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川芎方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干  彭成  周东  王一涛 《中成药》2004,26(4):314-318
目的:研究大川芎方(川芎、天麻等)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制作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运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胞内Ca2 水平和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大川芎方可以改善缺血神经细胞的形态异常,可以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神经细胞活性(OD值)以及降低神经细胞内Ca2 水平.结论:大川芎方能够阻滞神经细胞钙离子通道和营养神经细胞,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东北天南星治疗肺癌药效组分优选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数学统计及体外活性、毒性评价方法,开展东北天南星治疗肺癌有效组分增效减毒配伍优化研究,该研究为天南星药材合理利用及成药性开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体外药效评价结合均匀设计法,以体外药效及毒性评价综合指标为依据,开展其活性较强、毒性较弱的最佳组分配伍比例及剂量筛选研究。结果应用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得到东北天南星最佳配伍比例为总生物碱∶总黄酮∶总多糖=1∶3.85∶7.71,配伍剂量为总生物碱:0.3622 mg/ml,总黄酮:1.3979 mg/ml,总多糖:2.7927 mg/ml,且其综合指标照各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筛选出东北天南星各组分最佳配伍剂量及比例,为东北天南星中药新药研发及探讨中药增效减毒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麦冬多糖提取工艺,并验证其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麦冬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溶媒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麦冬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单因素实验,考察其最佳醇沉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细胞损伤抑制率为指标,验证麦冬多糖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麦冬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醇沉浓度以80%为宜;按此工艺提取的麦冬多糖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时间与药效的非线性关系。结论:本实验优化了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同时验证了麦冬多糖对缺氧/复氧损伤型冠心病的治疗作用,为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中移行成分UPL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魏元锋  林晓  张宁  冯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45-1248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以UP-LC-MS作为分析手段,以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川芎效应组分、天麻效应组分、天麻素、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作为对照,综合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特征,确认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结果: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给药后血浆中共发现10个人血成分,其中4个为天麻素等天麻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6个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等川芎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结论:本研究将为阐明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大川芎方中天麻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有效、全面地控制大川芎方及其制剂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PLC指纹图谱,比较空白血浆与含药血浆,空白脑脊液与含药脑脊液的成分异同,确定天麻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成分,并应用HPLC-DAD-MSn分析技术推测移行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浆中较明显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有2个,经推断分别为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而脑脊液中未明显检测到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结论:天麻体内移行成分研究有助于阐明其效应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组成的各配伍组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药效学研究,筛选出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并将形成的新配伍复方与原复方进行药效差异性对比,从而较全面分析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配伍规律,阐明其抗肝癌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以复方木鸡颗粒6种药效组分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该微流控芯片,并结合均匀设计方法,以细胞凋亡坏死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研究,进而形成新的组分配伍复方。结果 经灌注给药48 h后,复方木鸡颗粒各药效组分配伍组的细胞凋亡坏死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药效组分核桃楸皮黄酮,菟丝子黄酮,山豆根生物碱,山豆根多糖,菟丝子多糖,云芝多糖最佳配伍比例是4.35:5.80:15.03:10.73:1.36:1.20,并通过药效差异性对比试验,证明两者在相同剂量时,药效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通过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结合,初步揭示了复方木鸡颗粒药效组分抗肝肿瘤的组分组成规律,遵循中药组方理念,为抗肝肿瘤类新药的开发及临床联合用药奠定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具抗氧化活性的中药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以4种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抗氧化活性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合中药多组分多指标"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方法:基于LARS回归算法和综合权重分析方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模型验证)-综合药效评价程序,进行甘草总黄酮、银杏叶提取物、淫羊藿总黄酮和黄芪总苷4个中药组分不同配伍剂量体外清除DPPH和多环芳烃的研究。结果:采用改进最小角回归分析和综合权重法,评价清除DPPH和多环芳烃的最优综合药效,中药组分配伍最佳剂量组合为甘草总黄酮-银杏叶提取物-淫羊藿总黄酮-黄芪总苷(1∶0.254 5∶0.007 6∶0.011 5)。结论:上述中药组分配伍能有效清除多环芳烃和DPPH,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本实验采用的均匀设计结合综合权重法,适合"非线性、小样本"生物实验数据分析,是进行中药组分配伍筛选评价的适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赤芍总苷、川芎总酚酸组分不同组成结构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参照基线等比增减法,设计不同组分组成结构,优化出最佳的组分结构。 方法: 采用 Na2S2O4 体外诱导HUVEC,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分、川芎总酚酸组分不同组成结构可显著提高SOD活力,降低MDA,LDH,NO含量 (P<0.01,P<0.05)。芍芎组分可以下调Bax蛋白的表达量,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量,Bcl-2/Bax显著升高(P<0.01,P<0.05),抑制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赤芍总苷、川芎总酚酸组分组成结构比例为8:2时,对缺氧损伤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最好。 结论: 芍芎组分可以减轻HUVEC的缺氧损伤,8:2组分组成时保护作用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 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药水提物与水提醇沉物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药效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建立体外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选取水提法及水提醇沉法制备的益气活血药进行干预,观察缺氧损伤后心肌细胞活力、细胞生存率、细胞形态学及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种提取物的药效学差异。结果:益气活血药水提物与水提醇沉物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加缺氧心肌细胞的活力,水提法益气活血药减轻LDH外漏优于水提醇沉法(P0.01)。结论:益气活血药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同剂量下以水提物为佳。  相似文献   

10.
