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建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40-1241
目的 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南通大学625名在校医学硕士生,采用心理压力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大学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方面(63%),其次为学业(43%)和经济(38%)方面.在压力应对方式上,60%的学生能合理解决问题.不同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硕士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3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未来定向、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现在定向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同时两者与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未来定向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的时间定向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变量预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结论 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人格特点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等测量工具,对随机整班抽取的聊城大学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外向对积极应对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直接作用.外向对积极心理有直接作用,而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较小.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均有直接作用,以积极应对为中介,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与外向特点相当,对积极心理的直接作用明显高于外向.结论 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智  杨军霞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4-825
目的 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在应对方式上,各因子分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应对方式因子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高中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应对方式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上仍需要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探索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 a的追踪调查.结果 在纵向数据上,贫困生3a在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非贫困生3 a在除合理化外CSQ的5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共同趋势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逐年增加,自责、幻想和退避得分逐年减少;在横向对比上,贫困和非贫困生在解决问题(3 a)、求助(第3年)和退避(第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贫困生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上得分较高,在退避上得分较低.在性别变量上,男、女贫困生入校3 a CSQ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非贫困男、女生3 a则在除合理化外CSQ的5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入校后,应对方式逐渐成熟,但贫困生的应对方式相比非贫困生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6.
某师范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安国  邓军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11-1012
目的 了解师范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为贫困生的教育及心理卫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优秀贫困生97名、一般贫困生147名、非贫困生120名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以SCL-90≥160为界定标准)检出率为26.4%,其中优秀贫困生为26.0%,一般贫困生为29.2%,非贫困生为23.3%,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秀贫困生、一般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中的退避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秀贫困生、一般贫困生、非贫困生三者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秀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江西省3所高校504名大学生,使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问卷"进行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选择上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主要由"倾向于内部自我释放"、"倾向于对外宣泄"、"自我隐蔽"和"主动寻求帮助"四大类别构成,并在性别、年级、学科和学校类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大学生心理释放方式具有多样性与分散性的特点,获得心理援助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曾天德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9-1011
目的 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SA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贫困生154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和指向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SAQ总分及自我接纳因子和PO-CS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3 9~-0.536 5,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呈负相关(r=-0.201 6~-0.390 1,P<0.05),与AP-CS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5 8~0.536 5,P<0.01).结论 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对太原市城区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服务提供线索.方法 在太原市城区随机选取4所普通中学638名初二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初二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3项指标因子得分分别为(2.14±0.61)(1.88±0.66)(1.82±0.72)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条目会对心理健康3项指标产生影响(F值分别为29.06,27.29,18.39,P值均<0.05).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不恰当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标化偏回归系数为0.489 (P<0.05);良好的同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保护作用,标化偏回归系数为-0.26(P<0.05);教师因素与同学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标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9,0.27(P值均<0.05);教师因素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标化偏回归系数为0.52(P<0.05).结论 应对方式与同学关系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学校应广泛开展生活技能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10.
凌宇  朱翠英  刘文俐 《中国校医》2008,22(5):548-550
目的探查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应对方式对来自湖南省十所全日制高校的12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维度的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一本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大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少于其他高校类型的大学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求助和幻想维度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求助与幻想行为均多于男生;大学生应对方式在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维度年级主效应显著,低年级大学生较高年级大学生较少地采用这些消极应对方式。结论高校类型、性别与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究听力障碍中学生执行功能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海南省海口市某特殊教育学校107名听力障碍中学生,采用E-prime 2.0软件设计执行功能3个子系统实验,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听力障碍中学生转换功能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转换功能强于独生子女(t=2.21,P<0.05).听力障碍中学生转换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20~22岁听力障碍中学生的转换功能发展更迅速且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刷新功能越强,其应对方式中更容易选择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忍耐与发泄情绪的应对方式,而不容易选择退避的应对方式.结论 听力障碍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年龄和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影响,而其刷新功能可以预测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浙江省2 482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学生感受较重的应激源是学习与自我压力;面对各种应激源,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应激源主要对消极的应对方式起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结论 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应激源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和压力反应问卷(SRQ)对河南2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男生生活事件部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学生人际关系得分最高;主要采用成熟应对方式,男生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大学生应激反应符合正常水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间显著相关;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5.8%),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27-1528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攻击性的关系,为指导学校教育工作者识别和干预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太原市900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对应对方式和攻击性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各因子与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值分别为-0.067 ~0.321,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中发泄情绪、问题解决、幻想否认、寻求社会支持因子对攻击性总分的回归效应达到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2.519,-1.369,1.026,-0.568,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攻击性有密切联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应对方式现状,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汶川县第一中学1 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在幻想分量表上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学生除解决问题外,其余应对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受灾情况中学生在自责分量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应对方式总体是积极的、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选取的太原市859名城市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部分积极应对行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有些则相反;大多数消极应对行为不利于心理健康,而有些则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应从行为角度出发,具体研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压力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大学阶段学生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同学在压力面前可能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患。大学生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目前已占大学生总数的10%~15%。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化的变迁以及环境的迅速变化,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压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和人际交往障碍也日益显现出来。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因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高达20.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的影响,为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onnor-Davison韧性量表、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某高校78名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在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影响的路径中,有3条显著路径,自尊→应对方式→复原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复原力,自尊→复原力。结论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有直接影响,同时自尊水平还通过影响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复原力;而社会支持则通过影响应对方式进而间接影响复原力。应对方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