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颈动脉体的生理和病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在介导低动脉血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等信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信号传到中枢引起化学感受性反射,是低氧通气反应以及低氧血症引起循环系统一系列反应的关键。众所周知,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交互作用在机体通气反应调节中至关重要,而且,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活动在运动时的通气反应和体液调节中及高原地区慢性低氧所致的通气习服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疾病状态下,如高血压、睡眠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以及动物疾病模型中,化学感受器的活动及其反射的敏感性都显著提高。颈动脉体在生理状况下维持着机体的血氧稳定,在病理状况下参与了疾病的发展。因此,颈动脉体的细胞和分子调节机制可用来解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为化学感受器肿瘤。化学感受器广泛地散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对血液中PO_2、PCO_2和pH变化的敏感起着调节人体血压、呼吸和血管阻力的功能。颈动脉体是化学感受器组织的最大密集区,尽管颈动脉体瘤为临床上罕见的肿瘤,但在化学感受器肿瘤中颈动脉体却是最高发的部位。某些学者认为是“Apudomas”。它们在  相似文献   

3.
在三种脑制备家兔模型上观察了用无机磷酸盐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所引起的行为和心血管活动效应。结果表明:①无机磷酸盐刺激脑组织完整兔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不产生任何效应;②无机磷酸盐刺激高位去大脑兔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可引起一系列典型的防御反应表现;③无机磷酸盐刺激脑桥制备兔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下肢血管收缩和心动过缓反应。提示无机磷酸盐可以兴奋家兔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在高位去大脑兔可诱发出典型的防御警觉反应。  相似文献   

4.
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在机体的分布范围很广,绝大部分在胸、颈、头部。颈动脉体以外的化学感受器瘤好发于四肢。所有化学感受器瘤中以颈动脉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最多,两者约占98%。鉴于此瘤比较少见,病理工作中容易误诊。本室近期收到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末发现高原人颈动脉体肥大,此后许多工作又清楚地表明颈动脉体和高血压等疾病有关,由此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功能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近年来发现颈动脉体中存在着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和化学感受器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临床明确诊断较为困难[1],已往报道误诊率比较高。化学感受器主要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但在颈静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节、纵隔、肺、腹膜后及四肢偶尔也有化学感受器肿瘤发生。现将本院经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生长在颈动脉分叉处。我科自1988~2000年共收治颈动脉体瘤9例,均行外膜下剥脱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的护理东巧云,赵润琴附属二院(050000)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化学感受器;护理学颈动脉体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瘤,临床少见,常伴有神经系统受侵。我院1981年10月~1994年12月手术切除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术...  相似文献   

9.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在维持血压稳定和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24年Hering首次阐述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以来,有关动脉压力感受器的生理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部位的慢适应性机械感受器.它们在动脉壁受跨壁压牵张时兴奋,诱发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起源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自1743年Von Ha11 er第一次描述颈动脉体瘤以来,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因发病率低、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及血管丰富,个别患者需要同时行颈动脉切除和重建,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我院自2004年起至今,在超声刀的辅助下行颈动脉体瘤手术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8 patients with carotid body tumors were diag-nosed by B-mode ultrasonic imaging.Among them,only 3 were originally clinicallydiagnosed as having the disease.The features of carotid body tumors in the 8cases,seen by B-mode ultrasonogram,are described.It is considered thatultrasonography of carotid body tumors is specific,trauma-free,accurate andsimple,and it may be an important method in identifying and diagnosing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点和手术前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23例手术前经导管栓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资料,并与1954年至1995年收治的26例单纯手术切除的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DSA表现: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受推压移位夹角增大,瘤体血运丰富。术前栓塞安全、可行,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术中出血减少(P〈0.01),术程有所缩短,并发症减少,肿瘤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前栓塞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巨大颈动脉体瘤的综合治疗(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巨大颈动脉体瘤的治疗手段。方法;术前通过放射介入栓塞颈外动脉,术中采用颈内动脉内分流和自体血流回输等技术,切除曾手术过的巨大颈动脉体瘤1例。结果:瘤体被完整切除,术后患者无颅脑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结论:在治疗复杂性巨大颈动脉体瘤时,应用介入、内分流和自体血回输等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防止术后颅脑血管、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生物学特征、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19例CBT诊治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均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即颈侧部肿块且伴有传导性搏动,结合彩超、CT或血管造影确诊。17例接受手术,CBT剥离式切除8例;CBT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4例;CBT与颈内动脉部分切除,颈内动脉对端吻合2例,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对端吻合2例,CBT与颈动脉分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1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CBT诊断并不困难。CBT剥离术是理想安全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颈动脉重建,需预防脑缺血和颅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脑氧饱和度监测用于颈部大动脉手术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宝伟  米卫东  陈知进 《医学争鸣》2005,26(13):1206-1208
目的:探讨颈部大动脉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管理.方法:通过对颈部大动脉手术患者(颈动脉体瘤8例、颈动脉狭窄7例)围术期脑氧饱和度(rSO2)、动脉压和颈内动脉反流压等监测,维护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和颈动脉体瘤患者双侧rSO2对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体瘤患者术侧阻断前、中、后rSO2有显著差别(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阻断动脉开放前后即时rSO2的变化是有差别的(P<0.05);两例患者因术中反流压过低行动脉旁路术.结论:术中rSO2监测对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Z  Tang P  Zhang Z  Xu Z  Xu W  Xi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24-112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68-2001年收治的4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例,抽出物均为血液;血池扫描检查12例,10例(8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5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5例,14例(9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7例,5例(71%)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检查4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其中MRA2例。46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诊其中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足以诊断颈动脉体瘤,MRI/MRA能够为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措施。术中耐心细致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体瘤临床上虽少见.但在颈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上必须列为一项内容,警惕手术前误诊和避免手术中临时处理困难.本文对我院15年(1976~1992)9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院外和院内误诊,经手术探查得出正确诊断.术前超声学检查与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5例施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均采用手了法颈动脉压迫训练,促使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3例行颈动脉外膜下肿瘤完全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满意.2例切断拮扎颈总动脉,1例再结扎颈内、外动脉,肿瘤切除术;1例再结扎切断动脉分歧部,颈内、外动脉远心端端一端吻合,切除肿瘤.前者术后顺利恢复,无永久性后遗症;后者术后14天合并患侧侧脑室体旁脑梗塞,遗留有健侧轻度偏瘫,2年后随访恢复较好.作者认为术前超声检查与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对确定诊断与颈动脉压迫锻炼准确建立大脑侧支循环是对一部分必须切除颈动脉分歧部的颈动脉体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耀钟  袁荣涛  贾暮云 《医学综述》2009,15(11):1624-1626
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B、C、D亚单位(SDHB、SDHC、SDHD)的基因突变可造成线粒体复合体Ⅱ结构和构象的改变,导致其功能减低或完全失活,引起氧传感通路异常及凋亡调控障碍,在家族性颈动脉体瘤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散发性颈动脉体瘤的发病与SDH基因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9例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9例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术中正确自理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术中如何处理颈内动脉及预防脑部并发症提出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1例术前行B超检查,疑为颈动脉体瘤,经双源CT检查证实;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单纯肿瘤切除者1例,肿瘤及颈外动脉节段切除5例,其中2例行颈总动脉分叉部缝合修补。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征象及癫痫,1例出现短期的交感神经受损征象(Horner征),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双源CT和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脑缺血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