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益肝、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健骨康胶囊(淫羊藿、骨碎补、桑寄生、全当归、海马、穿山甲、茯苓等)治疗本病4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5.7%。提示:健骨康胶囊对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补肾壮骨,滋肝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陈晚娇  雷静 《陕西中医》2011,32(3):304-30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女性的一种多发病,大多数医家多从脾、肾、血瘀论治,本文结合绝经后妇女的生理特性,从肝探讨治疗本病的方法,旨在对本病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其主要变化是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王继先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病因病机关健在于各种原因所致肾虚,尤其是脾肾双虚者为重。其病情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肾,与脾、肝、胃有关。本虚以肾(气、阴、阳)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不足;标实多为胃火、气郁、瘀血。辨证主要分肾阳虚、肾阴虚两型,治疗上以温补肾阳、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41-44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全身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破坏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根据绝经后妇女"多虚多瘀"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脾虚、肝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能减少骨量丢失,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钙吸收,并改善疼痛症状,在防治PMOP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将根据PMOP肾虚、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总结临床常用单味中药(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骨碎补等)及中药复方(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骨疏康颗粒、骨灵丸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PMOP防治率。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背痛、驼背及骨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妇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及时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试图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肾脾为本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骨密度,具有其优势与特色.掌握中医常用治法,以及常用中药的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进展,能更好地为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中老年患者具有多虚多瘀、久病入络的特点,补肾、健脾、柔肝、活血是本病治疗的常用治法,补肾是治疗的核心,活血化瘀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始终.根据绝经...  相似文献   

7.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眭承志  周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92-93,173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敏  庄洪  宋文昭 《中医正骨》2000,12(5):9-10
为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共对421名社区绝经后妇女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和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示421名约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60%,与文献记录相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全组妇女肾虚的发病率最高,达73.3%,其次为心虚、肝虚和脾虚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背痛、驼背及骨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妇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及时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侯分布规律,以对今后中医诊治绝经后女性PMO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后,运用QCT骨密度测量仪[QCT3000 Bone Densitoming(Version2.0R)]进行T12-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再由两位中医教授对每一位受试对象进行双盲对比症候观察,所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证候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全部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的大致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9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最多44例占48.35%,肾阴虚型19例占20.88%,肾阳虚型12例占13.19%.脾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胃虚弱型6例占6.59%.但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证候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初步认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不应简单的以骨量降低的多少进行临床分型.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肾主骨"理论为主,注重与肝、脾的密切联系.着眼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及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涉及多个脏腑,与肾肝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血瘀进一步促进本病的发生。从肾肝脾论治为主,并强调活血化瘀,是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卫红  殷玉莲  周悦  陈红风 《河北中医》2016,(11):1752-1756
从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2个方面论述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病位在骨,涉及多个脏腑,主要与肝、肾、脾相关。其病因复杂,病机主要以肝肾亏虚、脾虚血瘀为主,根据其病机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活血为主。本文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中医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程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2):101-102
周文泉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骨质疏松症,认为本病是以肾、肝、脾三脏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疾病早期,虚多邪少,治疗上以补虚为主;疾病后期,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6.
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肝、肾与筋、骨联系密切。肝、肾同源,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肾为先天之本,女子又以肝为先天,两脏同源,主精血,养筋骨。绝经后女性气血亏虚,各脏腑功能衰退,肾虚精亏、肝血不足,肾虚则髓空骨枯,肝虚则筋骨失濡,由虚而致血瘀,影响气血之运作,不能发挥血的濡养作用,终致“骨痿”不用。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该文通过肝、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及影响,结合古今医学对“肝肾同源”的认识,从肝、肾互为母子、精血互化、藏泻互用、阴阳互滋互制、经络互通5个方面,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绝经后女性肝肾精血不足,骨枯髓减,气血亏虚,血不得行,因虚致瘀,无以濡养筋骨和血脉,终致骨痿与胸痹合而为病。从中医角度来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重视标本兼顾。此文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将心与肾相联系,并结合对心肾相交的认识,从心肾的关系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价值,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为更年期妇女常见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祖国医学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更年期妇女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热,耗伤阴血,终致骨髓失养,痿废不起,因此“阴常不足”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形成的主要病机。从“阴常不足”的理论出发,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病因病机,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肝肾同源"理论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体质分析、治疗等进行综述,介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彭庆州主任医师,现任郑州市骨科医院正骨科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全国委员等。他擅长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尤其精于闭合手法复位微创内(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干及关节内骨折。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及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病名基本概念做出界定,指出从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进而指出中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接着,介绍了本理论是从临床治疗出发,依据典籍,为随后“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论述本病的发病病机及对治疗时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分析,引出了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观点。中医药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理念,疗效显著。最后,论述要以调肝为关键,注重养肝、补肝、疏肝,调理肝气是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的核心;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亏虚,在补肾、补脾益气、调肝的同时,活血化瘀是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整体治疗给出建议,增强对患者骨量的调充,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通过总结,得到以下结论: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确有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