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FDG PET/CT在肿瘤病例中的成像特点和对精确放疗的影响.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72例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接受GE Discovery PET/CT定位扫描.图像资料传至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将FDG在各组织器官及肿瘤病灶中的聚积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分析PET成像特点并探讨PET/CT图像融合对放疗的影响.结果:通常情况下,肿瘤病灶和正常脑组织、膀胱肾盏肾盂FDG聚积水平最高(++++);肝脏、脾脏、椎体次之(+++);大部分肌肉和胃肠道、胰腺FDG稍低(++);肺和皮肤最低(+).非肿瘤性FDG高聚积多见于左心室、咽喉周围、局部肠道内以及创伤或炎症病变等部位.PET/CT图像融合使肿瘤病灶更易被发现,因此约22%病例病灶数增加.此外,约62.5%放疗靶区受PET/CT融合图像影响发生了较明显改变.结论:FDG PET/CT在放疗的应用有利于复杂解剖部位肿瘤的边界确定及早期肿瘤病灶的发现和治疗,而非肿瘤性FDG高聚积是最主要的不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CT在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6例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分析18 F-FDG PET/CT对密实碘油病灶的判断结果,并与同期常规CT对比。结果:26例共112个碘油密实病灶,经病理、临床随访、动脉造影证实存活病灶11个,肿瘤坏死或抑制101个。常规CT诊断全部112个病灶为肿瘤抑制、肿瘤存活为0个病灶,准确率90.2%。18 F-FDG PET/CT诊断肿瘤坏死或抑制103个病灶、肿瘤存活为9个病灶,准确率9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评价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区肿瘤状态,18 F-FDG PET/CT优于常规CT,能为进一步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18F FDG PET/CT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18F FDG PET/CT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48例恶性肿瘤治疗前行PET/CT扫描,对扫描前后检出病灶进行定性分析,重新确定期别和治疗方法结果:PET/CT扫描发现恶性或可疑病灶79个,25个病灶排除或修正诊断52例检出病灶与检查前不符,28例重新分期,12例修正诊断,57例治疗方法发生改变。结论:放射治疗前PET/CT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定位的精确性,减少病灶的遗漏,对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在探查腹膜转移性肿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查腹膜转移瘤的价值。方法:39例有腹部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患者行PET/CT首次和延迟扫描,在PET/CT图像上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结果与常规CT比较。测量62个病灶和对照组32例腹部无病变患者的肠管SUVmax。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和肿瘤标记物随访作出最后诊断。结果:最终确认39例中31例腹膜转移瘤,病灶均为结节状或沿腹膜条片状分布,多位于肝脏周围和盆腔腹膜,其他部位腹膜少见。PET/CT漏诊的4个病灶主要位于肝脏周围,1例因化疗不久病灶FDG低摄取而漏诊,因此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1%。CT仅检出12例转移瘤。转移瘤SU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管SUVmax(P=0.0000)。结论:18F-FDG PET/CT能够较CT更早、更多地检出腹膜转移瘤,病灶体积小、位于基础摄取较高的肝脏周围是漏诊主要原因,而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后出现了CT、MRI,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PET/CT,并成功地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确定肿瘤的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指导肿瘤治疗等等。由于放射肿瘤治疗学的不断进步,PE  相似文献   

6.
