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外循环术后血糖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循环术后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之间连续408例18岁以上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测定其术后48 h内的血糖值,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术后最高血糖,将病人分为正常组(<11.1 mmol/L)308例(75.49%)和升高组(≥11.1 mmol/L)100例(24.51%). 2组病人分别死亡1、12例,死亡率为0.32%、12%,P<0.01,RR值37.5.95%CI(1.59-5.65),有统计学意义;发生并发症分别为19、63例,发生率为6.17%、63%,P<0.01,RR值10.21,95%CI(1.86~2.78),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术中血糖、转流时间等也与预后相关,但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术后血糖不仅较其它因素能更准确的预测并发症(系数为0.684,P<0.01),而且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冈素(回归系数为-0.390,P<0.01).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后早期的最高血糖值可以反应疾病的预后.血糖越高,并发症和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胰岛素调控心脏瓣膜术中血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胰岛素持续输注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胰岛素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至手术结束时,比较心脏瓣膜手术中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前、CPB主动脉阻断后10 min、二次灌注停搏液后10 min、复温后10 min、主动脉开放后10 min、停CPB后10 min、手术结束时血糖值和血乳酸值,观察变化趋势; 同时对术后两组患者血糖和乳酸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 术后房颤发生率降低(36.7%vs 53.3%,P〈0.05); 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6.7%vs 20%,P〈0.05); ②胰岛素组术中维持血糖水平在6.1~8.3 mmol/L,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显著降低(P〈0.01),CPB中血糖峰值降低(7.85±1.57)vs(9.72±3.09)mmol/L,(P〈0.05)。③两组随着手术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并发生高乳酸血症。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血乳酸水平降低(P〈0.05)。④术后两组均未控制血糖,胰岛素组术后ICU1 h和24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乳酸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血糖升高对预后不利。应用胰岛素输注方案控制术中血糖,可以维持血糖在6.1~8.3 mmol/L。控制心脏瓣膜手术中血糖对控制术中血乳酸水平和术后血糖有利,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之间)和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8.4—11.1mmol/L之间)。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心脏事件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婴幼儿在体外循环术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60例,按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分组。分为幼儿组(1~3岁)、婴儿组(≤1岁),体重≤10kg(A组)、体重〉10kg组(B组),体外循环时间〈60min(C组)、体外循环时间≥60min(D组)。观察患儿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1h(t2)、3h(t3)、5h(t4)血糖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组血糖水平较转流前均明显升高;婴儿组与幼儿组相比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h血糖水平升高更明显;A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3h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B组同时点血糖水平;D组手术结束和术后1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组同时点血糖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对小儿糖代谢有明显影响,体外循环期间糖代谢紊乱,血糖明显升高,且体外循环术对低龄、低体重、体外循环时间长的患儿血糖水平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梁恒  谢丹 《北京医学》2015,(3):250-25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后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55例行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7)岁。分别监测患者返回监护室、术后6、12、24 h 4个时间段的血乳酸变化,对比血乳酸的变化与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死亡13例,存活42例。死亡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5.33±1.41)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 达峰值(12.80±2.76)mmol/L。存活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3.68±3.49)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达峰值(6.09±3.09)mmol/L。死亡组术后12 h血乳酸值显著高于存活组;2组12 h 后血乳酸值逐渐下降,至术后24 h 死亡组血乳酸值仍显著高于存活组[(6.80±1.07)mmol/L vs.(2.90±1.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术后血乳酸值增高是预测术后死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乳酸水平及清除率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526例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508例),比较两组的乳酸监测指标,器官衰竭数目及其他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以乳酸指标进行量化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乳酸峰值、器官衰竭数目高于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pH值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器官衰竭数目和pH值与患儿的预后明显相关。乳酸峰值≥10 mmol/L,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器官衰竭数目和pH值是评价患儿预后的良好指标。