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述中风从脾胃论治机理,归纳总结出以脾胃论治中风之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三法,并结合临床简释了三法的运用健脾化痰法多用于中风预防;通腑泻下法多用于中风急性期中脏腑之闭证;补气活血法多用于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者及中风恢复期.结论从脾胃论治是中风的主要治疗大法,它体现于中风的预防、救治及预后等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风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产生、气虚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与肝肾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肥之人,形盛气弱者,健脾化痰可防止中风的发生。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应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中风恢复期患者,标实之象已去,本虚之象显露而见脾虚气弱者,要益气健脾,一方面杜绝痰之来源,防止中风的再发;另一方面配合活血通络药,可促进肢体活动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7):1427-1428
目的 从脾胃的健康状况来追溯中风的病机,并得出诊治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35例中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对35例中风患者采用脾胃辨证治疗: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法后,效果显著,其症状也不再反复.结论 中风的发生与脾胃机能的失调、气化失常和气机升降逆乱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关系,脾胃论治是治疗中风的关键,中风预防、救治和预后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采用脾胃论治,对患者同时采用平肝息风、化瘀通络和豁痰开窍等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轻了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风的病因、病机、临床主症等方面,探讨了脾胃功能与中风病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在临床治疗中风时,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法则以及顾护脾胃与中风预后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2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26例中风患者,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和吞咽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结果:26例患者,急性期以常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在治疗的同时予以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中风恢复期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可减轻残障,促进功能恢复,使患者重新获得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董晓瑜  刘莹  高兵兵 《光明中医》2011,26(6):1179-1180
目的对比观察针药合用与单纯药物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将41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脑循环等药物静点。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6.36%,对照组显效率为4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合用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遗症的特点是本虚标实 ,多认为本虚是肝肾阴亏 ,在康复治疗中以滋养肝肾为主 ,常常忽略了脾胃的生理特点及康复治疗过程中调理脾胃的重要作用。笔者仅就脾胃在中风康复过程中的相关作用略述己见。1 脾胃生理特点与中风康复的相关性中风患者后遗症多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这些肢体功能的康复需要经脉气血运行以提供能量 ,方可能在康复过程中持之以恒地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而脾胃经脉的循行能为肢体功能康复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因此 ,从脾胃经脉的循行生理特点可以看出调理脾胃与中风康复的重要性。1.1 脾胃经脉的循行特点与中风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高;中风恢复期多遗留有肢体活动不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与西医对中风急性期治疗相比,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优势明显,特别是在专业康复师缺失的社区更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48例经确诊为中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针刺治疗方法,对照组只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实施针刺治疗的基础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中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技术,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2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可提高中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均经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结果:经过1~3个月治疗,16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中96例基本治愈,4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风恢复期的针灸辨证治疗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四川中医》2006,24(9):100-101
目的:探索提高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的辨证论治水平。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辨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的变化。结果:辨证论治组中风恢复期康复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为80%;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2.23%。结论:辨证论治是提高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敷贴临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治疗组(针刺加穴位敷贴)20例中风恢复期病人,分为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中药方1敷贴肾虚血瘀型病人,中药方2敷贴气滞血瘀型病人,主穴为肝俞、肾俞,适当加以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与对照组(单纯传统针刺组)相比较.结果:穴位敷贴治疗中风病人恢复期有效率肾虚血瘀组达75%,气滞血瘀组达87.5%;对照组有效率达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传统针刺加穴位敷贴肝俞、肾俞等腧穴能更加有效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有效的治法,从而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复习古文献中关于中风的知名论述,对当代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论:中风病属本虚表实,其恢复期则多表现为虚(气虚、阴虚)、瘀,中风恢复期的治疗当重用益气活血养阴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井穴对中风恢复期患者SIAS和ADL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井穴对中风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与结果采用普通针刺加十二井穴的方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36例,发现治疗后SIAS积分和ADL积分显著提高,且疗效优于不采用井穴的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针刺井穴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和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血脂及血黏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降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全血高切黏度、全面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T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可调节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代谢,降低血黏度,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法在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以7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改善脑组织代谢及微循环药物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依从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法在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较佳,可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缪峰 《陕西中医》2007,28(10):1311-1312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14例作为治疗组,予化瘀通脉汤(丹参、黄芪、红花、川芎、桃仁、当归、地龙、水蛭)治疗;另取同期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予脑络通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1%高于对照组77.50%,P<0.05。提示:化瘀通脉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主要症状,并对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等多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方法并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2位中风患者,对其进行各种康复治疗和护理.结果:中风患者都顺利地进行了常规护理,并且开展了康复治疗,训练和指导的效果也较理想.结论:中风恢复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可以减轻残障缺陷,并且促进功能恢复,让患者重新拥有生活及工作能力.但是,对中风患者来说,预防还是最好的方法,应对全民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恢复期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解语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TG、TC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润肠通便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立  刘晓婷 《光明中医》2011,26(12):2445-2446
目的探讨润肠通便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应用润肠通便法、复方芦荟胶囊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出现腹泻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总有效率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在排便时间、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在排便时间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出现腹泻不良反应者,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润肠通便法对中风恢复期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