PET/CT对肺内结节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Dang YP  Liu G  Wang H  Li M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85-687
目的 探讨PET/CF显像对肺内结节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因肺内结节行^18F-FDG PET/CT检查且得到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患者20例,其中结节性质不明者15例,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肺癌者5例。结合其PET/CT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13例PET/CT诊断结果与临床随访或病理诊断结果符合,总诊断符合率100%。15例结节性质不明者经PET/CT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7例,恶性8例.11例CT显示单结节病灶,PET/CT单病灶显影3例,8例除肺内病灶显影外,还可见肺外其他组织显影,6例确诊为有肺外转移,2例肺内单结节病灶系转移灶。(2)PET/CT检查后,20例患者中,16例改变了原治疗方案,继续观察2例,抗炎3例,手术2例,局部放疗4例,单纯化疗3例,综合治疗4例。(3)对8例放射治疗的患者应用PET/CT融合图像指导放疗定位,其中1例MM50适型调强放射治疗1个疗程后1.5个门复查PET/CT,原左侧肺门块状软组织影消失,葡萄糖代谢恢复正常。根据2例手术治疗患者的PET/CT融合图像确定手术路径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手术切口边缘及切除淋巴结均未见癌细胞累及和浸润。结论 对于肺内结节性质,PET/CT较单纯CT更容易做出鉴别诊断。PET/CT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肺癌的临床分期,并辅助临床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PEW/CT融合图像能够指导放疗生物靶区的精确定位和确定外科手术方案及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肿瘤18F-FDG PET/CT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头颈部肿瘤的价值.方法:2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原发灶或转移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基于PET/CT和CT结果对21例患者进行TNM分期,比较其结果.比较PET/CT和PET的定位准确性.结果:21例患者经PET/CT共检出恶性病灶65个.其中PET与CT皆显示清楚病灶者35个,占53.9%.PET阅片有肯定诊断结论而CT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24个,占36.9%.CT显示有清楚病灶而PET显示为阴性或难以确定者共6个病灶,占9.2%.PET/CT的总检出率高于PET和CT.PET/CT使8例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38.1%). PET/CT对病变定位的准确性为90.8%,总的不影响诊断的定位准确性为95.4%;PET分别为49.2%和66.2%(P<0.05).结论:PET/CT显像能提高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ET与CT相结合,检测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优势。方法对已病理确诊恶性肿瘤患者98例行PET-CT显像,图像经融合工作站处理后行18F-FDG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初诊者88例,具有恶性病灶396个。396个病灶中,PET与平扫CT病灶皆显示清楚,阅片医师均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92个(48.5%);396个病灶中,PET示病灶浓聚程度高、显示清楚、有肯定诊断结论,但平扫CT所示病灶欠清楚或病灶小、易漏诊、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66个(41.9%);396个病灶中,病灶处未见明显浓聚影或仅有轻度浓聚,PET显像为阴性或难定确定,而平扫CT病灶显示清楚、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7例38个病灶,占病灶数9.6%,占病例数的19.3%。PET-CT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单纯性PET和平扫CT,对病灶的显示、定位,PET-CT也明显优于单纯性PET和平扫CT。10例治疗后患者,平扫CT难以确定肿瘤残余和坏死区域,而PET-CT清楚区分残余和坏死区。结论PET-CT中平扫CT的作用不仅限于对病灶的定位,PET与平扫CT对肿瘤病灶的检出具有相互印证及互补价值,PET-CT在恶性病灶的检出、病灶的清楚显示和准确定位方面优于单纯型PET和CT,可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CT对36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对肺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用18F-FDG PET/CT进行全身显像,分别观察CT、PET及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结果]PET与CT均可发现大部肺内原发病灶及其转移灶,PET较CT多发现恶性病灶11处,CT则发现PET阴性的恶性病灶4处;融合图像显示两者融合较为准确,部分病灶两者的体积大小显示不等大;CT还可发现较多肺外的良性病灶.[结论]PET/CT一体机对肺内病灶及转移灶的诊断可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判的价值。方法:对5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11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例,转移性肝癌40例,白血病肝浸润1例,淋巴瘤肝浸润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均有明确肿瘤病史或临床检查随访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双时相全身PET/CT显像检查。结果:低分化PHC4例及胆管细胞癌1例,^18F—FDG异常高摄取,延迟后大部分病灶^18F—FDG摄取SUVmax上升;高分化原发性肝癌7例,其中^18F-FDG等摄取5例,相对肝本底为略低摄取2例;9例PHC及1例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低密度灶,2例PHC为等密度,7例患者有肝炎肝硬化基础,另外同时发现肝外病灶6例。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43例(含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中PET/CT上共发现109个病灶;其中99个肝内病灶表现为^18F-FDG高摄取,31个病灶CT未显示,另外有2例患者有4个病灶经手术证实有肝内微小病灶而PET/CT未检出;而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表现为大片状或弥漫性^18F—FDG明显异常高摄取;大部分患者改变了原有的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分期、评价分化程度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好的临床价值,PET/CT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明显优于单纯PET。充分认识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有利于临床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与99Tcm-MDP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肿瘤患者2周内行18F-FDG PET和99Tcm-MDP显像,比较分析两种显像结果。结果 93例肿瘤患者PET和MDP诊断骨转移64例。64例骨转移患者中PET和MDP阳性43例,PET阳性而MDP阴性16例,PET阴性而MDP阳性5例。18F-FDG PET和99Tcm-MDP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2.2 %,75.0 %(P<0.05);特异度分别为93.1 %,79.3 %(P>0.05);准确度分别为92.5 %,76.3 %(P<0.01)。结论 18F-FDG PE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99Tcm-MDP显像。18F-FDG PET对骨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前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发现肺内病灶,并行根治性手术及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PET/CT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淋巴结短径、CT值、SUVmax等,同时对患者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应用PET/CT综合分析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进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常规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84.1%,常规PET法诊断的准确率为82.8%,常规PET/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91.7%,PET/CT综合分析法的诊断准确率为95.2%,只有5例良性淋巴结误诊为恶性。8例肺癌伴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肺癌病灶位于肺野内带。