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临床观察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4年期间,选腱鞘囊肿疾病患者,共76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用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在拆线时囊肿均不明显,3个月后两组复查囊肿完全消失,随访1年后发现,A组复发6例(17.73%),B组复发1例(2.73%),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9例,其中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根据撕脱骨折块的大小分别使用直径3.5 mm的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固定11例,锚钉固定8例,2组病例术后都给予石膏屈膝关节30°固定4周,拆除石膏适当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19例获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4~6个月均骨性愈合,术后6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根据撕脱骨折块的大小分别使用直径3.5 mm的空心双头加压螺钉或锚钉固定,使固定安全、暴露清楚,并根据骨折类型及撕脱骨折块大小来选择内固定方式,对手术内固定操作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有效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前或后十字韧带胫止点撕脱骨折错位,会使前或后十字韧带功能丧失[1];复位不佳会引起膝关节撞击征或膝关节不稳。自 1888~1996年,我们共收治十字韧带胫点撕脱骨折43例,其中38例采用带孔克氏针引导钢丝整复内固定,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病人 38例,男 25例、女 1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2岁,平均29.6岁。左侧膝关节26例,右侧膝关节12例。前十字韧带胫止点撕脱骨折29例,后十字带胫止点撕脱骨折9例。交通事故26例,运动损伤9例,其他损伤3例。新鲜损伤31例,陈旧损伤 7…  相似文献   

4.
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18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分析18例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根据骨折片大小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结果:18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经平均8.5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膝关节节后内侧切口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损伤小的优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内固定,解剖复位,积极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研究膝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撕脱骨折的Meyers分型[1]Ⅱ型病患。均采取膝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结果: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岁。影像学检查骨折块横径均〈10mm。有18例获得随访,依据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入院时平均为D级,术后均为B级。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撕脱骨折MeyersⅡ型,疗效确实,切口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一旦断裂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和继发半月板、关节软骨损害,关节腔室的改变等内部紊乱的进行性加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关于这类损伤的临床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切开复位钢丝、丝线或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过程较长,并发症较多。在关节镜下进行这一固定,无需传统切口,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切开关节囊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范兴业  夏元斌  田欣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42-842
笔者采用手术疗法治疗直肠粘膜内脱 69例 ,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 2例 ,女 3 7例。 2 0~ 4 0岁 19例 ,4 1~ 5 0岁 15例 ,5 1~ 60岁 2 0例 ,60岁以上 15例。其中最大年龄 76岁 ,最小年龄 2 0岁。病程 5年以内 3 1例 ,6~ 10年 2 9例 ,11~ 2 0年 9例 ,最短 1年。 69例中 ,合并混合痔、肛裂等其它肛门疾病者5 7例 ,约占 83 %。2 治疗方法清洁灌肠 ,肛周皮肤准备后 ,患者取截石位 ,肛门局部新洁尔灭消毒。 1%普鲁卡因 (或 1%利多卡因 ) 3点局部麻醉法 ,既分别在后、左、右 ,距肛缘 0 5~ 1cm处进针 ,刺入皮下及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前十字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选用5号爱惜帮线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随访6~27个月,术后X线显示所有病例骨折复位满意,均骨性愈合,术前的膝关节前向不稳完全纠正,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85~100分,平均97.3分。[结论]在关节镜下利用5号爱惜帮线"8"字交叉复位固定前十字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临床较少见,我们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简便,二次手术简便,痛苦少,费用低,愈合好,功能恢复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7~45岁,平均32岁。均为交通事故所致新鲜骨折。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损伤2 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用腰麻,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取膝后“S”形切口,切开后关节囊,冲洗,清除积血,直视下骨折块解剖复位后,2枚克氏针(直径1.5mm~2mm)由后向前垂直胫骨长轴方向,间距0.5cm~1cm(依骨块大小而定),由胫骨平台下、胫骨结节两侧穿出皮外(冠状面向前稍成角…  相似文献   

10.
彭斌  周春文 《当代医学》2013,(33):154-154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固脱法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直肠脱垂病例78例,运用益气固脱法内服,清热解毒、收敛固涩、活血消肿法外洗,并随证辩证施治,加消痔灵注射术进行治疗。结果以该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治愈率达77%,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益气固脱法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诊疗规范》。结论中医益气固脱法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脱垂安全有效,本方法操作简单可行,优于西医切开、悬吊术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治疗的改进措施。方法:对我科1997年以来130例直肠癌造口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130例中有4例出现造口并发症,其余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良好的肠造口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肠造口技术,采用本法减少了切口感染、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护理方便、外形美观、不需扩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检测猴血B病毒的PCR方法。方法 根据MakotoH报道的引物 ,用PCR方法直接扩增猴血B病毒及扩增经Vero细胞培养后的猴血B病毒 ,扩增产物连于pGEM T载体。结果 这四对引物可同时对猴血B病毒及经Vero细胞培养后的猴血B病毒进行扩增 ,扩增结果一致 ,对扩增片段克隆测序的结果证实 ,其与美国猴B病毒E2 4 90株同源性为 10 0 %。结论 建立了从血样中直接检测猴B病毒DNA的PCR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达B病毒糖蛋白,筛选出具有较好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原或抗原组合,用以检测猴血清中的抗体。方法原核表达B病毒糖蛋白C,D和G,经纯化、复性后用蛋白印记验证其抗原性,建立ELISA法,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个表达抗原反应特异性较好;以BV-ELISA为标准,各抗原的检测敏感性分别是:BVgC-ELISA84.6%,BVgD-ELISA88.5%,BVgC+gD-ELISA96.2%,检测特异性分别是:BVgC-ELISA93%,BVgD-ELISA85.7%,BVgC+gD-ELISA64.3%。结论表达的3个BV重组抗原都具备作为替代抗原检测BV抗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19.
Gabriel WB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1936,12(130):314.3-3-314-4,327-33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的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9年12月17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患者施行Mason手术的经验。结果170例中直肠绒毛状腺瘤90例,早期直肠癌53例,进展期直肠癌10例。以直肠类癌为主的黏膜下结节26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136例,直肠节段切除术10例。直肠阴道/尿道瘘21例,其中一次修补成功者17例(81%)。术后伤口积液感染7例(4.1%),直肠-皮肤瘘6例(3.5%)。早期直肠癌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为3.9%(2/51)。其中存活超过5年者45例,占88.2%(45/51)。170例术后未发生肛门失禁。结论Mason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