乳酸峰值≥10 mmol/L,6h乳酸清除率≤10%时应高度警惕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重症主动脉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围手术期动态监测主动脉病变患者82例动脉血乳酸浓度,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分析动脉血乳酸含量,再根据动脉血乳酸峰值将患者分为高峰值亚组(〉4~10 mmol/L)与低峰值亚组(2~4 mmol/L),对比2亚组患者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含量均随手术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术后6 h达到高峰,存活组手术前至术后48 h内的9个监测时间点动脉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1);低峰值亚组病死率仅为8.3%(4/48),显著低于高峰值亚组的35.3%(12/34)(P<0.01).结论 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浓度可判断病情,并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度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行OPCAB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4例,A组为胰岛素一般治疗,B组为中度胰岛素强化治疗,C组为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术后早期乳酸、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乳酸水平2.3±0.95 mmol/L、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33.3%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42±3.76 h,B组分别为1.9±0.99 mmol/L、8.3%、7.41±1.55 h,C组分别为1.6±0.45 mmol/L、12.5%、7.28±1.47 h,B组、C组与A组乳酸水平、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乳酸、术后心律失常率、机械通气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及中度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均可改善患者早期预后,但强化胰岛素治疗有发生低血糖风险,中度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可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血乳酸水平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4例体外循环心脏患者经手术后分为生存组(n=394)与死亡组(n=10),分别于转机前、转中阻断升主动脉后、停机时、术后24 h记录乳酸浓度,分析围术期血乳酸水平变化趋势与性别、年龄、阻断时间及生死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体外循环停机时及术后24h对应的死亡组乳酸值(3.65±0.49、3.93±0.49)明显高于存活组乳酸值(1.77±0.03、2.79±0.05)(P<0.05);≤14岁的患者在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后的乳酸水平(2.82±0.04)、体外循环停机时乳酸水平(3.10±0.05)、术后24 h乳酸水平(1.94±0.03)均高于年龄>14岁的患者各时点对应的乳酸水平(1.56±0.05、2.01±0.07、1.52±0.08)(P<0.05);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120 min组停机时乳酸值(3.47±0.49)及术后24 h的乳酸值(3.24±0.75)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意义(P<0.05);性别与乳酸水平无明显相关,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动态血气分析反映乳酸水平及趋势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及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非糖尿病与糖尿病患者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择期行CABG的30名非糖尿病和30名糖尿病患者各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诱导后按照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控制血糖;对照组每1h检测一次血糖,若血糖值超过10mmol/L。静脉给予胰岛素10U。分别对患者术中相应时间点血糖、乳酸等指标值进行检测,同时监测自动复跳、术中知晓、术后感染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无论是非糖尿病组或是糖尿病组,试验组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和关胸后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值也在体外循环后和关胸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动复跳率也高于对照组。非糖尿病对照组有2例术后脱管困难,糖尿病对照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结论: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用于CABG中,可有效控制术中血糖,平稳乳酸代谢,明显改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循环术中血糖浓度对术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82例,根据术中最高血糖值:〈11.1mmol/L患者为正常组,≥11.1mmol/L为升高组。计算术(麻醉)前、术毕复温后脑氧摄取率(CERO2);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乳酸(Lac)、S-100β蛋白(S100β)及特异性神经原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术前1d和术后72h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37例为正常组,45例为升高组,术前两组CERO2、Lac、S100β、NSE与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除了MMSE评分下降外,CERO2、Lac、S100β与NSE表达均上升,但升高组的术后CERO2、Lac、S100β、NSE明显高于正常组,MMSE评分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剧术后乳酸的堆积,影响脑氧摄取率,加重脑神经损伤,降低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乳酸动态监测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II(APACHEII)评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7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开始前(0h)测得的动脉血乳酸值,分为A组(2—4mmol·L-1,28例)和B组(34mmol·L-1,45例)。