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柴胡、川贝母、黄芩、生甘草、桔梗、金银花、白茅根、连翘、芦根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有柴胡、川贝母,柴胡、黄芩,柴胡、生甘草,川贝母、黄芩等,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桔梗、川贝母、前胡等22个核心组合和竹叶、太子参、知母、金银花等7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教授临床善用《伤寒论》经方化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王孟清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王孟清教授治疗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148例患儿的处方资料,对所用中药的频次、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使用中药63味,其中使用频率90%的药物有10味,30%的药物有16味,10%的药物有19味。药物种类前3位为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归经以肺、胃、肝、心经为主,药性前3位依次为寒、平、微温。结论:王孟清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为多,药物性味以寒、平、微温为主,并根据主次兼证,辨证归经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医案,采用SPSS22.0对其处方用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变量间相似性测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纳入247案,涉及19种证型、180味药物,共用药1654频次。高频药物有大枣、麦冬、炙甘草、苦杏仁,用药重在健脾益气、润肺、降气止咳。挖掘得到关联规则28条(2味药18条、3味药10条),包括"北沙参→麦冬""生姜→大枣""桂枝-大枣→炙甘草""南沙参-桑叶→苦杏仁"等;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包括"大枣-炙甘草""桑叶-南沙参-玉竹""石斛-北沙参-白扁豆"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叶氏临证辨治咳嗽尤重肺、脾、胃,善用甘温之品益气补脾,甘润之品滋养肺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半夏、茯苓、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陈皮,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三棱→莪术""牡丹皮,桃仁→赤芍"等;新处方包括"莪术,三棱,穿山甲,夏枯草,续断""重楼,沙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等。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多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符合中医标本兼治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赤芍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赤芍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胃痛、痹证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牡丹皮、白芍、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赤芍""白芍,赤芍""赤芍,陈皮"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甘草-赤芍""牡丹皮-赤芍""牛膝-赤芍""白芍-赤芍"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赤芍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有理气活血之功效,用药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对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及经验进行挖掘分析。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对张涤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00首治疗小儿厌食症处方,用药共81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甘草、茯苓、山楂、鸡内金、薏苡仁;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为主;药性以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居多;主要入脾、胃、肺经。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茯苓""鸡内金、山楂""甘草、鸡内金、山楂""甘草、鸡内金""甘草、山楂",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类方。结论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立足于脾胃,兼顾肺气,用药配伍以甘平补虚为主,注意平调脾胃阴阳,寒温并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吴光炯教授肺脾同治咳嗽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方法选取吴光炯教授用肺脾同治法治疗咳嗽的门诊处方,然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光炯教授用肺脾同治方法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对200首中药处方分析发现,吴光炯教授治疗咳嗽肺脾同治法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34味;高频药物组合共28个,包括19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6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该研究体现了吴光炯教授肺脾同治咳嗽的学术思想,不仅从宣肺祛邪、肃肺化痰等从肺治疗咳嗽外,尤其重视从肺气肺阴与脾气和胃阴同治咳嗽的用药规律,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03首处方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丹参,其次是瓜蒌、薤白、砂仁、檀香等;药物组合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5位分别是"薤白,瓜蒌""丹参,瓜蒌""薤白,丹参""薤白,丹参,瓜蒌""砂仁,瓜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显示丹参、瓜蒌、薤白、檀香、砂仁等药物居于网络图中间,均为张学文教授诊治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最常用的中药。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以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介绍李伟伟教授自拟方加味射干麻黄汤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李伟伟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结合小儿"肺脾不足""形气未充"等特点设立的加味射干麻黄汤,即在射干麻黄汤的基础上,以法半夏代替半夏,以干姜代替生姜,加入橘红、茯苓、僵蚕、山药、山楂、炒麦芽,加强了温肺化饮平喘及补脾益中之功,用于治疗外寒伏饮引起的小儿咳喘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徐雯教授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徐雯教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处方,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02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14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16组;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2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1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其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即多选用清热、解毒、利湿、疏风、透疹之品进行组方,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软件,探析肖纯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肖纯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的病历239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四气五味归经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挖掘肖纯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39个处方进行数据分析,明确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核心药物组合16个,挖掘分析得到治疗外感咳嗽新方8个。