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临床体验乌梅丸治疗疑难杂症的使用方法。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本人从事临床中医工作20多年,治好了很多患者的疾病。可是我很少用过乌梅丸这个方子,一直觉得这个方药是对蛔虫病作用较好的,没有在其他方面试用过。直到前一段给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用乌梅丸治好了困扰她一个多月的可怕(自述)疾病之后,我彻底被这个方子折服。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清代以来,《汤头歌诀》、《医方集解》及现代通用的《方剂学》教材都将其列为"杀虫剂"驱虫剂"的首方。然而,乌梅丸的功效并不仅限于此,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疾病。文章就乌梅丸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肝脾肺脏腑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人参、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连、黄柏10味药物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主治蛔厥,兼治久利。清·柯韵伯提出乌梅丸可用于寒热错杂病证,从而拓宽了此方的应用思路。其在中医现代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且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对乌梅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东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11,30(7):510-511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原主治蛔厥。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对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据此将乌梅丸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当证属上热下寒、土木相克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燕东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11,(7):510-511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原主治蛔厥。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对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据此将乌梅丸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当证属上热下寒、土木相克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3)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原治蛔厥及久泻久利之证,因其寒热刚柔同用,被历代医家作为厥阴病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此文基于六经辨证探讨乌梅丸治疗腹痛、畏寒验案2则并分析其病因病机,以期为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不拘于原"蛔厥",应秉承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理念,拓展乌梅丸的应用范围。刘丽坤教授对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有独到见解,擅长活用乌梅丸治疗肿瘤晚期诸证,效果显著。通过呕吐、失眠2例病案的分析,介绍刘丽坤教授运用乌梅丸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是厥阴病的主方,其特点为寒热并用、清上温下,主治“蛔厥”。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适用疾病和病机进行了深化,扩大了乌梅丸的应用。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首次提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专剂矣”。现代中医将乌梅丸加减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也用于妇科疾病,皮肤病及肿瘤的治疗[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名方乌梅丸按期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对乌梅丸近期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进行探析。结果:乌梅丸首创于《伤寒论》,主治蛔厥,久利,但发展至今天,其治疗范围已非常宽广。结论:乌梅丸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临床中不论哪一种病,当其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时,即可运用乌梅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作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篇的代表方,主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病证.原为治蛔厥、久利之用,现代诸医家将乌梅丸运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病症,被奉为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并不拘泥于治蛔.文章列举了几例临床运用乌梅丸的验案,表明只要抓住疾病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就可以将本方作为基础方化裁运用,辨证选方,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0个数据库中有关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采用Cochrane方法评价文献质量,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3篇文献,2917例患者.从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肠镜疗效、疾病活动性评分、患者体内双歧杆菌数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等方面来看,使用乌梅丸或乌梅丸联合西药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疗法.结论:使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尚需进行更为严格的RCT以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出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被认为是驱蛔要剂。厥阴病篇历来争议颇多,乌梅丸亦是如此。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本文试从肝木、脾土角度出发,对乌梅丸是否为厥阴病的主方及蛔虫的生源进行阐释,同时对乌梅丸证的病机和其用药机理进行讨论。认为乌梅丸是厥阴主方,而蛔虫生于肝木,养于土湿。另一方面,乌梅丸证是由于木土不和而成,且乌梅丸作为理肝重剂,可用于调肝理脾治疗临床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源自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是辛开苦降、清上温下、寒温并施的代表方,主治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腹痛、久利及蛔厥证等疾病。因其临床疗效显著,故广泛应用于各种内伤外感杂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癌等大肠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回顾文献资料,发现乌梅丸治疗上述大肠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成果,但缺乏对其相关文献的整理,导致该方治疗上述疾病的价值未能及时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因此,笔者从近年来乌梅丸治疗大肠性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与机制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经近年来文献梳理后发现,乌梅丸治疗大肠相关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肠癌、化疗性肠黏膜炎、大肠腺瘤术后)具有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目前乌梅丸治疗大肠相关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包括抗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损伤、镇痛、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等途径,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乌梅丸治疗大肠相关性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乌梅丸进一步提高防治大肠性相关疾病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付焕香  蔡少峰 《陕西中医》2010,31(6):746-746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蛔撅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但在临床中发现,乌梅丸并非只为蛔厥而设,乃为厥阴诸病之主方。现将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各种疾病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其对于乌梅丸有着较深的研究及应用经验,在心系疾病的诊治中也多次应用乌梅丸予以治疗,疗效可靠。李士懋认为心系疾病中应用乌梅丸要点有二:一为脉弦按之减;二为见有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有一、二症即可。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代表方,主治蛔厥和久利,现代研究发现其广泛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胃轻瘫、肠易激综合征、等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近10年有关乌梅丸及其类方的研究报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总结其复方组成、功能主治、方解释义及类方;阐述乌梅丸及类方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胃肠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乌梅丸的推广应用和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五运六气是古人探讨人体与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医学理论,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正确认识五运六气,不迷信,不生搬硬套,灵活恒动,可预测疾病发展演变规律。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蛔厥、久利,被奉为经典。五运六气与乌梅丸有机结合,认准寒热错杂病机,异病同治,下半夜(厥阴病欲解丑至卯时)加重症状,诸如心慌、胸痛、胁痛、呕吐、失眠、痛经等证属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者,皆可用乌梅丸治疗,正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作为《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厥阴病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寒热错杂证。临床在把握主证基础上,灵活将乌梅丸用于眼科疑难疾病,疗效甚笃。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原著中对其治疗脏寒蛔厥证的记载较详,但对治疗久利记载较简略,对于久利的病机及适应症未予以详细论述。后世医家对乌梅丸治久利的认识和应用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使"乌梅丸主久利"的理论更加具体。目前乌梅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符合寒热错杂病机之久利,如五更泻、胆囊术后腹泻、癌性腹泻、糖尿病腹泻、痢疾等多种类型的难治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为求进一步探讨乌梅丸主久利的组方原则,探析乌梅丸治疗久利的辨证思路,现从乌梅丸的历史沿革及治久利之机理,并借鉴现代医家运用乌梅丸治久利的案例,浅谈对乌梅丸治疗久利理论的初步认识,以期更好地研究和发展经方,为某些难治性久泻久利的治疗和乌梅丸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