测定EGDT开始后6、12、24、48h及72h的血乳酸值,并计算相应的乳酸清除率,然后比较2组患者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EGDT(0h)的血乳酸值比较,EGDT后48h及72h乳酸值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EGDT开始后的6h乳酸值不降反升,但随后呈下降趋势,且从12h开始的乳酸值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DT开始后,B组在6、12、24、48及72h清除率及病死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动态监测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具有早期评估治疗及预后的作用,初始测定的血乳酸值越高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后剩余机血不同放置时间的血气变化,为临床上剩余机血回输时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0份体外循环后剩余机血,于停机即刻、常温放置30min、1h、3h.6h、24h。用JEM Tremier 30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量钾(K^+)、pH值、葡萄糖(Glu)、碱剩余(BE)、标准碳酸氢根(HCO3^-)及乳酸(Lac)值。结果K^+浓度在24h内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pH值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放置3h下降1.1%(P〈0.05),24h下降6.5%(P〈0.01)。HCO3^-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放置3h下降了12.9%(P〈0.01),24h下降了26.4%(P〈0.01)。Glu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下降较明显,放置3h下降19.0%(P〈0.01),24h下降70.5%(P〈0.01)。乳酸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增加明显,放置1h增加41.2%(P〈0.01),24h增加2.8倍(P〈0.01)。BE值随放置时间延长下降明显,放置1h下降2.467mmol/L(P〈0.05),24h下降7.768mmol/L(P〈0.01)。结论体外循环后剩余机血,常温下3h后变化明显。临床上机血回输应控制在3h之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预充液超滤对10 kg以下婴幼儿转流前期血气分析、电解质及血糖(Glu)和乳酸(Lac)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体重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择期直视手术患者,对其含血预充液进行超滤。超滤前、超滤后分别抽取含血预充液,肝素化5 min后、并行体外循环10 min后分别抽取患儿动脉血床旁监测血气、电解质、Glu以及Lac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结果预充液超滤液量为50~100(70±20)ml,超滤后预充液PCO2下降,PO2升高,血钾(K+)浓度降低(6.18±1.65)mmol/L vs(5.82±1.56)mmol/L,Hct显著升高(0.27±0.06)vs(0.35±0.06)(P0.05);并行循环后患儿K+浓度降低(3.73±1.16)mmol/L vs(3.25±0.40)mmol/L,Glu(5.10±1.04)mmol/L vs(7.95±0.93)mmol/L和Lac(1.00±0.48)mmol/L vs(1.90±0.41)mmol/L浓度明显升高(P0.01);Hct(0.25±0.01)vs(0.29±0.02)显著上升(P0.05)。结论对预充液进行超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电解质、Glu和Lac等参数,提高预充液Hct,减少含血预充液对婴幼儿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将其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40)、重度组(n=30),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空腹血糖<10 mmol/L组(n=85),≥10 mmol/L组(n=27),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负相关于GCS评分(P<0.05);重度组入院第1天的空腹血糖水平与中度组、轻度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降低。<10 mmol/L组中GCS 5分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0 mmol/L组,GCS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10 mmol/L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定期检测脑外伤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敖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56-58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12年重庆九龙坡区中医院就诊的老年AMI患者432例,根据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把患者分为A组(无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121例),B组(无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205例),C组(有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42例),D组(有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64例).对4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全因死亡4种结局的发生率.结果 ①4组患者中肌酸激酶(CK)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P<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P< 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患者之间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全因死亡4种结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升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AMI治疗过程中应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AMI患者的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改良极化液(GIK)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760例患者随机分为GIK组(n=379)和对照组(n=381),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测定围术期血糖、乳酸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CPB)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显著上升,在术后6 h达到峰值,但GIK组在术后6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乳酸水平在CPB后均显著上升,GIK组在术后1 h﹑6 h和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钾离子浓度在各观察点均保持正常水平;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升高(P0.05),GIK组患者AST、CK、LDH在术后24 h、4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cTnI在术后24 h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突发休克、新发房颤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GIK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