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选取建库至2023年12月9日发表的针灸治疗RSA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适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分别采用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4篇文献,包含55首针灸处方,腧穴63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3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经脉、特定穴、部位分别为关元、任脉、交会穴、腹部。关联规则显示核心腧穴处方为关元-子宫-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关联性最强的穴对是关元-子宫,支持度最高的穴对是关元-三阴交。系统聚类分析显示,下脘-中脘-地机-气穴-中极-归来-太溪-关元-子宫-气海-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天枢-气旁为治疗RSA的关键穴位组合。结论 针灸治疗RSA多从任脉和腹部取穴,配合其他部位穴位。核心腧穴处方可能为关元-子宫-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针灸治疗RSA主要通过穴位刺激,调动全身经络气血运行,将精气血等精微物质下传胞宫,多遵循调补冲任、肾肝脾三经同调的治则,以达温气养血、濡养胞宫、稳胎固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4年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7篇,针灸处方103条,描述性分析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百会、神门、印堂,督脉的选用频次最高,腧穴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最多,所用腧穴中特定穴占79.41%,交会穴列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和4组核心穴对。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取穴以督脉为主,遵循局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并重的思想,重视使用交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针灸处方组合规律为在主穴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的基础上结合病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的选穴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穴位的用穴思路及其病机。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2 年4 月15 日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平台中针灸治疗CFS 的相关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及普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18.0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Aprior 算法分析)、聚类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41 篇,提取出152 组腧穴处方。针灸治疗CFS 使用频次前5 位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关元、肾俞;最常选取的经脉为膀胱经、任脉、督脉;特定穴方面,主要以交会穴(365 次)、五输穴(274 次)、背俞穴(249 次) 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获最紧密的穴对为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百会、足三里。聚类分析所获4 类处方中,以第1 类处方中以脾俞、肝俞、肾俞、心俞、肺俞为基本穴位,第2、3、4 类处方中穴位为辨证配穴。结论:针灸治疗CFS 以补虚为要,取五脏背俞穴为基本处方,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联合应用交会穴及五输穴并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6.
目的:通过检索近10年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腧穴配伍特点及规律,对现代临床针灸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腧穴选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及理论学习.方法:对近10年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进行检索,选出有效文献41篇.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和SPSS 23.0、SPSS Modeler 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方法: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等治疗;观察组:西药+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64.3%;观察组胃黏膜病变的改善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7.9%。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西药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