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合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皮肤血管瘤患者,先用平阳霉素混合液进行瘤体腔内注射,每一进针部注入2-4ml混合药物,对血管瘤患者行多点注射,注射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瘤的大小决定注射剂量,至瘤体稍发白为宜.一般经3-5次注射后瘤体面积减小再进行手术治疗.对部分未能完全切除或完全切除后有可能导致严重继发畸形的患者,则于术中和术后继续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观察手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60例皮肤血管瘤患者中188倒经过手术前平阳霉素混合液注射后手术直接切除治愈(72.31%),60例患者经手术后3-4次注射治愈(23.08%),显效9例(3.46%),无效3倒(1.15%),总有效率为98.85%,治愈率为95.39%.260例中有6例发热,局部溃疡形成3例,发生术区血肿4例,2例伤口边缘局部愈合不良,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6%,未见白细胞降低、肝肾功能损害及肺纤维化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手术合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皮肤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加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4年3月“2008年1月以平阳霉素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血管畸形150例(213个皮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个月~4年随访,治愈126例,显效17例,无效7例,治愈率达83.33%。结论:平阳霉素加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少等优点,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12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平阳霉(平阳霉素6mg+1%盐酸利多卡因3m1)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患者66例,从血管瘤中央皮肤穿刺,深达血管腔,并缓慢注射,见血管瘤肿胀、皮肤苍白为宜,同时观察20~30min,注射最多3次,最少1次。结果:66例患者,随访4个月~10年,治愈48例,基本治愈8例,好转5例,无效5例,有效率92.4%,好转及无效各5例,最后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安全剂量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3月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4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个月~51岁。血管瘤18例,静脉血管畸形20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4例。注射液按照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2.5mg配制。术前测算瘤体面积,按照平阳霉素0.5mg/cm2多点注射,浅表皮肤及口腔黏膜可酌情减量至0.3mg/cm^2。一次注射未完全消失者可10天~3周或更长时间后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mg,分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70mg。结果治疗后1年,55个病灶治愈和显效率为85.5%(47/55),好转12.7%(7/55),总有效率为98.2%(54/5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低血流量静脉血管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时,0.5mg/cm^2是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血管畸形的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与倍他米松联合应用血管结扎治疗高流量性血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具有高血流特征的血管畸形患者,选择性结扎血管,采用平阳霉素及倍他米松联合瘤腔内注射治疗。结果:经12~36个月的随访,治愈10例(83.3%),有效2例(16.7%),无效0例。结论:平阳霉素与倍他米松联合应用血管结扎治疗高流量性血管畸形临床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不能手术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瘤周环形缝合结扎联合瘤体内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评价其优缺点。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患者共93例,分为三组:联合组31例,行瘤周环扎联合瘤体平阳霉素注射;单纯注射组31例,行单纯瘤体内平阳霉素注射;单纯瘤周环扎组31例,患者行单纯瘤周环扎。通过疗程的长短及治愈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疗程较单纯注射组短(P〈0.05),而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组(P〈0.05)和单纯环扎组(P〈0.01),单纯环扎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单纯注射组。结论:联合瘤周环扎及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瘤体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地塞米松(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优点。方法:收集2004年9月~2007年9月用PYM+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2例。结果1本组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治愈46例(56.1%),基本治愈30例(36.5%),有效6例(7.3%),治愈和基本治愈达92.6%,有效率达100%。结论:PYM+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表巨大静脉畸形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颜面部静脉畸形患者主要接受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或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躯干、四肢静脉畸形患者以瘤内铜针埋置、置铜针术前或(和)术后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术后单发或小范围病灶手术切除、穿戴弹力衣等手段联合治疗。结果本组共57例患者。颜面部静脉畸形27例,24例接受3~5次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后均有效;3例接受2、3次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后有效。躯干、四肢静脉畸形30例,5例行平阳霉素+手术切除治疗,4例治愈,1例显效;25例行铜针治疗+平阳霉素治疗,13例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结论体表巨大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案应以硬化剂注射、铜针、手术等多种手段并用,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组合方案,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瘤体内结扎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30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治疗海绵状和蔓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 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分次用平阳霉素对各小区注射。结果 本组共30例(35个瘤体),治愈24例(28个瘤体),占80%,好转6例(7个瘤体),占20%。结论 瘤体内结扎+平阳霉素注射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对海绵状和蔓状血管瘤尤其是不宜手术或单纯瘤体内注射无效者,均有较高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大面积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大面积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2009年6月治疗大面积静脉畸形的方法变迁及临床疗效。期间单纯采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91例,单纯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78例,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41例,随访时间为6~12月。结果:所有治疗病例全部有效,但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电化学治疗或单用平阳霉素治疗组(均P〈0.01),而且治愈的时间较单用电化学治疗或单用平阳霉素治疗明显缩短(均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大面积静脉畸形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及并发症低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否通过手术切除联合使用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方法达到增加手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率以及显著降低胸部瘢痕疙瘩手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37例患者,共计52个胸部瘢痕疙瘩,其中35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处,17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上下方及左右。病史0.5~10年。34例患者有明确胸部抓挠史。术前先于手术切口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然后手术切除胸部瘢痕疙瘩,恢复胸部皮肤平整的外观。手术后3~4周开始于手术切口愈合处再次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每4周复查及必要时注射一次,如果瘢痕稳定无复发,可以每2月复查及必要时注射一次。如果不需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无复发视为治愈,如果上次注射半年内需要再次注射者为有效。结果:2009年5月~2012年5月,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共治疗胸部瘢痕疙瘩患者37例,手术后注射治疗时间为2~5个月(平均3个月),不需药物治疗随访期3~24个月(平均10个月)。