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导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改进 ,神经功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但功能完全恢复者十分罕见。另外 ,自体神经移植必然伴有供区的功能受损。然而可供移植的神经来源有限 ,显微外科技术虽已臻成熟 ,但发展潜力有限。然而 ,由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综合而成的组织工程学发展迅速 ,人们研究的重点已着眼于使用神经导管或神经替代物 (人工神经等 )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以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以达到神经快速生长、功能完全恢复的理想目标。所谓神经导管就是用生物或非生物的材料预制成…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后,最确切的方法就是显微吻合缝接,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可是,事实上,无论显微吻接技术多么精细,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仍不尽人意。以往人们曾经将神经运动功能完全归结为显微吻接技术问题,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神经元、轴突与效应器三者是一个整体,轴突损伤后,作为一个整体,胞体会发生凋亡,显微吻接技术再高明,神经也不能完全恢复。因此,神经损伤后.研究神经元死亡性质和死亡机制,探讨如何减少或阻止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无疑对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面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因创伤、炎症、肿瘤或手术操作等受到损伤。目前损伤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效果尚不理想,即修复手术后面部运动功能难以完全恢复,且易产生联带运动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文章就面神经损伤和再生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外科的一个难题。目前,自体神经移植虽被公认是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最理想的方法,但亦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自体神经替代物以桥接周围神经长缺损。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组织工程学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运用组织学和工程学原理,以人工合成或天然生物材料为载体,整合分离的种子细胞,在体外预先构建有生命的移植体,然后植入体内以修复组织缺损,维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是组织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工程神经支架的研究;二是种植人工神经支架,引导并促进近端轴突再生的种子细胞的研究。现将这两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 《广西医学》2006,28(9):1420-1423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尽管能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神经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难以完全恢复.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外周神经基因治疗的报道比较少见.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展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周围神经再生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研制组织工程化神经,借以修复长距离周围神经缺损是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显微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组织工程化神经是人工神经移植物与种子细胞的有机结合,有时还辅加神经营养因子等以促进种子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促进神经修复。近年来人们对组织工程化神经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静脉和神经片段复合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20例分析胡跃进(绩溪县人民医院外科245300)从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按照钟世镇[1]等上肢神经内的局部定位解剖学为基础,引用严维田[2]、韩岩[3]等神经片段小间隙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实验研...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了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影响周围神经再生的多种因素,认为及早修复、正确的断端修剪、选择正确的修复方法、无创技术、适当的神经断端的缝合张力,利于神经再生,强调神经功能束的正确对位及理想的“细胞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9.
由于面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因创伤、炎症、肿瘤或手术操作等受到损伤.目前损伤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效果尚不理想,即修复手术后面部运动功能难以完全恢复,且易产生联带运动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文章就面神经损伤和再生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软骨再生与修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云才,邵斌,郭文通,李晓东(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近40年来,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日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王亦璁[1]指出:“关节软骨的损伤往往会造成运动障碍,甚至完全丧失其关节功能,给生产劳动和生活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肢体局部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虽然周围神经具有再生能力,但神经损伤修复后其功能恢复仍不尽如人意,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成为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外源性促神经生成的药物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弥可保(甲钴胺,苏州卫才制药)是Vit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剂,口服、肌注、静脉等方法给药后甲钴胺均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四肢创伤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正逐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有较强的再生能力;随着纤维外科器械的普及,神经损伤后缝合精确度已大大提高。但即使进行了早期精确的神经吻合仍无法达到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近端神经再生的运动/感觉神经轴突错误地长入了远端感觉/运动神经通道内而使靶组织与器官失去了正确支配信号造成的。神经趋化的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间隙神经桥接法为神经损伤后准确对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中,我们将首次联合应用神经导管、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桥接大鼠股神经并比较其在不同的条件下再生修复的效果。研究结果不仅对以后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为神经趋化性再生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修复的根本在于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成年哺乳动物的周围神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但神经损伤后能修复至正常功能却不常见。1979年,Lundborg指出神经再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局部和整体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一段时期,神经修复技术已转到生长椎微环境和分子变化方面来。神经细胞突起的末端膨大称为生长锥,其内含微丝,微丝含肌动蛋白,生长锥内有很高的能量代谢,借以迁移运动。现在普遍认为外周神经细胞体  相似文献   

14.
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华军 《广西医学》2009,31(11):1718-1720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外周神经损伤修复在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激光、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修复质量;但是周围神经结构及再生特点,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如年龄、损伤的部位、原因、性质、程度、修复方法等)可能影响神经的再生。各种周围神经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神经修复的效果仍有限,特别是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至今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技术做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嗅鞘细胞移植在修复损伤脊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其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是绝对不可能的,脊髓损伤一直是全世界医疗界最棘手的问题。1981年神经学家在基础研究中证实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结构修复是可能的,掀起了各国学者对脊髓修复研究的又一次热潮,其中关于细胞移植的研究开展得尤有成效。早在1973年,科学家就发现人类的鼻黏膜每周就要新陈代谢一次,这引起了很多致力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机构和学者的兴趣。成人嗅黏膜上皮是终生不断神经化的单位,产生新神经的干细胞来源目前尚未清楚,但被认为是一种嗅上皮的基本细胞,而嗅黏膜上皮的这种再生能力则要归功于…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缺损修复与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 ,由于面神经各分支位置表浅 ,口腔颌面外伤及手术常造成对其损伤 ,产生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因此有关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是目前口腔颌面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研究 ,日益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1 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1 .1 神经吻合术与移植术1 863年 Lengier首次进行神经外膜缝合术。 1 964年 Smith将神经束膜缝合术应用于临床。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缝合术都要求用无损伤手术在无张力条件下缝合神经断端 ,缝合处不能有瘢痕阻挡。神经…  相似文献   

17.
神经导管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外伤及其他因素如局部缺血.肿瘤等会造成神经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损伤,从而导致功能丧失和其他神经性疾病。相对中枢神经而言,周围神经再生比较容易.其神经元的轴突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延伸生长并穿越受损伤区域,达到再生功能,此现象为神经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借助于外科特别是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制备高活性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大肠杆菌表达hCNTF,用片段插入和法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切断大鼠骨神经,局部及皮下给予CNT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显示再生轴突通过修复部位的胞体。结果;hCNTF分子中α-螺旋结构的维持对其生物活性十分重要C端松散地其生物活性贡献不大,D螺旋中后段可能与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而长段距离的神经缺损、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等仍存在修复的难题。神经端侧吻合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的课题。如果周围神经通过端侧吻合 ,可以再生并获得有效的功能恢复 ,又不影响邻近神经的功能 ,那将为神经显微外科治疗翻开新的一页。尽管神经端侧吻合有其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但至今其再生机理尚未十分明确 ,有待进一步研究。1 实验研究Viterbo[1~ 3] 等于 1992、1994年首先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他们将大鼠的腓神经切断 ,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 1cm小…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江  骆文龙 《重庆医学》2007,36(7):654-656
周围神经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较好地恢复神经的连续性,但神经功能的恢复仍不令人满意.如何辅助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