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艾条悬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痉挛强度和痉挛频度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痉挛强度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6.7%和43.3%,对照组分别为6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痉挛频度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3.3%和46.7%,对照组分别为66.7%和3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皮肤针叩刺组(治疗组)23例,传统艾灸+皮肤针叩刺组(对照组)22例,2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愈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9.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症优于传统艾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巨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2%,对照组为85.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面肌痉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理筋通经手法配合热敏灸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理筋通经手法及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3%,对照组愈显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通经手法法配合热敏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较单纯热敏灸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圆利针围刺结合热敏灸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髌下脂肪垫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圆利针围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电针结合电脑中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32/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28/32);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8.1%(25/32),高于对照组的62.5%(2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明显(P0.05)。结论:圆利针围刺结合热敏灸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小儿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儿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儿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6d,1次/d,休息1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90%,复发率6.6%;对照组愈显率60.7%,复发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热敏灸能明显改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卡马西平片(0.1g,tid),治疗组则予热敏灸联合闪罐法治疗(1次/天,5次/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面部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和Portmann简易评分,分析两组面肌痉挛强度和频度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H-B评分、Portmann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面肌痉挛强度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组面肌痉挛频度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田宁  谢健周  曾顺军 《新中医》2017,49(7):130-132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采用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愈显率观察组91.43%,对照组60.61%,2组临床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6水平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该疗法是一种安全快捷、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的中西医结合介入疗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隔姜灸配合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隔姜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其总有效率优于隔姜灸联合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与常规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级别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痉挛分级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痉挛分级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浮刺法结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为90.6%,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良好;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用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章海凤  王法明  刘强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3):258-259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冲任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54.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冲任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4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7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半个月内治疗12次观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半年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为71. 65%,随访时的愈显率为74. 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 09%和38. 58%(P均0. 05); 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中医综合疗法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脐灸组(n=32)和热敏灸组(n=31),2组患者均进行热敏灸及常规针刺治疗,1次/d,治疗45 min/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热敏脐灸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施加热敏脐灸治疗,1次/d,2 h/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ortam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1),且热敏脐灸组治疗后的Portamnn评分高于热敏灸组(P 0. 05);热敏脐灸组患者愈显率为90. 63%(29/32),热敏灸组愈显率为83. 39%(26/31),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热敏脐灸组痊愈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脐灸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且能缩短周围性面瘫的总体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巨刺法透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效果,结合临床资料,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4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患侧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法透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症反应,面肌痉挛组织恢复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面肌痉挛病症有效缓和,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透穴治疗面肌痉挛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恢复面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0例,给予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患侧阴都等)联合热敏灸(风池治疗),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3 d后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崔峻  章美琼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432-2432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刺风池穴结合颈部风池、颈夹脊为主的热敏化穴位悬起灸治疗本病3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愈显率43%;对照组愈显率27%;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利头目、升举阳气、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和针刺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条灸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产生热敏效应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电磁波照射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治疗1疗程和2疗程后,应用Mc Gill简化量表和计算VAS加权值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对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治疗完成2个月后,随访了解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和2疗程后,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计算VAS加权值热敏灸组痊愈率55.6%,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法和针刺法均是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热敏灸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短期内治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