治愈32例(86.5%),有效5例(13.5%),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混合液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在颌面部血管畸形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方法:根据血管畸形类型、位置、范围的不同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并结合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结果:经过6个月~9年的随访,综合方法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总有效率为79.2%,其中平阳霉素组为74.0%,平阳霉素结合手术组87.2%,手术组为79.4%,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结合手术组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作为微创技术的应用并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在颌面部血管畸形治疗中至关重要,可以大大减小组织创伤并简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近12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1.6%)高龄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6%),术后随访1~5年,2年局部复发率为4.0%,3年生存率为93.6%,5年生存率为85.4%.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43例经病理证实的阴道内异症,按照内异症治疗原则,常规腹腔镜检查后注射水垫,游离直肠,下推膀胱,分离输尿管,切除病灶,验证直肠完整性,缝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结果32例行腹腔镜病灶切除及粘连松解术,11例行腹腔镜病灶切除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5例同时行单/双侧附件切除术。36例随访6~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7月。26例保守性术式,术后痛经、肛门坠胀、慢性盆腔痛、性交痛、阴道出血的缓解率分别为77.8%(14/18)、50%(4/8)、60%(3/5)、100%(5/5)、100%(8/8),复发3例,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1、5、8个月。5例半根治术式和5例根治性术式,8例痛经、5例肛门坠胀和1例阴道出血者均显著缓解,2例慢性盆腔痛者,1例症状显著缓解,1例部分缓解,术后3个月复发1例。8例合并不孕者,4例术后1年内自然妊娠并活产。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阴道内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 stem are a histologically heterogenous collection of lesions which most often present with sudden and progressive neurologic deficit related to haemorrhage. Since 1987 the authors have treated eleven cases of brain stem vascular malformation. Seven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mplete surgical extirpation of the haematoma and malformation because of progressive neurologic deficit. Four additional patients made a full neurologic recovery and are being carefully observed for signs suggestive of the ne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Complete surgical excision of brain ste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s mandatory for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neurologic deficit related to recurrent haemorrhage.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anterior optic pathways are rarely affected by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a meticulous literature review, 42 publish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ascular malformations within optic nerves, chiasma and/or optic tract were found, 30 of them being diagnosed as cavernous haemangiomas. All of them suffered from visual disturbances; in 38.1% previous symptoms had occurred.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ed in major improvement in most patients. We include a further patient with a cavernous haemangioma of the optic chiasma and left optic tract who presented with an acute defect of the right visual field and severe retro-orbital pain. We succeeded in total excision of the malformation via a neuronavigationally guided approach. In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vision of our patient improved immediately and was found to be completely normal three months after 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nsidering our patient and the published cases in the literature, w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microsurgical excision is a safe and efficient treatment for these rare patholog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2例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0~84岁,平均53.33±13.44岁。肿瘤大小在1~5cm之间,平均2.0±1.37cm。其中高危3(25%)例,中危4(33.3%)例,极低危5(41.6%)例。病理核分裂象5/50HP为7例。CD117阳性10(91.67%)例,CD34阳性8(75%)例。目前患者均存活,随访时间27.75±15.21个月,复发4(33.33%)例。结论对肛门直肠间质瘤应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尽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2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约占同期直肠肿瘤1.5%,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2.6岁(30~68岁),平均肿瘤最大径2.2 cm(0.8~3.2 cm),平均距肛缘距离为6.2 cm(3~12 cm).经肛局部扩大切除7例,经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10例(腹腔镜手术6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6例(腹腔镜手术3例),均获R0切除.其中G1级4例,G2级14例,G3级5例.无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10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8例死亡,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5%和55.1%.结论 应重视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径小于1 cm者应积极内镜下治疗,最大径超过2 cm以及内镜下切除病理证实高风险者(组织学分级差、切缘阳性、可疑肌层受累)应接受根治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癌根治术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及病理性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0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者。采用低位前切除术式(Dixon)73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式(Miles)28例。手术时间(210.3±47.2)min,术中出血量(60.5±28.7)ml。淋巴结清扫(17.3±5.4)枚。术后患者排气时间(2.7±0.7)d。病理提示远切缘距肿瘤(5.3±2.3)cm,无癌细胞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7/101),其中吻合口瘘2例,会阴部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尿潴留1例。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随访时间(12.9±8.0)月,有2例(2.0%)发生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皮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近3年收治的7例头皮复发性DFSP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肿瘤术中先行活检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为阳性病例后行距肿瘤边缘≥3 cm的扩大切除术,基底深部的颅骨组织如亦被侵及,一并做颅骨外板清除或全层颅骨切除.切除标本再次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切缘和基底肿瘤阴性后,继发创面行皮瓣/筋膜组织瓣转移修复.肿瘤标本于术后行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检查.结果 7例肿瘤标本,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DFSP复发.7例均行≥3 cm的扩大切除,同时做颅骨切除,其中5例行颅骨外板清除,另2例做颅骨全层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和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切缘干净,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显示肿瘤组织Ki-67均为阳性,CD34部分阳性.术后随访15~41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结论 扩大切除及彻底清除被肿瘤侵及的颅骨是头皮复发性DFSP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术后复发;皮瓣转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肿瘤完全切除后的创面妥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