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目前,我国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护理操作的一项基本功.在临床常常看到静脉穿刺时,因小儿不予配合,使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下降.为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我将我院儿科三病房2008年12月~2009年6月480例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经验与大家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抢救休克患者如何提高"一针见血"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的成功率。方法:使用双止血带培养穿刺部位的血管,可使静脉血管在短时间里快速充盈,缩短培养血管时间,增加穿刺成功率;使用非握拳穿刺法,以便休克患者不能配合穿刺也能高效快速的穿刺成功。结果:使用双止血带及非握拳法能有效的提高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结论:双止血带在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加了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简单方便,并且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5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法,实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法。每组各进行头皮静脉穿刺100例,四肢静脉穿刺150例。比较2组患儿在头皮静脉穿刺及四肢静脉穿刺中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送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头皮静脉穿刺及四肢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晶静脉定位仪在老年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影响老年肿瘤病区护士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排序;比较使用液晶静脉定位仪前后血管评估效果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能否看到清晰可见的血管是对穿刺护士最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液晶静脉定位仪可提高血管评估效果,III级血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结论:正确有效的穿刺辅助工具可帮助护士提高穿刺信心,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刘亚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163-164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技巧。方法:通过对302例患儿使用留置针时运用恰当的穿刺方法及护理技巧,观察其穿刺的成功率及留置天数。结果:302例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较前提高了15%;留置3天以上者92%,较前提高了18%。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掌握恰当的穿刺方法及护理技巧,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留置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3例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3例中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液、静脉留置针留置2~7d者221例,成功率90.9%,留置失败原因包括: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等,无出现并发静脉炎病例.结论:加强小儿静脉留置针期间并发症的防范及处理,可提高留置成功率,减轻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从操作者的心态、技术水平及患儿的血管状况、合作程度等方面分析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护士应提高心理素质,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等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使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可有效地避免穿刺失败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要认真苦练基本功,提高小儿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治疗及抢救的需要,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王敬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123-12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血管较差,穿刺难度大及急危重患者实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保证临床用药及时输入,减少患者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方便易行,为静脉输液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科新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方法:提高新护士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如何做好血管的选择,做好穿刺前解释工作,学习血管解剖及进针穿刺的培训。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新护士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新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而提高她们的穿刺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适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方法,以期提高静脉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4例住院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及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30~40°进针穿刺及弹力绷带开口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固定效果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脱落率低于对照组,药液外渗、静脉炎、压疮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40°进针穿刺及弹力绷带开口固定,能够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效果,提高小儿治疗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技术及留置时间等。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如何应用的分析,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小血管损伤,保护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年资护士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穿刺失败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对300例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士心理准备、患儿配合、患儿血管条件及穿刺技术等进行观察,分析穿刺失败原因.结果: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与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士心理准备、患儿配合、患儿血管选择、护士的穿刺技术等有关.结论:认真选择穿刺血管,患儿配合及穿刺技术、低年资护士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证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最适合新生儿静脉治疗和静脉高营养的留置针方法。方法:将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在患儿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取在患儿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保留天数及护理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保留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护理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双手操作及胶贴固定留置针。改良组采用单手操作左手固定患儿头部并绷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利于软管的送入,穿刺成功后用弹力帽固定。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优于传统组,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8-139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护理操作,它具有血管刺激性小,液体外渗少,不易脱出血管;利于急、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本文通过对比相同病情的患者分别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单手退针和双手退针方法的的成功率、穿刺效果和病人反馈的感受,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单手退针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实施时间,减少病人的疼痛和降低护士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留置针送管方法进行穿刺,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单手送管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双手送管组。  相似文献   

17.
综述小儿头皮静脉成功穿刺技巧,穿刺前的准备,头皮静脉的选择,执针手法和穿刺要领,针头固定,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留置针应用,有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方法。方法:将浙江省舟山医院2014年3~5月进行静脉穿刺的1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护士分级培训、严格制度管理、规范操作等管理措施。2014年3~4月的600例未实施管理措施,4~5月的600例实施管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结果:实施前小儿静脉留置针成功率为84.3%,实施后为94.7%(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从实施前的87.5%提高到98.4%(P0.05)。结论:完善管理,采取护士分级制、规范各项操作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留置针的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患儿血管的临床特点,总结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及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有利于危重病儿的抢救。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还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改进方法的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儿科500例患不同疾病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常规方法: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人静脉内;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进针前反折头皮针软管,距静脉最清晰点后0.30cm处,以10。角进针,直刺静脉血管,见回血后放开反折头皮针软管并轻轻挤压,降低角度,顺血管方向来行进针直至导管进入1/2,退出针芯。结果: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后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而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相差2天,封管时间上相差0.2天。结论:改进方法可减轻患儿痛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