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含β-内酰胺结构的新型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并且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随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细菌越来越多,临床上常将碳青霉烯类药物作为ESBLs感染后的有效治疗方法,也因此增加了临床使用此类药物的频率.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株的产生,并且表现为泛耐药.早期报道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细菌多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但是近年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i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这逐渐成为临床抗感染用药中的难题.因此,对细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了解细菌的耐药性,以期待更好的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及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对临床分离到非重复的3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应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PCR扩增技术分析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3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对第3,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多重耐药。36株菌株中有16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PCR结果10株细菌携带blaKPC,未检出blaIMP、blaVIM、blaGIM、blaSIM、blaNDM-1基因条带。结论 产KPC酶是台州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其中KPC是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海南省5家综合医院临床送检微生物标本中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了解其耐药基因及流行现 状。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各种培养标本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菌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 敏分析试验;然后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blaKPC-2 、blaNDM-1 和blaIMP 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 序分析,经BLAST比对,确定耐药基因的基因型。结果 从5家医院的临床各种标本中,收集到75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 菌(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45株占60.0%,阴沟肠杆菌13株占17.3%;科室分布主要为ICU占43.9%,儿科占10.7%;通过药 敏实验表明75株CRE除对替加环素(10.6%)、阿米卡星(23.3%)、左氧氟沙星(37.3%)、环丙沙星(40.0%)的耐药率较低外,第一到 第三代头孢及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00%;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也达到89.3%,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 78.7%,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也达到64%;75株CRE细菌中11株blaKPC-2 基因阳性占14.6%;25株为blaNDM-1 基因阳性占33.3% 和12株blaIMP 基因阳性占16%。结论 NDM-1型金属酶为海南省CRE菌株的主要耐药基因型,KPC-2型为首次发现占12%。未检 测出目的基因的CRE菌株的耐药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一直是使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AmpC酶治疗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导致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出现具有多种耐药基因型别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目前全球各地CRE的出现对于临床是一大难题。本文从产碳青霉烯酶、主动外排泵、外膜孔蛋白缺失、细菌生物膜系统等方面阐述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并介绍近几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传播途径和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和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CRE药敏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CRE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药敏折点参照CLSI 2016版标准。结果 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自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共分离CRE 82株,由肺炎克雷伯菌(42株,51.22%)、大肠埃希菌(23株,28.05%)、阴沟肠杆菌(9株,10.98%)、黏质沙雷菌(5株,6.10%)、弗劳地枸橼酸杆菌(2株,2.44%)及产酸克雷伯菌(1株,1.22%)构成。临床标本以痰标本(29株,35.37%),分泌物/脓液标本(20株,24.39%)及尿液标本(14株,17.07%)为主。CRE分布广泛,检出的临床科室包括ICU(14株,17.07%)、呼吸内科(10株,12.20%)等。CRE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仅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23.17%。结论 CRE菌株临床分布广泛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科室应积极送检病原学检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医院感控部门应联合微生物实验加强对CRE菌株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2016—2019年于兴化市人民医院共收集到82株CRE。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2019年版CLSI标准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和Excel 201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2株CRE主要分离自痰(47....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临床分离的3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采用改良Hodge试验。结果:3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依次为100.0%,73.3%和66.7%;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和86.7%;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其余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30株菌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86.7%(26/30)。结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多重耐药,为高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为防止产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增长和流行,直接影响临床治疗与患者预后,并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负担。目前CRE临床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有黏菌素、氨基糖苷类、替加环素和磷霉素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的新药即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 CAZ-AVI)、美罗培南/瓦博巴坦(meropenem/vaborbactam, MER-VAB)、亚胺培南/雷巴坦(imipenan/ribatan, AMI-LEI)和plazomicin也为CRE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各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新的耐药产生及不良反应各有不同,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CRE的治疗药物的现状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增多,尤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不断增加,且病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该文对CRE的耐药机制、现有的抗菌药物及探索性的治疗方案加以综述,探讨CRE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张贞  牛斌  孟俊娜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20):53-55,59
目的 观察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CRE(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指导,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集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CRE,使用微生物系统鉴定菌株,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K-B纸片扩散法复核耐药结果,通过改良优化的Hodge试验明确CRE产酶情况,分析并统计其结果.结果 总共收集100株CRE,其中85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阴沟肠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占比70.00%,然后是肿瘤科,占比14.00%;CRE菌株之中,51.00%株源自于痰标本、25.00%株源自于尿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除了阿米卡星,CRE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具有90%以上的耐药性.结论 CRE耐药性较高,广泛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这就需要临床引起高度重视,合理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积极防控医院感染,以免感染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筛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E-test纸条法、 群体分析法(PAP)法对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的初筛和复筛、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异质性耐药菌 株对亚胺培南及其他药物的MIC值、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的可能耐药机制。结果 通过E-test纸条法和 PAP法鉴别筛选出8株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发现异质性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耐药率 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更敏感。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可确证的基因突变,但可能与延伸 因子P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 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923株,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 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验证菌种,K-B法复核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胶体金法对耐碳青 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并用碳青霉烯酶PCR扩 增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产KPC酶CR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进行检测,并用ESBLs耐药相关基因PCR扩增结果进行验证;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产KPC酶CRKP进行序列分型 (ST)。 结果 92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56株(27.74%)为CRKP,其中183株携带blaKPC,ST分型为ST11型和ST12型,产KPC酶CRKP 携带3种ESBLs基因blaTEM-1、blaSHV-11和blaCTX-M-1。结论 CRKP产碳青霉烯酶以KPC酶型为主,blaKPC可合并3种ESBLs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昌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间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非重复株。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84株CRAB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有9种耐药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44.0%),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三维试验在83株菌(98.8%)中检出AmpC酶,协同试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所有菌株均携带blaOXA-23、blaOXA-51及blaADC基因,1株携带blaOXA-58基因,未检测到blaOXA-24及金属酶基因(blaIMP、blaVIM-2、blaNDM-1及blaSIM-1);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调控基因adeS和adeR的检出率分别为98.8%(83/84)、81.0%(68/84)和67.9%(57/84);所有菌株均检出外膜蛋白carO基因;69株(82.1%)检测出I类整合酶基因(intI1),全部菌株携带插入序列ISAba1。结论:南昌地区CRAB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AmpC酶、外排泵AdeABC、I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ISAba1,可能与CRAB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将50例CRE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50例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或大肠埃希菌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CRE的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40.00%),常见感染科室为重症医学科(32.00%)及呼吸重症监护室(28.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和多利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MPC,并计算MPC/MIC比值。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敏感株的MPC为0.25~4.0μg·m L~(-1),耐药株MPC为8.0~>64.0μg·m L~(-1)。多利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非发酵菌敏感株的MPC为2.0~4.0μg·m L~(-1),耐药株MPC为8.0~128μg·m L~(-1)。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敏感株的MPC/MIC比值为2~4,耐药株多为8~>16。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敏感株的MPC为0.125~4.0μg·m L~(-1),MPC/MIC比值为2~4;对耐药株的MPC为2.0~128.0μg·m L~(-1),MPC/MIC比值为8~>16。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