结论肖纯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丰富,多以调肝理肺健脾为法,宣肺化痰贯穿始终,并据其兼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析当代医家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为主题词,检索1997年1月—2017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当代医家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的处方。通过Excel 2010建立药物数据库,然后应用SPSS 16.0、WEKA 3.9以及PAJEK 3.1等软件挖掘处方中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55篇,涉及中药处方55首,中药112味,药物总频数575次,使用频率≥10%的药物30味。处方中的核心配伍药物包括麻黄、地龙、甘草、蝉蜕、苦杏仁、黄芩、桔梗、百部和僵蚕等。结论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是当代医家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的核心用药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皮肤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甚至是皮肤科患者的唯一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收集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经验。共收集处方147首,分析出20个使用频次34及以上的药物、20个高频次药物组合,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及7首新处方。使用高频次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桑白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白鲜皮-地肤子""白芷-川芎""赤芍-白芍"等,核心组合有"荆芥-防风-桂枝""牛蒡子-蝉蜕-鱼腥草""野菊花-地肤子-白鲜皮"等,形成新处方"荆芥、防风、桂枝、威灵仙、刺蒺藜、白鲜皮""黄柏、金银花、苍术、野菊花、地肤子、白鲜皮""牛蒡子、蝉蜕、鱼腥草、瓜蒌"等。结果表明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用药经验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收集云南省名中医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病案及处方进行筛选,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将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整理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在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顾护脾胃功能,脾肺同调。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0—2016年在余绍源教授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的关联规则挖掘、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总结其处方的中药频次、核心组合中药频次,分析组方用药特色。结果:共175首处方,核心药物为白术、党参、六神曲、茯苓、煨肉豆蔻、干姜;通过聚类分析后发现7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新方。结论: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从脾肾论治,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暖脾之法,兼顾化湿、解郁、止痛、活血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许华教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门诊处方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许教授治疗ITP用药规律分析,包括统计用药频次、用药归经与四气五味频次;分析药物组合关联规则;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提取核心组合;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处方组合。结果收集筛选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验案134则、方剂232首,分析得出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常用中药有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茯苓等25味,核心组合模式14组,包含8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0条药物关联规则,并演化得到3首治疗小儿ITP用药新方。结论本研究较好地体现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用药规律,即重视从血分入手,重视顾护脾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防治外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邵长荣治疗肺肾气阴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邵长荣教授特需门诊COPD患者190例、220诊次,提取药物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对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结果纳入处方共计220首,涉及中药137味。使用频次≥110的药物有7味,分别是桑白皮(214)、桑椹(214)、桑叶(214)、桑寄生(210)、射干(122)、陈皮(113)、青皮(113);使用频次≥100的药物组合共计47个,频次≥200的药物组合共计11个;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2条规则,置信度前5位的药物组合有青皮→陈皮,陈皮→青皮,桑白皮→桑叶,桑叶→桑白皮,桑寄生→桑叶。结论邵长荣治疗肺肾气阴两虚型慢阻肺喜用补益肺肾、理气平喘药,用药平缓,重视从气论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金匮要略》治疗痰饮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中治疗痰饮病方剂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关联性、核心药味组合和潜在新处方等。结果:19首痰饮病治疗方包含29味中药,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脾、心、胃、肾为主;当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8时,得到核心用药组合44个,关联规则组合48个,包含7味中药,为用药频次前7位;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痰饮病治疗甘温药、辛温药为主,核心组合由茯苓、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这7味中药组合而成,分析得出石膏-芫花新组合,为临床治疗痰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