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蒙古族骨伤科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收集331味骨伤科用药,从治疗疾病类型、药性、药味以及各自的药物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维、蒙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主要为骨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腿痛、外伤出血,其中以风...  相似文献   

2.
痛经病最早记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或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并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此病尤其多见于青年女子。女性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痛经是当今世界医学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蒙医学《四部医典》里没有阐述布鲁氏菌病,但把它包括在赫柔乎病范围。《蒙医百科全书》里把布病单分类,称为新赫柔乎病。明确阐述病因、传染途径、治疗方法及按病程分为哈日赫柔乎、查干赫柔乎、阿日哈赫柔乎三种。疫畜是布鲁氏菌(简称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侵入机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属于蒙医心刺痛的范畴。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本病系是以心前区突然发生剧烈刺痛为特征的一种心脏疾病^[1]。《蒙医内科学》教科书中本病是以双乳中间或左胸部刺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2]。病因是由于三根、七素功能失调,特别是普行赫依受损,精华与糟粕之分解紊乱,导致心脉内瘀积浑浊之血液所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本病系是以心前区突然发生剧烈刺痛为特征的一种心脏疾病。《蒙医内科学》教科书中本病是以双乳中间或左胸部刺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是由于三根、七素功能失调,特别是普行赫依受损,精华与糟粕之分解紊乱,导致心脉内瘀积浑浊之血液所致。凡饮食不节、长期过用烟酒及肥甘厚味之品、或登高、骤然降落、心情过于激动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相似文献   

6.
痛经一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妇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为研究及治疗痛经奠定理论基础。历代医家都把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称为痛经。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本文所论为原发性痛经。临床上笔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女痛经,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1])后经历代补充,至今为止有关痛经的理法方药已完备,然而笔者在临床发现还有很多患者对痛经有诸多误解或不明之处。什么是痛经多数人认为痛经是指经期的腹痛或腰痛。《中医妇产科学》~([2])对痛经的定义是:"妇女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以周期性小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  相似文献   

8.
<正>蒙医学上"萨病"是指以猝然昏扑、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及脑脊髓疾病,又称"嘎日格病"、"诺洛病"、"苏德日病"[1]。多因情绪激动、劳累、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引起,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机为三根、七素失调,恶琪素、巴达干浊液增多与赫依相搏,赫依、琪素运行受阻,导致白脉之海——脑受损。《四部医典·秘诀本》上把"萨病"分为"嘎拉萨病"和"乌笋萨病"2种;《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2002年版)  相似文献   

9.
蒙药“地格达”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证蒙药“地格达”文献记载达7科20余种植物,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册》、《内蒙古蒙药材标准》研究的只有2科5属10余种植物.为了解蒙医药,充分运用蒙医服务患者,更正名称不统一,笔者浅述“地格达“考证情况.  相似文献   

10.
包如病是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包如者系以巴达干、血相混为主而形成之聚合型疾病的总称。亦称巴达干包如或聚合症。本病的病因颇为复杂,如体内三根七素之相对平衡关系遭破坏而巴达干偏盛,则与希拉相搏,又与赫依混合交搏后产生恶血及黄水;或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损伤后所形成的恶血流入肝脏,导致肝脏肿大而发生功能障碍,肝血不能生化为正精等所致,  相似文献   

11.
正草乌是蒙药常用的药材,有毒性,并在蒙医很多经典著作都有记载。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中收录草乌和草乌叶两味药材。据乌仁图雅、那生桑的统计,在《蒙医金匮》《甘露四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蒙医方剂学》《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所记载的蒙药方剂中含草乌方剂达到11.27%~([1])。蒙医学认为,草乌具有杀"粘",止痛,燥"协日乌素"的功效。因此,含草乌的蒙药一般临床用于瘟疫,临床常用于治疗"粘"性刺痛、肠刺  相似文献   