李子军  刘春娜 《中成药》2012,34(8):1421-1424
目的 观察地黄饮子(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等)对缺血缺氧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 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保护组;其中,损伤组采用Na2S2O4 I mmol/L加低糖作用3h;药物保护组在加入损伤因素同时加入不同浓度含地黄饮子血清.通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有量(LDH),采用MTT法测定脑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利用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含有量来分析地黄饮子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有效浓度;测定缺血缺氧损伤下海马神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与丙二醛(MDA)含有量.结果 含地黄饮子血清与空白血清比例在1∶3~3∶1之间,均对缺氧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损伤细胞LDH释放,细胞膜损伤程度减轻.MTT值不同程度升高,提示细胞活力状态提高、细胞能量代谢过程有所改善;地黄饮子可以保护缺血缺氧环境中海马神经细胞内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有量,而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地黄饮子对缺氧损伤脑海马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5种中药组分配伍体外清除多环芳烃和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组分配伍体外清除多环芳烃(PAHs)和自由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方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模型验证)药效评价程序进行银杏叶提取物、甘草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黄芪总苷和麦冬总皂苷5个中药组分不同配伍剂量体外清除PAHs和自由基的研究.结果:以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PAHs、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综合作用为指标,5味中药组分配伍后药效作用要强于单味药组分,其最佳配比剂量为甘草总黄酮0.8g·L-1、银杏叶提取物3.144 g·L-l、淫羊藿总黄酮0.024 g·L-l、黄芪总苷0.036 g·L-l和麦冬总皂苷0.024 g·L-l.配伍最佳比例约为33∶ 131∶1∶1.5∶1.结论:中药组分配伍可进一步提高特定中药组分体外清除多环芳烃和自由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可使中药组分在减少此类物质对人群的危害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天麻配伍对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在大鼠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成川芎组、川芎⁃天麻(1∶0.25)组、川芎⁃天麻(1∶1)组,每组6只,建立血瘀型偏头痛模型。灌胃给药后,于大鼠脑内插入微透析探针,收集不同时间点脑透析液,UPLC⁃MS/MS法检测川芎嗪、阿魏酸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药组比较,配伍组2种成分T1/2[川芎⁃天麻(1∶1)组阿魏酸除外]、MRT0~∞、Cmax、AUC0~∞升高(P<0.05,P<0.01);川芎⁃天麻(1∶0.25)组两者T1/2、MRT0~∞、AUC0~∞高于川芎⁃天麻(1∶1)组(P<0.05,P<0.01),川芎嗪Cmax降低(P<0.05)。结论天麻可提高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脑组织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减缓消除速率,增加蓄积,其作用强度与天麻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中保护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PC12细胞的主要药味。方法:将补阳还五汤中7种单味药(黄芪、赤芍、当归尾、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作为实验因素,每个因素选取有或无2个水平,按L8(27)正交试验表设计8种拆方。普通级新西兰兔分为9组,空白血清组和8个拆方含药血清组,分别ig蒸馏水和临床等效剂量5倍的拆方药液,24 h内连续ig 3次后,提取血清。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和微量酶标法,以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为指标,观察10%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OGD损伤18h的PC12细胞的影响。结果:PC12细胞OGD损伤后,其LDH释放量增加(P<0.01),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OGD损伤PC12细胞的LDH释放量(P<0.0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含黄芪、当归尾、赤芍的拆方组其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LDH释放量显著降低(P<0.01);而含桃仁的拆方组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含地龙的拆方组其LDH释放量显著升高(P<0.01);红花、川芎对细胞活力及LDH释放量的作用不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OGD损伤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黄芪、当归尾、赤芍是保护OGD损伤PC12细胞的主要药味,桃仁、地龙可加重PC12细胞OGD损伤,红花、川芎对细胞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刘钊  钟菊迎  高尔宁  杨鸿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4068-4074
以3种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抗炎活性为研究对象,基于液相蛋白芯片的高通量同步23种炎症因子检测技术,采用均匀设计结合综合权重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及模型验证-综合权重法药效评价程序,进行了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3种中药有效组分不同配伍剂量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该实验采用均匀设计表U9(93)进行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3种有效组分剂量配伍设计;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3组分不同配伍组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达的2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应用中药组分优化软件,采用改进最小角回归算法分析配伍3组分浓度和细胞因子抑制率间的量效关系,得到回归方程;结合综合权重法,获得甘草酸-川芎嗪-葛根素3种有效组分最优综合药效的最佳剂量组合为25:2:13,并对优化配伍进行实验验证;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趋势一致,说明该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该实验的预测非常准确。