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早期直肠癌通常指局限于黏膜层或者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膜内癌(M期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称为黏膜下癌(SM期癌)[1]。对不伴有复发高危风险的早期直肠癌,由于其肿瘤的局限型,局部切除可能达到根治性治疗的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0%[2]。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主要包括经肛直肠癌局部切除术(local excision,LE)、经肛门内镜微创手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癌前病变与早期结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诊早治是提高大肠癌治愈率的关键 ,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和癌前疾病的随访非常重要 ,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手段。早期大肠癌的概念早期大肠癌的概念最先由日本第 5次大肠癌会议提出 ,与早期胃癌相同 ,即癌肿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 ,无论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至今对该定义尚有争论。Morson、武藤等将粘膜内癌定为重度异型增生 ,只将粘膜下癌定为早期癌 ,但多数学者仍将早期癌分为粘膜内癌和粘膜下浸润癌 ,前者切除后即获根治 ,后者少数病例已有转移。早期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者 ,术后 5年生存率为 30 %~ 4 5% ,而癌组织即使浸…  相似文献   

3.
咸伟声 《吉林医学》2012,33(2):313-314
<正>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胃癌则很差,仅为5%~15%[1],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胃肠内镜协会于1962年首先提出了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并提高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早期胃癌系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其面积大小,也不考虑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为3种类型:Ⅰ型(隆起性),Ⅱ型(表浅型)和Ⅲ型(凹陷型).其中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后者占早期胃癌的75%,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黏膜层癌为95%以上,黏膜下层癌为80%左右[1].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上升,本文就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内早期大肠癌及大肠平坦型病变的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大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大肠癌,以目前的技术,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可达到或超过90%。现已公认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最佳手段,在结肠镜检查已广泛普及的今天,国内早期大肠癌目前的检出率仍远不尽人意,文献报道的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平均不到10%,近年开始重视的平坦型病变在国内的检出率更低,随着内镜设备及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长政 《中国医刊》2013,48(3):10-11
胃癌在我国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球则是第4位最常见的癌症.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仅30% ~ 40%;而早期胃癌(学术界定义为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 ~ 90%.因此早期发现胃癌,是提高我国胃癌总体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怀忠  周粉林  丁进平 《河北医学》2004,10(11):1035-1036
肿瘤浸润仅局限于胃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为早期胃癌。此类胃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一般为30%-40%。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兹将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WHO(2000)对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对大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300例大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300例活检诊断大肠癌的标本与切除标本对比,其中289例活检诊断大肠癌,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183例,术后均为浸润癌.11例为腺瘤癌变,术后有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大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286例,分为印戒细胞癌组(55例)和非印戒细胞癌组(23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印戒细胞癌组女性患者占50.9%(28/55),≤60岁患者占65.5%(36/55),肿瘤浸润至黏膜层患者占63.6%(35/55),术后5年生存率为90.9%;非印戒细胞癌组女性患者占35.9%(83/231),≤60岁患者占31.2%(72/231),肿瘤浸润至黏膜层患者占47.2%(109/231),术后5年生存率为81.9%。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常见于年轻女性,肿瘤多浸润至黏膜层,术后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一般根据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和进展期两类,癌组织浸润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定义为早期胃癌(EGC);癌组织侵及肌层以下者定义为进展期胃癌(AGC).  相似文献   

11.
308例单发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83-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308例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4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早期胃癌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阳性率70.1%;大便潜血阳性率5.8%;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CA199、 CA724、 CA153、 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10.5%;黏膜癌占57.8%,黏膜下癌占42.2%;淋巴结转移率为9.9%;术后5年生存率为92.23%,浸润深度为生存率相关危险因子,癌周明显萎缩为生存率相关保护因子;术后异时癌发生率5.3%.结论:胃镜检查仍是发现早期胃癌最有效手段;累及黏膜下层生存率更低,癌周有明显萎缩者生存率更高;术后要警惕异时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EGC)是指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癌,不管其面积多大和有无淋巴结的转移[1].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具有非常高的治疗价值和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89例临床资料,分析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EG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EGC共8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90%。肿瘤浸润至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90%。D1和D2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结论: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通过人群的筛查可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手术治疗仍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提起征在早期大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早期大肠癌疑似病例采用非提起征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结果在病理证实为黏膜深层(sm3)癌及肌层(mp)癌者,非提起征阳性率为88.2%,在病理证实为黏膜(m)癌及黏膜浅层(sm1),黏膜中层(sm2)癌者,非提起征阳性率为19.5%。结论非提起征对于隐匿性(sm3)癌及肌层(mp)癌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对m癌及sm1s、m2癌诊断率较低,但对判断早期大肠癌浸润深度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早期大肠癌为限于结直肠粘膜和粘膜下的癌。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有了进一步提高[1,2 ] 。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局部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和重新评价。文献报道早期大肠癌局部切除 5年生存率达 70 %~ 10 0 % [3 ] 。现就近年早期大肠癌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1 早期大肠癌的概念早期大肠癌是指病灶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者。日本大肠癌协会 1994年修订的大肠癌规约中将早期大肠癌大体形态分三型 :Ⅰ型 :隆起型 ,包括有茎型 (Ⅰp) ,亚有茎型 (Ⅰsp) ,无茎型 (…  相似文献   

16.
<正> 早期胃癌是指癌浸润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转移。其定位、定性诊断依靠胃气钡双重造影、纤维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早其胃癌的诊断一直是影像学检查的难点,现在由于对其认识有很大的提高,使检出率和5a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 1 材料和方法 25例患者做检查前10min均肌注654-220mg,服用适量的产气粉和130%~150%w/v钡液150mL,做了胃十二指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262例术后放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6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根治性手术133倒,术后放射治疗129例,总剂量50Gy。结果随访5年。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40.9%,术后放射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60.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预后因素与T分期、N分期有关,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与术后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浸润至肌层或全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与大小野照射元明显相关。结论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提高远期生存率。特别对病灶浸润至肌层或全层以及有淋巴蛄转移的患者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 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 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 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早期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西方国家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美国大肠癌的死亡率位居所有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在我国,大肠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因的第二至第四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进展期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如何才能提高早期癌诊断水平,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列第一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1/2为胃癌,因而防治胃癌是重要课题.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其中癌发生于腺体上皮原位,限于腺体基底膜内而未浸及黏膜间质称原位癌.如果癌变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黏膜间质,限于黏膜内尚未越过黏膜肌层称黏膜内癌或黏膜癌.癌直径在0.5cm以下称微小癌,0.6~1.0cm称小胃癌.内镜检查时黏膜疑癌病变处钳取活检,病理确诊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连续切片检查再未发现癌,称一点癌[1,2],亦称"点状癌"或"显微胃癌",实际上它是微小胃癌特殊类型[3,4].对原发性癌组织浸润生长达肌层或肌层以外组织者称中晚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癌浸润深度的不同是临床分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