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4例血栓通0.5g+0.9%氯化钠100m L,静滴,1次/d。治疗组64例温阳散瘀散(附子制、干姜各10g,细辛3g,桂枝、当归、延胡索、白芍各10g,鸡血藤15g,乳香、没药、川椒、红花、姜黄各10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1剂/d,2次/d,温度控制40℃,加热外敷;血栓通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皮温、肤色、发凉感、肢体酸胀、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3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温度、静息痛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肢体麻木、酸胀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ABI、TBI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脉络通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为(0.92±0.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缓解患肢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全部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活血通痹汤内服加双足浸泡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活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压和/或降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加前列地尔20μg静脉点滴,每天1次,疗程为14 d;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为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口服,每天3次,疗程为6周。2组均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硬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浆黏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袁武进 《双足与保健》2017,(10):110-110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ABI、最大行走距离、TBI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7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血管科住院的4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口服当归活血汤。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踝肱指数数值明显高于与对照组(P <0.05)。两组的间歇性跛行指数,对比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间歇性跛行疗效,总有效率95.5%(21/22)比对照组83.3%(15/18)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归活血汤联合前列地尔更加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效缓解下肢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前列地尔和血栓通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作者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工作期间(2012年4月—2017年4月)进行的研究,选取该院接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方式,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血栓通针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行走距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7.2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踝肱指数(ABI)以及行走距离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前列地尔和血栓通联合治疗,有效帮助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治疗方式值得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皮肤溃疡处湿敷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碘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皮肤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彩超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纳入观察组,4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超检查,观察对比两组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远端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阻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准断准确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5.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通过彩超检查能够确诊辨别,有着较高的准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控制与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周期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优于对照组的75.68%(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能够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5月,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泡脚、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ABI评分及术后血管通畅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后ABI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联合中药熏洗泡脚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方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情况,观察患者的皮肤温度、皮肤色泽、疼痛、患肢肿胀、Homans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变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络方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活血止痛散离子导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破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滴每日1次;活血止疼散离子导入仪穴位离子导入每日2次;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滴每日1次。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7 d、14 d进行复查评估。结果活血止痛散离子导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破的患者,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内经。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观察指标的综合分析,活血止痛散离子导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破期疗效为: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在控制血糖、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钴胺、硫辛酸、前列地尔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3 W,评价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后2组的溃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未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并不能改善患者长期的溃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散瘀止痛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散瘀止痛散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73.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疼痛分级指数(PRI)、JOA下腰痛评分表、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散瘀止痛散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通塞脉片,治疗组予以通痹膏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踝肱指数、下肢血管彩超指标、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6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65-1866
目的:观察温阳通里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静脉滴注凯时(前列腺素E1),温阳通里方治疗组44例,口服温阳通里方,两组均以一般治疗为基础,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0.91%,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率29.27%,总有效率85.37%,经t检验,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温阳通里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瘀血痹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 L加入血栓通针0.5 g静滴,每日1次,连续14 d;西洛他唑片1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瘀血痹片5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为6周;6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足背动脉内径及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组麻木、皮温、发凉和间歇性跛行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hs-CRP、ABI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血痹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