实验结果体现了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配伍多靶点、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疗效的优势和特点,获得了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中药组分配伍,为后续药物开发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慧玲  况炜  史锋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829-831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FPS)对过氧化氢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羊栖菜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过氧化氢所致的细胞活力降低,阻止LDH外漏,增加NO释放,并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结论羊栖菜多糖对过氧化氢所致HUV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及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超  范颖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48-349
目的:比较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配比与其药效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方法: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观察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配比对其药效的影响。结果:人参与当归按1∶2剂量配伍时改善骨髓抑制的作用最佳。结论: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的配比对其药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示均匀设计可作为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川芎水提取物与川芎嗪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影响,比较二者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采用化学诱导缺氧建立模型,用川芎水提取液及川芎嗪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并检测丙二醛(malonic acid,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比较二者的作用效果。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与模型组相比,川芎水提取物组及川芎嗪参组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A显著升高(P0.01),且川芎水提取液组、川芎嗪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川芎水提物组及川芎嗪组LDH外漏量显著降低(P0.01),川芎水提物组细胞及川芎嗪组MD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川芎水提物组细胞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水提取物组与川芎嗪组比较,LDH外漏量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川芎水提取物及川芎嗪能显著拮抗缺氧对EAHY926的损伤,且川芎水提取物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18.
HPLC-DAD-MSn联用技术表征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中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HPLC-DAD-MSn联用技术研究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体内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完善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建立大川芎方效应组分指纹图谱,将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表征出来,并采用HPLC-DAD-MSn联用技术对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和推测.结果:推断出川芎效应组分中的3个化学成分和天麻效应组分中的8个化学成分.结论: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有助于阐明其效应物质基础并完善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子人参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6 d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参组、空白血清组。建立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子人参血清对损伤心肌细胞自发搏动、细胞活力的作用,并测定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各附参配伍组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心肌细胞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NO分泌量和LDH释放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附参(2∶1)组对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细胞活力、SOD、MDA和LDH作用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其余各配伍组。结论各附参配伍组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以附参(2∶1)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金属硫蛋白介导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金属硫蛋白为着眼点,探讨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附子多糖组.缺氧/复氧组给予心肌细胞缺氧3h后复氧6h;附子多糖组分别给予10.0,1.0,0.1 g·L-1的附子多糖预处理心肌细胞24 h后再予缺氧3h后复氧6h.ELISA检测金属硫蛋白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测定心肌细胞内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较,附子多糖可以呈剂量依赖形式地增加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减少MDA的生成与LDH的的释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在10.0 g·L-1时作用达到峰值.结论:附子多糖对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与附子多糖促进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对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