结论18F—FDGPET/CT综合分析法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优于常规CT、常规PET以及常规PET/CT法()(2=15.1,P〈0.05);肺癌病灶位于肺野内带者较易发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影像学检查中的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从解剖结构的精细图像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依据,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2-氟-18-氟-脱氧-D-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成熟的正电子核素显影剂,18F-FDG与PET/CT技术联合使用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的功能和代谢信息为肿瘤的诊断比PET/CT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影像依据,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为今后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检查中的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从解剖结构的精细图像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依据,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2-氟-18-氟-脱氧-D-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成熟的正电子核素显影剂,18F-FDG与PET/CT技术联合使用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的功能和代谢信息为肿瘤的诊断比PET/CT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影像依据,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为今后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乳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TT  Li JG  Li Y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3):206-209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原发性乳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为乳腺癌的27例女性患者,手术前分别行乳腺钼靶X线和18F-FDG PET/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共切除32个病灶。23例患者接受了腋淋巴结廓清术,并行病理学诊断。结果32个病灶中,25个为乳腺癌病灶,7个为良性病变。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4%。T1期病灶8个,PET/CT诊断阳性6个;T2期病灶14个,PET/CT诊断阳性12个;T3期病灶2个,PET/CT均诊断阳性。对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4.6%,诊断准确度为73.9%。结论对于怀疑多中心乳癌、病期较晚、需要全面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或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PET/CT具有优势,对乳腺癌的分期有重要帮助,但尚不适宜于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MRI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PDG PET与CT和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6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余6例经CT动态观察10个月后确诊。结果 9例CT和MRI未见肿瘤复发,PET显示其中3例有局灶性FDG代谢明显增高病变,2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FDG PE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5例FDG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1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转移,而FDG PE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CT随访证实。结论 与CT和MRI检查相比,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若结合CT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更能提供局部病变结构与代谢改变的复合信息,尤其对局部复发病灶精确的适形放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ET/CT在腋窝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以腋窝肿物为主诉的患者行PET/CT、超声、双乳腺钼靶检查,通过术后常规病理进行验证,分析比较PET/CT的优劣势。结果三者在诊断乳腺病变中PET/CT的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超声及钼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淋巴结病变时PET/CT敏感性大于超声、钼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在诊断以腋窝肿物为主诉的病例中显示出较常规检查更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寻找原发病灶和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病变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索以PET/CT图像为基准的能谱CT平扫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1例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扫描及能谱CT扫描,以PET/CT融合图像为参照,在能谱CT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记录宫颈癌病灶及周围正常组织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ff-Z)值、单能量70 keV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绘制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阈值。结果:宫颈癌病灶及周围正常组织的Eff-Z值及70 keV下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病灶Eff-Z值为7.33±0.09(7.1~7.5);病灶周围正常组织Eff-Z值为7.01±0.10(6.8~7.2);Eff-Z为7.25时,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100%。70 keV单能量重建成像宫颈癌病灶CT值为(38.27±5.04)HU(29.2~50.9 HU),病灶周围正常组织CT值为(29.79±7.14)HU(19.9~43.1 HU);CT值为34.2 HU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6.2%。宫颈癌病灶能谱曲线平直,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曲线在40~70 keV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平缓。结论:能谱CT在宫颈癌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PET/CT在腋窝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以腋窝肿物为主诉的患者行PET/CT、B超、双乳腺钼靶检查,通过术后常规病理进行验证,分析比较PET/CT的优劣势。结果 三者在诊断乳腺病变中PET/CT的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B超及钼靶,P>0.05;诊断淋巴结病变时PET/CT敏感性大于B超、钼靶,P<0.05。结论 PET/CT在诊断以腋窝肿物为主诉的病例中显示出较常规检查更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寻找原发病灶和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病变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用于量化肿瘤内放射性摄取的空间分布异质性,进而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总结18 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进展,探究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FDG PET,NSCLC,肿瘤异质性,纹理分析为关键词,检索2007-01-2016-10有关18F-FDG PET图像异质性分析的文章.纳入标准:(1)18F-FDG PET图像的异质性分析;(2)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3)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1篇文献.结果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的诊断、分期、疗效预测及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由于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各影响因素对各种纹理参数测量的影响及其程度.结论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得到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和可重复性的纹理参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