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体征,降低心肌酶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乏力、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静波 《新中医》2014,46(12):145-1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方。2组均以1周为1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而对照组为72.97%,两组相比,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黄芪珍珠母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清心肌酶谱三项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珍珠母汤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LDH、AST、CK)变化及主要症候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P0.05)。两组治疗前LDH、AST、CK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DH、AST、CK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LDH、AST、CK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症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悸、气短、头晕、体倦乏力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短、头晕、体倦乏力症候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症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珍珠母汤联合西药纳洛酮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心肌酶谱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参芪复心饮,4周后统计疗效.观察比较总有效率、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口服ATP、肌苷、辅酶Q10、维生素C及中药生脉解毒通络汤治疗,对照组50例在口服治疗组西药的基础上辅以抗感染、抗心律失常及对症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的疗效及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仅采用小柴胡汤,研究组联合采用小柴胡汤及黄芪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21d。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8.42%(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MB、CK、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KMB、CK、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谷刚  白民刚  张桂英  汲广成  石永贵 《中医杂志》2012,53(21):1841-1843
目的 观察青金抗毒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青金抗毒饮,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心率、心输出量、心搏量、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青金抗毒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11.
刘锡梅 《吉林中医药》2006,26(10):42-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除西药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长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5 mg/kg加5%葡萄糖溶液150 m L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效果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柴胡汤与黄芪注射液疗效更佳,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心肌酶谱改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汤辅治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9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肌酶谱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O、SV及EF高于对照组,LDH、CK-MB及CPK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汤可明显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水平,改善心肌炎症症状,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搏出量及射血分数,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泰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药物进行常规性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处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情况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研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的66.67%(P0.05);观察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7%(P0.05);观察组的心肌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良好,提高了治疗的临床症状有效率和心电图的有效率,降低心肌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羌葛解心汤,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缓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比83.3%,P〈0.05);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比66.7%,P〈0.05);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护心汤辅治病毒性心肌炎对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解毒护心汤治疗。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CO、S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酶谱指标(CK-MB、LDH、CPK、AS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酶谱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红霞  袁媛 《新中医》2020,52(14):161-1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优质护理措施干预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检测心肌酶谱指标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记录症状缓解时间,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肌酶谱指标CK、AST、LD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医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心肌细胞损伤,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和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炎性指标及血清心肌酶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