12.
寒凝血瘀证痛经证治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经行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经行腹痛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在临床上痛经以病因病机为分型依据,笔者认为以寒凝血瘀型最多见(尤在我国北方),寒凝血瘀型系因寒致瘀而发的痛经。  相似文献   

13.
王文德 《西部中医药》2005,18(12):33-33
痛经之症,临床多见。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定义为: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  相似文献   

14.
王亚芬 《中医杂志》1996,37(12):751-752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疼痛或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此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尤以青年妇女为多见。有关文献对于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内有:“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之载述。隋代《诸病源候论》则有“月水来腹痛候”。迄于宋金元时期,就痛经病因、发病时间和证治均有系统的论述。明清时期,对痛经病因的论述更为全面、系统,并在前贤认识的基础上,从辨证的角度,将痛经分为虚与实两种。《傅青主女科》归纳痛经之病因主要有3个方面,即肝郁、寒湿及肾虚。其治法以解郁、化湿、补肾为3大法,所选方药如宣郁通经汤、温脐化湿汤、调肝汤等,为妇科临床所常用。现就主要文献,将痛经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用药特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松巴·益西班觉是18世纪著名的蒙藏医药学家及博学家,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精通大小五明学,获得“班智达”学位,是一位学识渊博,闻名蒙藏地区的大学问家,他对传统蒙医药学和藏医以及古印度医学均有研究,而且造诣很深。在行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特别是在医治蒙古地区常见病和地方病方面经验更为丰富。他将古印度《医经八支》和藏医《四部医典》的理论同蒙古人的体质、生活特点及居住地区的气候等实际情况和传统医药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在理论上不拘泥于古训,创造性地提出“六基学”理论,使蒙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较系统的发展,是蒙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人,为蒙藏医学的交流及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历代学者对松巴·益西班觉的生平观点不同,众说纷云,笔者试图以多年潜心研究的结论及松巴·益西班觉亲自撰写的详、略两本《自传》为依据,肯定松巴·益西班觉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1蒙医药治的由来蒙医药浴是蒙医临床外治法重要一项疗法,以照自杜鹃、侧柏叶、水柏枝、麻黄、小白蒿所组成盛称为五味甘露浴。有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在千年来经久不衰而不断发展,特别是蒙医经典《甘露点滴》[1]及《蒙医药选编》[2]等著作对五味甘露浴的传统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它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明确记载。近年来在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册》[3]对五味甘露浴的配伍、加减、施治操作等方法作了详细叙述。2蒙医药治临床应用2.1风湿类疾病蒙医药浴治疗风湿类疾病有悠久的历史,这种疗法有简便易行、疗效高的特点,适合于农村牧…  相似文献   

17.
凡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中,发生小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它是妇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推拿治疗本病,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其治疗情况小结如下,请予指正。 一、临床特征 痛经的原因和病机,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经行受阻。从临床观察,瘀血和  相似文献   

18.
急性乳腺炎属于蒙医学的“乳房妇血症”的范畴。是血希拉热偏盛、恶血激增聚集于乳房而致病。以西医辨病用蒙医辨治本病42例,经临床观察痊愈30例,占71.4%;显效9例,占21.4%;好转3例,占7.2%。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9.
诊治十要素做为辨别疾病性质的重要因素而提出后几百年来很多学者对此研究发展。《四部医典》及其注释性著作上提出的是内因、外缘、部位、时间等十项。《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分卷及高等医药院校蒙医医药学教材《蒙医诊断学》、《蒙医治疗原则及方法》等著作中提出诊断十大要素是"诱发疾病的外缘、主要症状、病变部位、发病季节、病人住地、病人本性、病人年龄、生活习惯、病人体质、病变程度"等十项。鉴别病势进行治疗原则中"病变在七素三秽之哪一个,病变在哪个脏腑器官,病人属于何种本性、病人的机能〔个什〕授田、病人优质加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痛经是多见于未婚女性的妇科常见病,因其发病率高,反复性大,治疗棘手,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蒙西医学方面浅析探讨了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