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加速。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临床实验已证实其在PTCA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研究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对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血栓形成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和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其血管损伤部位的血栓形成常常引起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往的研究和应用证实阿斯匹林对大多数缺血性冠脉事件产生有益作用,包括对心脏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但它仅针对血小板激动剂之一的血栓素A2,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被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时 ,膜表面形成GPⅡb/Ⅲa复合体 ,其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分别是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纤维蛋白原 (Fg)的受体。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粘附蛋白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 ,主要还取决于GPⅡb/Ⅲa受体亲和力高低。GPⅡb/Ⅲa与粘附蛋白结合是多种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不可缺少的共同通道 ,GPⅡb/Ⅲa可直接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合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GPⅢa)在人类系膜增殖肾炎(MsPGN)中肾内表达,探讨GPⅡb-Ⅲa在MsPGN的作用。方法:18例肾活检标本均行光镜HE,PAS,PASM Masson染色,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以SABC法测定肾组织中GPⅡb,GPⅢa,P-选择素(P-140),纤维连接蛋白(FN),粘连蛋白(LN)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PAS阳性物(PAS),PASM阳性物(PASM)及FN,LN明显增生;GPⅡb,GPⅢa,P-140表达上调,肾小球细胞数(n),平均肾小球体积(AVG)及肾小球硬化指数显著增加,肾小管,间质轻度受损。结论:GPⅡb,GPⅢa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表达上调与系膜细胞基质增生,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相关,可能与肾小球疾病中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在肾脏的致病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的变化,探讨其对诊治ITP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2例ITP患者组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结果:ITP患者组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8.4±14.1)×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36.7±54.1)×109/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者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为50.5%±28.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8.7%±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与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临床诊治ITP时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被激活后最重要的反应是活化位于其膜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激活后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与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或vWF因子结合,并与邻近的血小板发生交联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发生缺血并发症的始动因素.新的治疗措施是应用选择性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效抑制斑块破裂处血小板的活化,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RGDS肽抑制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磷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rg-Gly-Asp-Ser(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膜GPⅡ/Ⅲa反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免疫沉淀提取血小板膜GPⅡb/Ⅲa反磷酸化测定。结果:50μmol.L^-1,ADP引起血小板聚集时,其GPⅡb/Ⅲa反磷酸化明显降低,而应用100和200μmol.L^-1RGDS肽与ADP共同孵育,呈浓度依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可逆转ADP引起的蛋白反磷酸经改变(P〈0.01)。其抑  相似文献   

9.
刘玲英  赵斌 《医学综述》2005,11(12):1074-1076
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主要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等。在急性血栓形成和慢性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损害暴露内皮下组分时血小板就会被活化,同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被激活,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与胶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发生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此过程为血小板聚集、黏附和血小板血栓形成的最终关键步骤。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改变,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rgGlyAspSer(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膜GPⅡb/Ⅲa反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免疫沉淀提取血小板膜GPⅡb/Ⅲa,反磷酸化测定。结果:50μmol·L-1ADP引起血小板聚集时,其GPⅡb/Ⅲa反磷酸化明显降低。而应用100和200μmol·L-1RGDS肽与ADP共同孵育,呈浓度依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可逆转ADP引起的蛋白反磷酸化改变(P<0.01),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GPⅡb/Ⅲa反磷酸化呈明显的负相关(r=-0.76,P<0.01)。结论:RGDS肽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膜GPⅡb/Ⅲa磷酸化所致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虹  杨菁  周静  贾劲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4):171-17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析GPⅡb/Ⅲa(检测CD 41/CD 61),测定30例正常人、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及ADP诱导血小板CD 41/CD 61表达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人血浆阳性表达率CD 41和CD 61分别为93.87%±6.60%;急淋患者分别为57.22%±39.55%和57.44%±39.02%;急非淋患者分别为52.26%±41.16%和52.78%±40.47%。经t检验,急性白血病患者CD41/CD6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P可诱导其CD41和CD61表达增高。结论检测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对研究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在受到各种刺激后引起活化,产生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并常成为致命的因素之一。 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中,各种刺激物,譬如ADP、凝血酶、胶原等通过血小板表面相应的受体引起血小板活化反应。最终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 Ⅱb/Ⅲ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因此,阻断GPⅡb/Ⅲ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已被认为是阻断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攸关至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3.
<正>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刺激活化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其亲和力的高低。GPⅡb/Ⅲa可直接反应血小板活化的状态,其分子数量增高成为血小板黏附性增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成为某些疾病诊断的有效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马小川 《医学综述》2000,6(8):344-345
<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挤碎斑块和扩大血管外径来增加血管内径,当冠状动脉壁深层组织受到损伤,内膜下胶原暴露时,就会导致外源性组织凝血通路激活,血栓形成,而内皮和内皮下组织的损伤也会导致抗凝血作用的前列环素合成减少,血小板激活。在凝血全过程中,血小板最重要的激活机制是激活其Ⅱb/Ⅲa受体。血小板所以能够聚集并形成血栓是因为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膜上的受体,特别是Ⅱb/Ⅲa受体与凝血酶、纤维蛋白原酶聚合使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以干化学法、酶联免疫吸咐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浆DD、GPⅡb/Ⅲa含量,各30例。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吸烟指数、饮酒史、性别。结果:AMI组、UAP组血浆DD、GPⅡb/Ⅲa浓度大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而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P组二者浓度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血浆DD、GPⅡb/Ⅲa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33,P〈0.05)。DD与年龄、hs-CRP、FPG、SBP有正相关关系(r=0.414,0.250,0.199,0.246,P〈0.05),GPⅡb/Ⅲa与年龄呈相关关系(r=0.312,P〈0.05)。FPG、hs-CRP为独立影响DD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指数为独立影响GPⅡb/Ⅲa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GPⅡb/Ⅲa与冠心病病情密切相关,并与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因而,血浆DD、GPⅡb/Ⅲa在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栓形成是导致冠脉闭塞的主要形式,血小板的突然聚集阻断了动脉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组织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是参与血小板粘附的关键因素.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可以结合vWF及凝血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善、工作节奏的加快、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故而冠心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1 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 1.1 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定义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快速检测血小板膜的糖蛋白和Ⅲa基因点突变的方法,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正常人和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膜GPⅢb,Ⅲa基因结构。外周血DNA提取后,用聚合酶链反主尖扩增各外显子,PCR产物变性后在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通过银染色对迁移率异常的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主要原因 ,血小板聚集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血小板糖蛋白 ( glycoprotein ,GP)Ⅱb/Ⅲa(αⅡbβ3)受体是存在于血小板膜表面最丰富的一种整合素 ,在血小板激活时大量表达 ,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1 ] 。因此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utecoro narysyndrome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 ,冠脉介入治疗伴发的慢性期再狭窄等的重要药物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表达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GPⅢa双特异单链抗体,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出接头片段和SZ-21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分析.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接头片段、SZ-21单链抗体基因和SZ-2单链抗体基因重组拼接,构建SZ-2/SZ-21双特异单链抗体表达载体pET22-21-L-2scFv,并测序验证.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诱导表达.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检测SZ-2/SZ-21双特异单链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能力,瑞斯托霉素、凝血酶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对表达产物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达载体pET22-21-L-2scFv构建拼接正确;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为主,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4%;经变性、纯化、复性,表达产物具有与血小板以及血小板GPⅠbα和Ⅲa结合活性,可抑制瑞斯托霉素、凝血酶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表达了SZ-2/SZ-21双特异单链抗体,该抗体具有与相应2个靶抗原结合活性,并可抑制瑞斯托霉素、凝血酶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