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加推拿组)和对照组(推拿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现在已成为常见病,而且有年轻化趋势.颈椎病中有眩晕症状的将近半数,可见颈源性眩晕在临床是十分多见的,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眩晕主要为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笔者用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 篇,涉及86 个穴位,出现382 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大椎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滴入活血化瘀的中药,以及口服西比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大椎穴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封包大椎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并中药外敷与口服西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颈源性眩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并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林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并中药外敷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颈源性眩晕,又称“眩晕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脊柱退行性改变导致椎一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症的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颈肩部疼痛。当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可伴有恶心、耳鸣、视物不清、肩臂麻木不仁等症,走路不稳,甚至猝倒,可因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孙静宜对此病所作的定义较为准确,即“由于颈椎病及颈项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源性眩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电针结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6%、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83.3%。结论:电针结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明显,见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颈源性眩晕病人 118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配合针刺 ;对照组静滴能量合剂、65 4 2、口服脑益嗪、尼莫地平、西比灵、维生素B12 。结果 ,治疗组 76例 ,有效 75例 ,无效 1例 ;对照组 4 2例 ,有效 3 5例 ,无效 7例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灯盏花及针刺联用治疗颈源性眩晕 ,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2):65-66
目的:研究对颈源性眩晕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人,给予培他司汀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组44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施治。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情况可见,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67.86%,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45%,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针刺颈 4~ 7夹脊、风池、风府为主穴 ,配合百会齐刺 ,大椎拔罐并合用自拟中药方 (山萸肉、丹参、葛根、黄芪、桂枝、防风等 )。结果 :43例总有效率 97.7%。提示 :针药结合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供应 ,缓解眩晕等症状 ,并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随着电脑、手机、电视等视频产品的普及,以及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不良习惯等原因,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笔者发现,该病患者临床多以眩晕,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恶心欲吐,颈项部酸困疼痛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针灸门诊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采用头颈部刮痧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该病患者58例,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3 相似文献
18.
19.
颈源性眩晕是指颈椎退行性变所引起的眩晕,其中包括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3年来笔者共收治经确诊为颈源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眩晕灵)组40例和西药(综合治疗组)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60例,全部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眩晕灵)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23岁,其中颈椎病30例,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中医证型:肝肾不足型8例,气虚痰阻型26例,痰瘀阻络型6例。西药对照组(综合治疗)20例,男12例,女8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