用β受体阻滞药的36 580例继发颅内出血率为 1.0%(38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药后颅内出血发…  相似文献   

5.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指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目前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β受体阻滞剂、起搏器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等.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共收治该类患者4例,均实施左侧颈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通过对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5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方法通过静脉给药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后的严密观察,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时纠正心律失常,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救成功率。结果 7例经过上述方法后自动转律,48例经过药物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另外5例由于反复发作多次,而且持续时间长,用药次数多,恢复慢而选择住院治疗。结论严密观察和护理,保持静脉通畅,准确用药,作好抢救准备,室上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长QT综合征(long QT 8yndrome,LQTS)的治疗方法.方法:小儿先天性LQTS 9例,获得性LQTS10例.13例出现晕厥及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 de points,Tdp)发作.先天性LQTS中7例Tdp发作呈肾上腺能依赖性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其中2例药物治疗无效者予安装永久起搏器后;2例Tdp发作呈间隙依赖性者给予美西律治疗.继发性LQTS予以去除诱因,合并晕厥者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继发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者予以安装起搏器并联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结果:1例失访,其余病例随访2~62个月,均无尖端扭转性室速及晕厥发作,6例先天性LQTs及10例继发性LQTS病例QT间期恢复正常.结论:小儿LQTS病例应用药物或联合起搏治疗效果良好.高危先天性LQTS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继发性LQTS病例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疾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血药浓度监测下癫痫的多药改为单药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血药浓度监测下由多药改为单药治疗癫痫的疗铲。方法 监测30例血药浓度,所有患者均出现1种以上血药浓度不足或过量,经减药或单用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结果 8例发作消失,7例发作减少75%以上,4例减少发作50%以上;6例发作频率无变化,但发作程度减轻;5例发作频率增加,拒绝减药治疗。结论 单药应用效果满意,但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在电击抵抗性室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电击抵抗性室颤(shock-resistantventricularfibrillation)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2例电击抵抗性室颤患者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5例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均抢救成功。7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3例成功,4例死亡。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电击抵抗性室颤有效,但需要较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护理过程,对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病情均有好转,其中5例出院,4例转院继续治疗.结论 对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枢性通气功能障碍、围手术期护理、用药、心理等方面实施整体护理,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患者发生心室电风暴慢室性心动过速(慢室速,150~180/min)时合理的ICD工作模式的参数设置。方法对我院ICD植入以心室电风暴慢室速急诊入院的11例常规予抗室速药物治疗,慢室速的治疗工作模式均随机选择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的短阵快速起搏(BURST)5次后不转复即予体内电击(SHOCK)治疗(B5方案)和BURST 1次后不转复即予低能量SHOCK治疗(S1方案)。B5方案和S1方案,每种方案工作24 h,然后轮换,观察2周内慢室速总发作次数,B5方案和S1方案的总工作次数、复律成功率、室速治疗开始到成功的时间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本组共记录188 d,其中B5方案、S1方案各94 d。ICD共检测到慢室速204次,其中室速监测未治疗(VT-monitored)82次(有3次事件在ATP治疗前自行终止),室速监测并治疗122次(治疗应用B5方案65次,S1方案57次)。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B5方案和S1方案的转复成功率和SHOCK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5方案总ICD治疗时间较S1方案明显增加(P0.01)。结论 ICD植入发生心室电风暴慢室速患者ICD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切忌盲目追求反复的抗心动过速起搏无痛治疗,以降低诱发心功能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的心脏不良反应,以及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精神分裂症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发生多形性室速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氯氮平、氯丙嗪.近年反复发作晕厥,发作时心电图呈QT间期正常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确诊为药物性心律失常,停用氯氮平、氯丙嗪,应用维拉帕米、美西律后室速终止.结论:抗精神病药存在较严重的心脏不良反应,尤其多药联用时,甚至可发生多形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形室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一般按其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Schwartz等依据国际多中心LQTS登记的研究资料,总结了遗传性LQTS的治疗方案: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我院2005年11月收治2例长QT综合征的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同时就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LQTS的重要性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室上速的治疗已从药物发展到射频消融根治,但对射频消融有顾虑,尤其是对一部分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来说,选择二种剂量小、副作用少、而又能预防室上速发作的药物联合应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我院自1996年以来联合应用小剂量安博律定和倍他乐克,在预防室上速发作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室上速患者22例,划分联合治疗组和单药对照组各11例。联合治疗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2~85岁,平均为68±13岁。对照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5~74岁,平均为50±15岁,联合治疗组中,…  相似文献   

15.
间羟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述)为常见心血管病急症,终止其急性发作为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有异搏定,三磷酸腺苷,心律平及西地兰等,其疗效及相互间的比较报道较多[1,2],而有关间羟胺终止室上速的疗效及与其他药物的比较报道较少。观察间羟胺终止室上速的疗效并与异搏定,心律平及西地兰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1991年4月~199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有126例174例次室上速患者均经心电图证实,分为4组治疗。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1.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指由于编码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组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心电图QT间期延长(QTC>440ms)、T波异常、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及发作性晕厥、心脏性猝死为特征。疾病发作多以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受到惊吓为诱因。未经治疗的LQTS死亡率高达78%,临床上首选治疗是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但20%~25%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1,2]。2003年5月-2006年2月,我科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的6例LQTS患者,采用胸腔镜下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eft cardiac sympathetic denervation,LCSD)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发作时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电轴左偏图形。大多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血液动力学稳定,但持续发作时间过长或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者宜转复。对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也可使用普罗帕酮。终止后建议患者行射频消融术【1】。我院2013年5月31日收治了1例心律失常 阵发性左后间隔室速的患者,经多次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并安置永久起搏器治疗及相应的对症护理,患者室速终止,病情逐渐平稳并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可安全有效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这是因为胺碘酮具有多通道阻滞作用,有钠、钾、钙通道阻滞作用,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α及β-受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急性β-受体阻滞作用对马凡氏综合征患者主动的影响。应用美托洛尔对11例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20.
如众所知,β受体阻滞药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然而其潜在的共有毒副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作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共收集10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具有β受体阻滞药相对禁忌证,分为随机双盲静脉滴注艾司洛尔(esmolol)的治疗组,和仅接受其它常规药物的对照组,疗程6周。继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用药6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如病死率2%∶4%,心肌梗死和再梗死4%∶7%,复发心肌缺血12%∶13%,心律失常4%∶2%,无症状心肌缺血13%∶1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仅一过性低血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